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美化死亡,而是教人珍惜生命

在孩子成长过程当中,总会遇到死亡这件事。小到养的小猫、小狗、小鸡、小兔的死亡,大到养育自己的亲人的离世,在孩子感到悲伤的同时,也开启了他对人生死亡的思考,人为什么会没?我会没吗?没了以后,真的会去上面吗?这些问题孩子都有可能会问你,如果家里有老人离开,特别是养育过孩子的老人离开,孩子会真切地意识到爱自己的长辈永远地离开了,再也见不到了。

一段时间内,伤心、思念会一直伴随着孩子,而清明时扫墓是我们最直接的寄托哀思的方式。当孩子懂事以后,可以用直接、平静、科学的方式向孩子解释这件事儿,这是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不可忽视。在西方,很多国家都会对小学生开设生命教育课,向孩子讲述什么是离开,让孩子客观地看待这件事儿,并懂得珍视自己的生命。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让我们孩子们从小都知道宇宙和大自然的规律,谁都无法抵抗,不管你是总统还是你是乞丐,不管你是有钱人还是穷人,不管你是达官显要还是普通百姓,不管你是谁,每个人都会离开。


我们拿植物举例,一棵大树,树叶由绿变黄,请问这树叶没了没?它没有死。它只是生成了黄,它又生成了土,它又被大树吸进去,营养又变成树叶,这是一个大自然循环的过程。就像动物一样,动物把草吃了,羊吃草,然后草变成了什么?变成了羊粪,羊粪拉到草地上又滋养草,又变成了草,它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那么我们的生命也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过程,生命就是生生不息的命运。所以,我们记住,活着的时候,人生是很美好的,好好珍惜父母,好好爱家人,好好学习,好好地努力奋斗。

另外,要给父母们一个建议,这个教育一定要提早告知。生命教育里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核心,一个是性教育,一个就是死亡教育。但是不要吓唬孩子。我们可以告诉孩子们,人离开有几种类型:

第一个是不遵守规则离开的,比如说闯红灯,比如说酒驾,比如说不让去湖边玩,非得去湖边玩,不敬畏规则,不遵守规则。第二种,生病,百分之六七十的人可能都要带着疾病离开。第三种就是救别人而离开的,医生、护士、军人、警察,对吧?这就是英雄。

但不管怎么样,告诉孩子,人都会离开,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得让孩子明白我们的生命是很珍贵的,而且只有一次,我们的生命只有直播,没有重播。终有一天这件事会来临,我们只需要告诉孩子,在有限的生命里,要让我们的生命有足够多的意义,所以死亡教育的目的不是美化死亡,而是教人珍惜生命。

那么今天的分享对你有没有帮助?关于这个话题你有什么看法?欢迎您留言,我们可以一起讨论!喜欢记得关注和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目的   都会   生生不息   湖边   大树   树叶   事儿   规则   过程   生命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