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弋江区“三湖一坝”:从“臭水塘”到美湿地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芜湖5月14日电(汪瑞华、张俊)对于赵昌俊而言,刚刚过去的春天十分热闹。在位于芜湖市弋江区的“三湖一坝”水生生物园,各种鸟类、野鸭在湿地结伴觅食,啾啾鸣声,让本就处处生机的春季再添一份灵动。

修复过的“三湖一坝”,成了不少鸟儿的栖息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三湖一坝”,即南塘湖、黑沙湖、孤山湖和高村坝,是芜湖市重要的水体资源,总治理面积逾5700亩。

优越的湿地环境不仅可以给鸟类提供“歇歇脚”的地方,还为它们创造“安家”的条件。“随着当地水生态环境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水鸟选择在此栖息,经常能够看到叫不出名字的鸟类。”赵昌俊说,它们的屡屡到访,让前来打卡的游客更是惊喜。

要知道,放在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

市民休闲打卡。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过去一片荒滩,除了淤泥就是杂草和芦苇,湖面干涸、地面沉降等水生态环境退化的情况,导致生物多样性也因之受损。”身为“三湖一坝”项目负责人,赵昌俊颇感惋惜,因此这里也被当地居民戏称为“臭水塘”“龙须沟”。

2021年3月份,本着水生态治理的初衷,“三湖一坝”项目正式启动,其中一期水生生物园于去年6月建成完工,具体涵盖水联通、水生态和水治理。

昔日“臭水塘”,今朝美湿地。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河道清淤、引流补水、生态修复、长效管护……在多措并举的综合治理基础上,“三湖一坝”得到了立体式整治,不仅如此,还在一期南塘湖上架起了九曲莲桥,并新修了环湖步道。

赵昌俊介绍,为了水环境得到根本性治理,还投放了鱼苗、贝类、藻类植物等,在形成湿地生态系统的同时,与周边美人蕉、月季、莲花等一并形成集生态恢复、环境保护、休闲观光于一体的河湖景观。

俯瞰治理过后的南塘湖。人民网记者 张俊摄

生态的变化,群众亲眼可见、亲身可感。目前,水生生物园已经对外开放,园内设有渔歌唱晚、栖霞观鹭等独特的湿地景观,是一处兼具湿地净化、田园风光、科普教育、运动休闲等诸多功能的综合性湿地生态系统。

湖面上架起的九曲莲桥。郑远摄

湖面碧波荡漾,湖岸葱绿苍翠,不时可见水鸟振翅飞起,廊桥边、步道上,闲庭信步的市民三五成群,乐在其中。经过治理过后的“三湖一坝”,俨然成为维系生态平衡、赋能文旅发展、吸引市民打卡的游憩新地标。

吸引市民打卡的游憩新地标。郑远摄

(责编:黄艳、李阔)

本文来自【人民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水塘   湿地   芜湖市   芜湖   水鸟   人民网   步道   地标   鸟类   市民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