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这是个危险的信号,别让孩子“未富先娇”

#2023育儿季#

文/兰妈谈育儿

外甥女小语,是一个被惯坏了的孩子

平时什么都想要,一出门不是买东西、就是要抢其他小朋友的玩具

而作为家里的独生女呢,小语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

像家里已经有很多玩具的情况下,但凡是出门就有想要东西

比如,明明是同款芭比娃娃,并且家里已经有很多种单品了,小语还是一哭二闹三想要

想着“想要就买吧,反正也没有多少钱,就是不能让孩子受委屈”

所以,妹妹和妹夫也都是尽量满足

在经济实力与消费水平相匹配的情况下,满足孩子的需求并不是什么大问题,可孩子遇到什么都想要就不是好事了

小语就是这样

因为平时想要什么家人都会满足,以至于形成“一次不买,以前所有的好都不记得了”

特别是长大之后,小语的需求就不是玩具、零食那么简单了

刚买回家的鞋和衣服,在店里试着合适满意,可回家没穿两次就嫌弃地丢在一边

如果穿着这件/双衣服和鞋出门被表扬了,那还能多稀罕几天,如果穿出去被吐槽了,那简直如垃圾一样避之不及

想要的东西来得太简单,所形成的结果也必然不会好好珍惜

这不,妹妹妹夫意识到隐隐的不安后,就开始试着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可早已经被满足习惯的小语又怎会内心平衡呢?她把所有的委屈和不满都发泄在眼下,甚至还故意破坏刚刚新买的东西

有一次,因小语所需买了一双满意的运动鞋

可路过另一家店又看上同款不同色的另一双鞋,考虑到家里的鞋已经够多了,再加上小朋友的脚码又长得比较快,小语妈拒绝了

那一拒绝过后,小语当场把新买的鞋扔在地上用脚剁,嘴里还恶狠狠地吐槽说“你们都不喜欢我,都讨厌我,以前什么都给我买,现在什么都不买了,我恨你们”

一番话下来让身旁的妈妈震惊得不行,想想过去那些年为孩子的付出,如今怎地就换来“我恨你们”四个字呢

我认识一位妈妈,有一个女儿欢欢

离婚时因为没有工作、也没有财产能力,妈妈失去了女儿的抚养能力

这件事一直是妈妈心中的一根刺

为了改变现状、也为了给自己争一口气,离婚后就开始自主创业

几年内的光景,优秀的妈妈更是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奋斗买房又买车

直到不用居无定所后,才有机会和能力跟女儿两地来往团聚

也可以说,面对这个之前没有尽到陪伴的女儿,心中有愧是肯定的

为了弥补过往的遗憾,妈妈能想到的只有从经济能力上满足孩子

而欢欢也一直认为“我妈挣那么多钱,她不用在我这个女儿身上,还打算给谁花”

于是,妈妈和女儿的团聚就成为了物质上的“索取”

如果没有满足、或者拒绝了,接下来的场面就是各种耍横述委屈,不知道的还以为后妈当街虐待孩子呢……

孩子要什么就给他什么,这是一个特别不好的教育理念

先不谈家庭条件允不允许、能不能满足孩子,“未富先娇”就是最大的隐患

孩子想要什么就买什么

小时候的玩具零食或许觉得不是问题,那长大后要是别墅、豪车、乃至更过分的事情呢

重要的是在物质下成长的孩子也会被物质所包围,他们不会独立、更不知道感恩,甚至还在攀比中慢慢迷失自我

所以,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产生影响,在迷茫的时候引导孩子找寻正确方向

特别是年龄比较小、心智还不够成熟的孩子,很容易陷入错误的认知

正如“什么都买”,看起来是和孩子建立和谐关系的最直接方法,可惯子如杀子,你现在舍不得管教孩子,未来迟早会被社会鞭打

我认识一位姓张的女性亲戚,她就是典型的“穷养儿子富养女”的教育理念

特别是对最小的女儿,那简直就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摔了

大概是觉得女娃娃要富养,避免长大后容易被金钱所迷失

可富养下的大小姐脾气,也似乎提醒着后期生活的不顺

听说,张阿姨的这个女儿结婚后不到三年就离婚了

原因是结婚后饭不煮、衣服不会洗、娃不带、家务更不会打扫…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洗衣煮饭、打扫卫生等等就只是女性朋友的事情,而是婚姻的经营少不了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息

家之所以被称为避风港,这也是家为温暖所向,你可以什么都不会,但不能把所有问题都抛向一个人,包括男性朋友也是一样

教育不能事事随孩子,因为孩子很有可能会“未富先娇”

在我身边,经常见到很多家长是典型的“宁愿自己吃亏,也不要孩子受委屈”的无私奉献

可孩子不是奉献,而是教育、影响出来的

特别是那些成功人士身上,独立、责任感都是不可缺的一部分

你不让孩子独自去闯一闯,也永远不知道孩子会有多强的发挥潜力

表妹欣欣就是这样,生活在父母身边时总觉得“受委屈”了

中考那年,义无反顾地跑去家附近的饭店当服务员

父母为了欣欣的安全,每天下班后就直奔那家饭店等闺女下班

可在饭店等着也不好意思白等,吃了饭、也消费了不少

最后,不到半个月的兼职工期,欣欣工资800,父母在饭店消费了上千元

父母扮作客人陪着闺女“上班”,不知道的还以为哪家富家千金出来体验生活呢

其实,哪有什么富不富裕,只不过是不放心罢了

而这份不放心,在孩子的眼里也成为了一份不信任的“未富先娇”

比如,在饭店兼职的欣欣不仅不累,反而每天有使不完的活力与精神

特别是刚上班的那几天,几乎就是一回家就倒头大睡

可辞职回到家的欣欣连壶水都不愿意烧,如果饭后让洗个碗更满不理解地质问“凭什么”

在这种有区别的情况下,大家都觉得欣欣是懒,也是捂不热的白眼狼

但背后的真相可并非如此

一次聊天欣欣说出了原因,她说“我妈烦死了,扫个地非说我扫不干净,我在饭店也不是没干过这些事,人家老板娘还夸我表现得真好”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得出,孩子一直以来需要的并不是物质上的满足、给予,而是来自心灵上的陪伴、支持、还有信任

特别是孩子的年龄逐渐增长后,他们会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也需要相对于支持的成长空间

而你所认为的“苦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孩子”,看上去是多么的伟大无私,可结果却是给孩子种下“我爸我妈挣钱就是给我花”的自私想法

所以,爱孩子就是让他们在相对于独立自由的环境下更好地施展自我

孩子什么都想要该如何引导?这是一个比较硬核的问题

想要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环境的改变是必要、也是首要的

特别是面对孩子的要求时如何拒绝、如何引导,这些都是需要掌握的应对策略

在此,我们可以通过“愿望清单”这个小妙招来起到推动效果

比如,孩子想要xx玩具时你直接说“这个玩具是xx元钱,我们需要攒够零花钱才能买,好吗”

孩子可能会直接回答说:“不好,我就要,你现在给我买”

因为在孩子看来,爸爸妈妈的这种说法不过是拖延,最后还是不会买

这个时候对付孩子这种喜欢“反着来”的稀有物,你就需要按需分配

像小小年龄不爱听拒绝话、又讨厌大道理连篇的孩子,能听得进什么?自然是感兴趣的事情

所以,跟孩子聊天的时候一定要挑感兴趣、有动力的话题

就孩子什么都想要这件事很难说,想要的背后无非是因为好奇,这个时候你跟他说什么不如顺着孩子的兴趣来

告诉孩子“哇,你真有眼光,这个东西也太有意思了吧,可为了考验你对它的真心,从今天开始我会给你一元零花钱,等你攒够钱了,就可以来买啦”

先认可孩子、再支持,让孩子确信父母不是为了敷衍而找借口后,再提出对应的建议作为愿望清单

有目标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兴趣的延续,比起鲁莽拒绝、或转移话题,孩子也更愿意接受以愿望清单作为行动的理由

那么,关于孩子什么都想要这件事,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7

标签:孩子   信号   委屈   物质   家里   饭店   危险   女儿   父母   独立   玩具   妈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