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有百孔烟波浩渺胜江南

来源:【邢台日报-邢台网】

《记者一线听泉声》之百泉

泉有百孔烟波浩渺胜江南

不到邢台,不知冀南历史文化之悠久;不到百泉,不知邢台竟有如此波澜壮阔的泉域。

“泉有百孔,故名百泉。”这是《山海经》中所记载的百泉胜景。作为邢台百泉泉域出水量最大的泉,重新复涌的它气势如虹。其泉眼数量之多、泉域范围之大、湖面景色之美、出水水质之佳,堪与江南水乡媲美。

邢台新闻传媒中心记者赵昊 郭红玉

通讯员 张雪霞 文/图

走现场

水域辽阔,美景胜过江南

百泉位于百泉村村东,驱车行至七里河百泉生态公园,一条观光路将泉域东西一分为二。西侧水域波光粼粼,荷叶上沾满了水珠,攒着劲儿待荷花绽放。几位园丁修剪着种在岸边的花草,秀美宜人。

向东望去,水域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成群的野鸭在河水中钻进钻出,觅食嬉戏;不时有水鸟掠过河面,鸣叫着冲向蓝天白云。百泉桥架于湖面,桥下的水缓缓向北涌流而来。这一切如梦似幻,恰似置身于江南水乡之中。

“这儿就是咱们的百泉了,相较于邢台其他泉,多了一份波澜壮阔的气势。”百泉村74岁的魏安芹感慨道,他自幼生长在这里,对百泉再熟悉不过。

“百泉泉域南深北浅,不过最浅的区域,如今也有六七米深。看,那些成年的杨树可以证明。”魏安芹手指着北边水域说,原本成片的高大杨树,仅在湖中心伸展出几根枝杈,树干和树根俱已浸没在水中。

记者走近一处位于泉域东南角的主泉眼。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面泛着片片水花,仅荡起微弱波澜,并非如记者想象中泉水喷涌的姿态。“这片泉最深处已有近20米,且有几十、上百个泉眼在涌水,水量大且清,除非地下压力极大,或者水位较浅,不然不会看到泉眼喷涌的。”魏安芹介绍。

“现在水域面积有600余亩,汛期过后水域面积会更大。向北经过那个小闸口,泉水就汇入了七里河。”魏安芹望着湖面,颇有几分自豪。

忆当年

水鸟天堂,润泽邢襄大地

2021年百泉复涌,水位逐年增高,这让百泉村的村民异常振奋。

历史上的百泉水域面积达1000余亩,湖泊美观,水清多鱼虾,冬暖夏凉,村民种植了很多水生农作物,莲藕、稻田、芦苇,人们称这里是“鱼米之乡”。

“村里代代流传,百泉村最大的一个泉眼叫‘海眼’。海眼意味着水流通海,可见当时水况之盛。”魏安芹儿时印象中,这里是水鸟的“天堂”,很多不知名的水鸟,在芦苇荡中筑巢搭窝。有一种水鸟,下蛋后便发出“空空空”的叫声,他们以其“掏瞎话”为由,称其“老掏”;水鸟“红冠子”,头顶红冠,与火鸡有几分相像,扑棱起翅膀,在阳光照耀下格外耀眼……

72岁的马师傅住在市区,当日也去观百泉。他回忆,上世纪70年代,这里还举行过“水中行大船”比赛和万人游泳比赛,锣鼓喧天,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因是地下涌出的泉水,湖里水温常年保持在16-18 之间,冬天从没结过冰,深受冬泳爱好者青睐,我们更是能在冬天吃上新鲜的鱼虾。”百泉村57岁的村民魏江林回忆。

百泉不仅仅惠泽了百泉村及周边村庄,据魏江林介绍,紧贴石桥的南侧曾修有一个泄水闸。每当这个闸门打开,清澈的泉水便哗啦啦顺流而去,滋养了市区以东任泽、南和、平乡等多个县市区的土地。

探来历

泉有百孔,始于地下喷涌

百泉最早何时出现,已不得而知,但“百泉鸳水”曾被认定为顺德府古十二景之一。《顺德府志》记载:“《山海经》云,出襄国城南,泉有百孔,故名百泉。上下两泓,中有径如鸳鸯背,两泓如鸳鸯翼,又名鸳水,郡以此名。古今吏邢者,开浚沟渠,筑之堤闸,以滋灌溉。邢、沙、南用水之利,大小二十村,田千亩。碱卤地为膏腴,中下田供上上赋。”乾隆本《顺德府志》记载:“百泉,在城东南八里,泉自平地沸出,百,名多也。”

“传说女娲当年捏泥人创造世界的时候,在邢襄境内留下了大大小小的泥坑,创造了百泉喷涌的壮美奇观。百泉胜景,难以说得面面俱到,关于百泉有太多可以探究的东西。”曾参与《邢台县志》编纂的沈五群老先生告诉记者,上世纪70年代,在百泉一带出土的石斧、石磨盘、石磨棒等谷物加工工具证明,在上古时期,这里就水草丰茂,人与动物在此聚集生息,并有效开展农耕、狩猎和捕鱼等生产活动。

那么,泉水为何汇聚于此喷涌而出呢?记者联系了河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九地质大队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所副所长李建锋。他介绍,百泉泉坑的水是岩溶地下水,和济南的趵突泉一样。西部山区降雨经灰岩裸露区下渗补给灰岩含水层,自西向东径流到邢台市。由于百泉、沟头泉一带第四系沉积层较薄,第四系砂层与灰岩直接接触,受东部断裂阻隔,岩溶地下水遂从此处直接涌出,在百泉、沟头泉一带形成泉群。

看未来

综合治理,百泉盛景常驻

如今的百泉湖,一条新建的观光甬道从百泉桥东头向北穿湖而过,直通七里河观光路,无论驾车还是骑行都十分方便。

“这里之前没有路,是百泉复涌后我们村修的,就是为了大家观光方便。还有这些绿植和花卉,都是在百泉复涌后栽植的。”百泉村副主任张伟霞告诉记者,怀揣“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愿景,大家都在努力。

据了解,上世纪80年代后期,百泉泉群基本消失,植被逐渐退化,百泉泉坑成了一个大沙坑。近年来,我市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力度持续加大,全市域一体化推进水生态修复、水资源统筹和水环境治理,有力推动了地下水位持续回升,助力了“太行泉城”的回归。百泉成功复涌,水域也一度达到历史较高水平。现在,百泉泉域的治理与修复工作也在积极开展,保障泉水持续喷涌。

“有泉,我们村才是名符其实的百泉村,留住泉、留好泉,这是我们村的希望,更是全市人民的期待。”张伟霞说,他们一直在通过美化周边环境,加强水面巡逻管理,积极打造百泉生态公园。希望能留住复涌的百泉,创造更美的百泉,让邢台百姓能够以“泉”为傲,期待着“环城皆泉、穴地出水”的太行泉城胜景常驻。

本文来自【邢台日报-邢台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04

标签:太行   邢台   烟波浩渺   顺德   泉眼   水鸟   胜景   江南   地下水   水域   泉水   记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