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庙蹦迪:商业多元的具象呈现?

作者 | 易婷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


当2023年考研人数达到474万,录取率不超过20%,即超300万考研学子注定落榜时,在年轻人中,不约而同的达成了新共识:在求人求己之间,不如选择求佛;在上课上班之间;不如选择上香。


携程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以来寺庙相关景区门票订单量同比增长310%。预订寺庙景区门票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比接近50%。寺庙旅行在年轻人中悄悄兴起:禅式穿搭、空灵音乐、慢镜头下古色古香的寺庙飞檐,成为社交平台上的“新组合”。


年轻人在成为点燃寺庙香火主力军的同时,寺庙也在积极拥抱年轻人。从敲电子木鱼、拜机械佛祖,到杭州永福寺的慈悲咖啡,再到雍和宫上线的香灰琉璃手串……与寺庙相关的商品,接憧而至。在刚刚过过去的五一假期,一群潮男靓女在有500多年历史的北京隆福寺里开排队、蹦野迪。


以寺庙为中心,各种商业和实物产品多元化;依靠每年的香火钱,将财富进行二次投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从“禅机”到“商机”,到底是谁悟了?




能蹦迪的寺庙


“你们拜佛的时候会报身份证号吗?”准备在豆瓣看年轻人如何拜佛时,被这个问题成功吸引,问题下还建议大家报一下,担心人太多佛祖会搞错,评论区不少网友在认真探讨“拜佛之法”,对烧香拜佛的热情势不可挡。


翻开史册,太平盛世安居乐业,文人儒者各显异彩;时世动乱民生载道,各路英雄雄踞一方。而一般在乱世和太平的过渡时期,术士都会“闪亮登场”:从开启三国时代的黄巾三仙,到辅佐朱元璋平定乱世的刘伯温姚广孝,历史总是被几个能掐会算的人盘恒于指掌间。“遇事不决,先问玄学”的心理已然流传已久,目前也正成为当代年轻人的生活写照。


占星师、塔罗师的二维码,配文“真的很准,首占免费”成为朋友圈新的风景线;微博上“本周运势”、小红书里的“大师”,每周去“请安”成为习惯;互联网上电子木鱼与时俱进,小程序、APP花样百出,近期的社会焦点ChatGPT,更是直接催生出了一个“赛博佛祖”。


寺庙作为玄学力量聚集地,更能给年轻人带去沉浸式体验。笔者周末前往北京雍和宫,人山人海,“开光室”里放眼放去,几乎都是年轻人。在现代化世界里,大多数人容易把自己置于各种“焦虑”中,才急需寻找内心的“世外桃源”。


从电子拜佛、寺庙烧香,今年“向往神明”的年轻人,还把佛祖、观音带到了不同的亚文化圈。在今年上海cp29漫展上,手持净瓶、自带“光环”的观音菩萨,围观者众多,有网友调侃道:不管你是几次元,来了都得拜一拜,主打的就是佛光普照。现场推着初音未来的如来,还被问敲的是不是电子木鱼。



年轻人蹦迪,算不上新玩法,但总能在热门话题里占据一席之地。赌王之子何猷君海外音乐节蹦迪,连续几日登顶热搜;当年轻人热衷去寺庙喝一咖啡,并不是新鲜事的时候,在寺庙蹦迪,让网友直呼:“泰酷辣”。


4月28日至5月3日,北京隆福寺里,各式各样的潮物和摊位集结在一起;九层露天的电子音乐、DJ打碟、现场蹦迪成为重头戏。根据现场游客反馈,动感十足的音乐,带动台下众多人一起舞动,尤其是前排的氛围感更足。



隆福寺,始建于明代景泰三年,坐落在北京东四北大街西,占地20000平方米,在明代是京城唯一的番(喇嘛)、禅(和尚)同驻的寺院,清代成为完全的喇嘛庙。这个曾经的皇家香火院,历经时代变迁,寺庙的外观依存,内部逐步成为吃喝玩乐的聚集地。


无独有偶,今年年初某网友慕名前往广州南沙区的一座寺庙上香,另其惊讶的是,傍晚时分,寺庙门前的空地上,架起一个舞台,现场灯光闪烁、舞团即兴表演、主持人的呐喊、游客的呼应,速成“户外迪吧”。


喧闹的背后,有人认为活力满满,有人只觉突兀;有人略显无奈“难怪上的香不灵,原来是蹦迪的人踩断了”;有人担忧“会不会破坏风水”;有人逗趣“佛祖与时俱进,日出工作,晚间放松”……


事实上,开寺庙是一门天然的好生意,寺庙商业化的运作也由来已久,只不过,寺庙与商业之间,有着天然的“矛盾”,在传播过程中,尺度把握更为严谨。




多元的商业版图


宗教文化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旅游关系十分亲密。近年来,随着宗教文化旅游的升温,我国寺庙旅游地商业化现象日渐突出;关于寺庙经济的话题炒得火热,大家观点褒贬不一;寺庙经济的多样性,比大家所知的更加丰富。


70年代,门票费是寺庙的主要收入来源,用于维持寺庙的正常开支,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以寺庙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与时俱进,在门票与旅游开发的基础上,开始更多元的商业化探索。目前全国寺庙旅游地“商业化”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


1、寺庙门票和宗教物品收费


早在2014年,凤凰财经曾统计过,全国141所对外开放的重点寺庙中,超过70%的收费。根据当年的统计样本,最贵的是五台山高达298元,150元以下的只有乐山大佛、九华山嵩山少林寺三家,其他基本在200元左右。


而宗教物品的商业性收费,诸如寺庙大量销售寺内所谓的法物、一些档次低且不真实的纪念品、香火钱、宗教文物前拍照收取费用等。甚至曾有媒体爆出,寺庙厕所也需要花钱才能进入。


2、宗教活动的商业性收入


这里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少林寺。1982年,电影“少林寺”火爆出圈,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少林寺。在释永信大师的带领下,少林寺快速发展,紧随潮流,尝试了多种商业化手段。英国《卫报》曾报道,少林寺每年收入高达1000万英镑,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海外。


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寺庙还会举办一些商业会展活动:寺僧们为新婚夫妇主持祈福法会、物品开光、水陆道场等。据报道,2006年11月河南嵩山少林寺方丈,曾为10个吉祥手机号码举行开光仪式,之后由联通公司拍卖获利32万多元。


3、成立商业公司,开发寺庙文化延伸产品


在寺庙旅游地,纯粹的商业运作屡见不鲜,许多寺庙不仅从事各种宗教活动,还热衷于开公司、开发寺庙文化延伸产品。


1998年,少林寺成立了实业公司,经营少林禅茶和素饼生意;2002年,出版《少林功夫》图书,创办“少林书局”出版公司;2007年,经营文化、体育、旅游纪念用品的同时还经营餐馆;2008年,“少林欢喜地”淘宝店开业……


早在1987年,西藏扎什伦布寺成立刚坚发展总公司, “以寺养寺”。它下属有车队、宾馆、旅行社、地毯厂、家俱厂、藏唐卡绘画组等单位,并享有进出口经营权。2015年,少林寺将在澳洲建四星酒店和高尔夫球场的新闻,还曾在国内外引起激烈讨论。


寺庙不再仅仅是烧香礼佛的场所,逐渐演变成多元商业地,涉猎各行各业。


图源:格隆汇APP


4、商业“信托”管理和兼并


信托是一种特殊的财产管理制度,同时是一种金融制度。寺庙商业“信托”管理主要有三种方式:


一是寺庙将资产委托给第三方管理,而寺庙仍是受益人,即西方社会所谓的“尤斯制”。二是地方政府作为寺庙共有财产的代表,将其委托给其他寺庙或僧团管理。三是民营企业将其承建的寺庙,委托给僧团管理,并请地方政府相关部门作中人。




“度人”亦是投资人


寺庙在商业化的道路上,一直没有停止步伐,甚至多家寺庙,多次传出冲刺IPO的消息。但最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依然是:钱用来干嘛了?


公开资料显示,少林寺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门票和香火,约占嵩山景区九成的收入。门票收入分成中,30%归少林寺。2017年,嵩山少林景区游客接待量突破350万人次,以每张门票100元计算,当年少林寺门票收入达3.5亿元,按30%的分成计算,少林寺能拿到1.05亿元。


近日,有网友实拍爆出,在杭州某寺庙,一僧人的代步车,居然是法拉利加州T,车价高到300多万。结合往年互联网平台上,部分僧人的收入,很多网友表示“该转行了”。


其实这只是大家看到的寺庙“有钱”的小小一角,多家寺庙还建立基金会,进行“投资”,只不过这类投资行为,更偏向于慈善性质。


知名创投机构合伙人朱啸虎曾公开爆料,上海玉佛寺曾为饿了么提供过10万元的天使投资。在2009年,玉佛寺曾出资1000万元,联合上海市慈善基金会、市教委和团市委四家单位,共同启动上海市慈善基金会“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项目。以银行委贷形式,向审核通过的创业实体或毕业生提供贴息贷款。


饿了么就是其中的受益群体之一,后来饿了么壮大之后,向上海市慈善基金捐赠50万元,用于改项目的发展。循环往复,基金会得到了良性发展。



官网显示,截至2020年,上海觉群文教基金会累计资助项目219个,资助总额2088万元,资助项目横跨二十余个行业,存活率75%以上。创业成功案例包括“饿了么”、“盛视天橙”、“帝亚实业”、“贝孚幼儿教育”等项目。


寺庙成立基金会,被大众赋予为,是一种“回馈社会”的方式。深圳弘法寺成立的慈善功德基金,主要参与抗震救灾、建桥修路、扶持养老等活动,曾有深圳市政协委员建议其出资成立基金会,建设大型三甲医院,在微博上吸引大家发表看法。


当时网友们还对该“医院”提出了要求:医术高明的医生、服务态度好的护士、不再需要排队的挂号、购置先进设备、建设一流医院大楼……可见,寺庙基金会作为一种特殊的“投资机构”,在公益性投资过程中,需要更谨慎。




结语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崛起,嗅觉灵敏的大师们,很快加入了“自媒体”大军,在各大平台生产和传播内容,展示自己的生活和观念。


禅意创作者“释慧海”目前在抖音上已有1239.1万粉丝,作品获赞次数高达2.2亿次。与之相似的,灵隐、普陀山上等账号走红,并开始了直播带货之路。但是去年在小红书上,出现了一批“佛媛”,以抄经知名贩卖“美色”,吸引粉丝打赏“香火钱”。


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多元商业性宗教活动是必然结果;寺庙咖啡、寺庙蹦迪等,都是多元商业互动的具象呈现;寺庙经济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旅游业、公益事业的发展,为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佛门净土,切勿私欲过度,否则物极必反。


在宗教信仰和商业化中间找到平衡,是“寺庙经济”发展更远、更好,长期需要思考的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寺庙   少林   商业   具象   少林寺   佛祖   基金会   门票   宗教   年轻人   收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