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疑似流感要怎么办最妥?当我跟婆婆发生了严重分歧后……

上一篇我写了《宝贝,我好怕你是流感!》,看上去写的是流感,但其实讲的是一个老母亲面对孩子生病的纠结与困惑。道理都懂,但现实往往是理智和情感拉扯,一番扯角逐之后做出的决定,往往添加一些冲动和任性。

因为篇幅的原因,我其实没怎么讲流感的问题,留言中也有宝妈分享了她自己不知者所以不惧的经历。人就是这样,有时候想太多,反而纠结,这次这事儿要是我淡定点依姐也就不用白白折腾一番了。

其实在流感事件里,我跟婆婆是少有的产生了分歧的。这个分歧的点在于到底要不要吃奥司他韦。

我先说下这个药,一来是为了知识普及,万一碰上流感,也能从容面对,二来也是为了行文方便,如果不讲清楚药理,你们可能也不一定能明白为什么我跟婆婆之间分歧这么大。

关于奥司他韦


1、它是抗流感神药

我国《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2018版)》、《合理应用抗流行性感冒病毒药物治疗流行性感冒专家共识(2016年)》及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发布的《流感抗病毒药物治疗与预防》、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的《儿童流感的预防与控制建议》等诸多共识以及WHO和美国CDC均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奥司他韦作为抗甲型和乙型流感的一线用药。

它可以使流感患者的病程缩短30%,病情严重程度减轻38%,患者的死亡风险减低19%,发病48小时内使用,病死率可降低50%。它可用于成人的抗病毒防治,也可用于小于1岁的婴幼儿及妊娠期妇女。

2、48小时内效果最好

重症流感的高危人群(年龄5岁以下,尤其是 2 岁以下的孩子更衣发生严重并发症),如果确诊流感或高度疑似流感,48 小时以内用药效果最佳,可以降低流感的住院率和病死率,减少并发症。

对于重症的孩子,或者症状一直无改善或恶化的孩子,即便是正传刚超过48小时,也可以从奥司他韦中获益,所以也是可以吃的。

对于症状轻微或明显好转的孩子,48小时候再服用的获益不大,不服药也可以自愈。

3、怎么吃?

奥司他韦有两种剂型,颗粒剂(规格有 15 mg 和 25 mg)和胶囊型(规格为 75 mg)。

儿童1岁以下,遵医嘱服用。

1岁以上儿童,体重小于15kg,30mg/次;15-23kg的,45mg/次,24-40kg的,60mg/次,大于40kg的与成人剂量一样,75mg/次,以上均为每日两次。

要注意的是,吃药推荐疗程是 5 天,不要随意停用,不然,可能会有产生耐药性的风险。如果孩子服药后呕吐严重,可以在服药之前先吃点食物缓解下肠胃压力。

4、可以预防流感,但并不万能

在我国《流感诊疗方案》中有如下规定:药物不能替代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

第一,孩子没有接种过流感疫苗或疫苗接种不到2周尚未形成保护;第二,孩子有接触过疑似流感病人或近期去过公开疫情场所。只有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时,才会建议奥司他韦来预防。

日常的的预防,还是要靠接种疫苗。是药都有副作用,药物预防只是紧急措施。而且它只有在服药期间才有预防作用,停药后身体没有抗体,还是可能会被感染。

此外,奥司他韦并不是万能药,它的主要功能只有两种——用于甲型流感和乙型流感的治疗,以及用于甲型禽流感的治疗,它对普通感冒无效!无效!无效!对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比如说手足口、轮状病毒等,也都没有证据证明有效。

5、奥司他韦的副作用

药物治疗都是双刃剑,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出现药物不良反应,奥司他韦也不例外。在临床使用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胃部不适,发生率 15% 左右。

有必要提一下的是,上面分框框离的字都是实锤部分,但也还有很多关于奥司他韦引起人的精神异常的报道,比较严重的是部分患者有跳楼倾向,这些可能是奥司他韦引起的短暂性神经精神病学事件(如自我损伤或谵妄),属于不良事件,日本及其他国家也有过报道,这种情况多发生于青少年和成人。

针对这个问题,美国FDA建议需要密切监测服用奥司他韦的人群是否出现异常行为。至于奥司他韦到底会不会导致严重的神经精神病学事件,目前还没有定论,有待进一步研究或需更多的临床数据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不能因为想要预防流感就把奥司他韦当糖水给孩子喝。

在这荣妈要提醒一句,抗病毒药物的使用,不建议大家自行判断与使用,应在医师或药师指导下用药,才能保障用药安全,也不建议奥司他韦成为家庭小药箱的常备药物,因为没有必要。

关于我跟婆婆的分歧

奥司他韦了解清楚之后,我再说回依姐的问题。

依姐当时高烧不退,晚上睡前吃了退烧药,但第二天早上还是没退下来,依旧高烧,精神虽然称不上萎靡不振,但也是时而睡时而醒的,醒了就黏在人身上,也不下地走路。我家的两小只,以往就是发烧,爱睡觉,但醒来的时候也会下地玩玩具、走路、说话,依姐这样算是罕见。

高烧、四肢乏力、嗜睡,这些都是流感的症状。虽然还没有流鼻涕和咳嗽,但是小孩子生病跟成人不同,往往是先发热,其他病灶都要滞后的。原本没有流感肆虐这个事儿,我也会很平常心的把它当作普通感冒来对待,但因为这段时期是流感高发期,我就不得不优先考虑流感的问题。

毕竟流感弄不好,是会死人的,即便不死,也可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比如毒性心肌炎、肺炎、脑膜炎……去年一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就已经让我对流感这次闻风丧胆。


我当时真的是很想冲到药店去买奥司他韦的,但理智告诉我,不能私自用药,而且荣奶奶也必是不会同意随便喂药的。于是我便给熟识的儿科医生朋友打了电话,把依姐的症状描述了一下。

她给出的意见是:以症状来说,高热、嗜睡特别是孩子出现黏人的情况的话,就要考虑流感的情况。当然,普通感冒也可能是这样的症状,但考虑到眼下严峻的流感局势,慎重起见,她还是建议我防患未然,要么去医院,觉得医院人多麻烦,也可以先把奥司他韦吃上,因为48小时是黄金期,要吃就尽早吃。

在得到了儿科医生的建议之后,我便征求荣奶奶的意思。我自己其实是更偏向于直接吃奥司他韦,即便不是也可以预防。但荣奶奶一贯是忌惮药物的副作用的,她平时都是主张能不吃药就不吃药,特别是还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病就乱吃药的情况,她会首先考虑是药三分毒,坚决不同意给依姐用药。

在用药问题上产生分歧以后,我们也没有争论或争吵,因为没有意义。既然问题的根结是“流感或为可知”,那我们就去医院检查。如果是也不会延误治疗,如果不是就当是跑一趟买个心安。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我们原本要检查的,但最终并没有做流感检查医生就给开了奥司他韦,从这个角度上说,这趟医院是白跑的。

冲着检查去的,为啥最后没查就按流感治了?

最终没做检查的原因,我必须得特意说一下。

目前对于流感的检查,一共有3种。

第一种是鼻咽试纸检测,一般医院都能查,基本上大部分医院做的流感筛查都是靠这个。但数据极为不准。临去医院前,我特地打了电话,确认医院有检查流感的项目,然后才动身的。但到了诊室,医生也明白无误的跟我们说了,即便最终化验结果是阴性也不排除流感的可能性。按照我闺女的症状,是不排除流感的可能性的。

换句话说,如果是阳性,就证明是流感,我们得按流感的治,但如果是阴性,也不能排除流感的可能性,极有可能医生为保险起见,还是按流感的治……其实是没什么意义的,所以我没做。

第二种,是血常规,这个我们做了,但血常规这能当做是病毒感染的一种辅助判断,并不能直接证明流感。医生给出的诊断室血象不太高。

第三种病毒培养及核酸扩增,这个是最准确的方法,但缺点是检测条件高、周期耗时长,很难满足门诊或急诊患者的快速现场检测的要求,一般的医院门诊很少有这种检测,即便是有,检测结果也要等久,很可能的结果没出就已经错过了最黄金的48小时。

如果从检测上面说,现行的流感检查其实并不靠谱。但我们还是要去医院,检测是其次,目的是医生的诊断。

医生的经验是丰富的,起码比我们丰富,虽然检测数据不能盖棺定论,但音声还可以根据血常规和孩子的症状,来做判断。当然也会结合当前的流行病形式。医生是在临床第一线的,最知道轻重缓急,她能在不检查的情况下,让我们按照流感来用药,恐怕也是知道各中利弊。

当时我的儿科医生朋友会建议我先吃上药,也是因为去做检查也并不一定就能立即确诊,还有可能延误病情。而事实上,最终的结果也是一样,到了医院只做了血常规,然后开了奥司他韦和一个退热治感冒的中成药,但好处是有了医生的指导,我放心了,婆婆也安心了。

关于医生给开的中成药

今早收到朋友发来的微信,告诉我她的宝贝得了甲流,因为前两天看了我的文章,所以孩子一发烧就开始担心是流感。(所以说,我写些有的没的还是有点用哈~)



不出所料的,医生也给她开了奥司他韦和一款中成药,她问我说,这中成药不是不建议给孩子吃吗?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我问了儿科大夫,她告诉我,有时候医学在理论和实际临床是有差别的。

现行的循证医学都在称,不应给孩子使用中成药,原因在于重要的副作用不可知。但临床上经常使用的很多中成药,经过经年累月的临床实践,也是有一定安全性的。

就比如我朋友说这个连翘,我特意咨询了儿科医生朋友,她说:依据临床这么多年的用药经验来看,齿翘这个药的副作用主要是腹泻,目前没有什么研究表明对心肾有什么损害,不过也可能是没检测,也可能短期剂量小,所以没有这方面的危害。总之中成药是不靠谱一点,但真的有多少毒副作用,每个医生心目中都有把尺。

而普通感冒是自限性的,其实无需吃药(不了解的请戳 我擦!被感冒骗了这么多年,那些年给孩子吃过的感冒药还能吐出来吗?),流感的话有奥司他韦抗病毒就足矣了,其实是用不着再吃中成药的。

但在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今天,很多家长是看不得孩子一直发烧不退的,而西医里的布洛芬也好对乙酰氨基酚也好,也都是针对高烧的退烧药,并不是常规顿顿吃的。如果医生不开一些退热止咳的药,家长这里都要爆豆,会觉得医生是个庸医,谋财害命,于是就会给孩子开一些中成药用来缓解症状,持续降温。

给依姐看病的医生有句话说的特别好,在中国,我们儿科大夫往往治的不是孩子的病,而是家长。医生在用药和诊断上面,是会考虑家长的情绪因素的。

这次的事,让我深有体会,用药真是门学问,任凭我们普通人懂的再多,但医生就是医生,除了懂药理,还要懂人性,同时更要结合社会现状。荣奶奶和我都不是一无所知的人,但出了问题,我们还是会选择让医生来决断,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性。

我的局限性可能是妈妈的焦虑和庸人自扰,奶奶的局限性可能是对流感认识的不足和对药物副作用的夸大性认识,而医生的局限性,是家长、是检查手段、是一切的社会因素。

我们很难说,到底哪种用药方式才是最好,因为孩子不同,治病这个事都是私人订制,放在他身上合适的治疗方案在我孩子身上可能就重了。妈妈的作用在于,她比所有人都了解自己的孩子,所以我们要做的是及时发现不妥,及时去诊断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流感   儿科医生   孩子   中成药   副作用   分歧   婆婆   症状   药物   医生   建议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