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理性看待“二阳”现象



今年五一假期,国人出行热情空前高涨。过去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的日常出行,特别是外出旅游,受到较大影响,三年以来积攒的旅游欲望,在今年五一假期得到了彻底释放,也带动旅游市场强势反弹。然而,近期有媒体报道不少地区出现了“二阳”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担忧。“二阳”现象是否会进一步蔓延扩散,五一出行又应该注意些什么,如何做好防护,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对此,张文宏医生通过媒体发声,他表示,目前疫情整体平稳,未出现大的第二波疫情。阳性病人比例在发热门诊中虽有上升趋势,但发热门诊总人数未出现显著上升,医院发热门诊新增的新冠感染者,主要还是首次感染者,“二阳”很少。现在阳性病人数上升和国家公布的数据一致,是温和的,且未形成规模性的传播。后续新感染和二次感染的病例仍会进一步增多,但波峰要远低于第一波,且重症例数也不会短时间内集中出现,整体上医疗机构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我国刚刚经历过一波新冠放开感染与甲流感染的考验,基本上对各地的经济和生活没有造成影响,相信新冠“二阳”也是如此。

数据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张文宏医生的判断,同时也提示部分脆弱人群、未阳人群五一出行时仍要做好防护。4月29日,中国疾控中心发布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其中提到,2022年12月9日以来,各省份报告人群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数及阳性率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阳性人数12月22日达到高峰(694万)后波动下降,2023年4月20日降至2661例,近1周(4月21日-4月27日)呈上升趋势,4月27日增至6752例;检测阳性率2022年12月25日达高峰(29.2%)后波动下降,近1周(2023年4月21日-4月27日)波动增加,4月27日为4.4%。其中,新发现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924例。由此可见新冠病毒并未消失,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仍持续存在。不同人群免疫水平还存在差距。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且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的人群,未来仍存在感染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尽管复阳并不可怕,但为了自身健康安全考虑,在一些人员集中的密闭张所,最好还要带好口罩、做好防护,以免影响出行体验。

同时,专家也提示,已感染且未完成基础免疫的人群,由于疫苗或病毒诱导的抗原刺激不足,免疫保护效果也明显弱于完成基础免疫后再感染获得的混合免疫。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了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疾控部门仍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继续加强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支撑;加大对新变异株及聚集性疫情现场调查和防范力度,掌握疫情发展规律,提升疫情走势预测能力;加强病毒变异、疫苗接种策略等研究,切实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我们要继续保持信心、耐心,以平常心对待散发病例,客观理性看待“二阳”现象,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以积极阳光的心态,享受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现象   阳性   疫情   疫苗   门诊   免疫   重症   客观   理性   人群   防护   病毒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