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数字健康,惊喜超出你想像:5G急救,上车即入院;一键下单,护士请进家

老刘(化名)病了。4月26日,他来到浙江省人民医院。医生建议,得做个小手术。

虽然是个小手术,但免不了要做术前检查,血常规之类的少不了。

此前,老刘在老家,这类的常规检查可没少做。虽然心里犯嘀咕,但在医生面前他也不好意思多说。

该做的检查,医生一边一项不少地输入,一边说着:“3月份,你做过血常规检查了呀,指标都正常;胸部CT平扫做过,也正常……”医生逐一看完老刘在嘉兴、平湖两家医院的检查结果后,告知:“这几项检查你就不用再做了,可以直接去做日间手术。”

原来,省内医院的检查结果不仅打通了,还能相互认可,这可真是让老刘喜出望外。

浙江省“健康大脑”门户

这就是“浙医互认”。目前,浙江省已实现全覆盖。

潮新闻记者从浙江省卫生健康委了解到,它是浙江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之一,除此之外,还有“浙里急救”“浙有善育”“浙里防疫”等。

惊喜远远不止这些。近日,记者走访了多家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带大家感受当下最酷的浙江省卫生健康领域数字化成果。

浙医互认

患者就诊时的意外之喜

“一家医院做的检查,另一家医院能认?”杭州市民周女士有点将信将疑。以前,她去看病,可是要带着厚厚的病历本,里面塞满了各种检查报告。哪些能用,哪些不行,她要拿给医生看才知道。

现在病历本可以不拿了,号也可以手机挂了,但关于检查报告单,周女士还是以为,“去哪家医院就要在哪家医院再做一遍”。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之前有些地方率先开始做检验检查共享,但做起来并非能一蹴而就。最关键的是,检验检查共享,在医生这里怎样被记录下来?

设在浙江省人民医院内的浙江省急救指挥中心

浙江省人民医院放射科主任龚向阳主任医师介绍,2021年,浙江开启数字化改革,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做好了互认共享顶层设计,这就要对患者曾经做过的检验检查报告精准识别。

“我们曾经统计过,一个胸部CT平扫在浙江省有900多种说法,该怎么互认?” 龚向阳主任医师说,精准识别,就要求检查编码统一,“做一个编码体系,就像大家都说普通话,这样大家都能懂了。”而这就依托于数字化改革,当然还包括了信息建设等。这样一个工程“完工”后,给病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浙江省卫生健康信息中心副主任郭一向记者介绍,浙江省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涵盖了90%高频检查检验项目,覆盖全省1881家医疗卫生机构,累计节省医疗费用8.3亿元。

数字赋能

5G智慧急救体验

浙大二院作为国家紧急救援基地,通过数字赋能驱动急救整体智治,在全国首建从现场-救护车-ICU-病房-后续康复的闭环式5G智慧急救体系。

浙大二院滨江院区内,一辆5G救护车正随时待命。记者进入车内,发现它比一般的救护车更宽敞,可以装载更多的医疗设备。

浙大二院的5G救护车上,医生正在模拟救治

2017年,浙大二院在国内率先开始探索5G在创伤急救体系中的应用,这辆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救护车,就是5G在创伤急救体系探索中的产物,至今仍“引领风骚”。因为5G技术,让救护车上患者的体征数据和救治现场画面能实时回传院内。

记者戴上院内5G远程急救指挥中心的VR设备,通过VR仿佛置身5G救护车内。专家可以借助VR设备,通过实时音视频互动系统“沉浸式”指导事故现场、5G救护车、创伤复苏单元、手术室和ICU的抢救,并通过远程操纵设备,为伤员提供医疗援助。

不仅是5G救护车,就算是普通的急救车,也已经从传统的“拉了就跑”模式到了“上车即入院”的“边走边治”闭环救治模式。杭州亚运会即将到来,浙大二院与相关部门联动,推出“移动复苏&重症监护救护车”,为亚运保驾护航。“5G技术高速率、低时延的特点使得优质医疗资源打破了时空的束缚,这对越严重、越复杂的病例越是意义重大。”浙大二院副院长、国家紧急救援基地主任张茂介绍说。

浙里防癌

居民将可自主评估癌症风险

浙江的癌症死亡人数占全省总死亡人数30.2%,癌症成为严重威胁我省居民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所谓谈癌色变,很多人是害怕它的。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说,肿瘤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为打胜仗赢得先机。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早发现呢?

浙江省肿瘤医院有一套“浙里防癌”应用系统。该院防治科朱陈医生介绍,经评估,如果是阳性高风险人群,社区医生便可通过“浙里防癌”预约临床筛查定点医疗机构,免挂号、免等待,开展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低剂量螺旋CT检查等专项筛查。

筛查后,检查图片、检查影像原始数据、检查报告等检验检查结果,经AI自动筛查和医生复核后,可生成筛查报告,推送给高风险人群。

“今年年底前,每位居民可以为自己装上‘浙里防癌’系统。”朱陈医生说,这样居民就可以自主参与癌症风险评估,完成自主筛查,一切尽在掌握。

浙里护理

把专业护士请进家门

家住宁波鄞州区的姑娘小王,因胃部疾病需要化疗,时常要去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PICC(经外周静脉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维护。

“我最近身体比较虚弱,每周要家人陪去医院做PICC维护,家人有工作,平时忙的话陪我也麻烦,所以就想试试‘浙里护理’服务。”小王说。

市民小王在“浙里护理”下单,预约了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主任护师傅国英来家中做picc维护

4月27日是她第一次下单约“浙里护理”,约到的是医院副主任护师傅国英。

傅国英来到小王家,了解了她最近的情况,对导管评估后进行冲洗、更换贴膜及接头,叮嘱她一些注意事项。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护理部主任徐琴鸿介绍,宁波是浙江省最早开展“浙里护理”的城市。“浙里护理”将院内专业护理延伸到了院外,护士都是经过资质审核参加居家护理的,给有需要的患者提供定制化护理。住院病人在出院时会接受“浙里护理”的宣教,有需要可以使用“浙里办”下单,也可以在医院的微信公众号下单。

“有些人术后康复行动不便,有些人就医困难,需要在家接受护理,‘浙里护理’完美解决了这类人群的痛点。”徐琴鸿介绍,目前“浙里护理”提供61项护理项目。

“浙里护理”被评为省共同富裕示范区最佳实践,在全省复制推广。

浙江省卫生健康委表示,今年,全省将持续深化数字化改革重大应用提质增效,以“浙里护理”为重点,加快推广“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构建预约线上诊疗、智慧医疗结算、线下居家护理、药品配送到家等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闭环。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小王   闭环   健康   浙江省   浙江   救护车   癌症   浙大   护士   想像   惊喜   医生   卫生   数字   医院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