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家长从不会说狠话,先把嘴“管”住了,孩子才能主动跟你亲近

文/兰妈谈育儿

孩子消极没上进心、或者喜欢遇事摆烂怎么办?最近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

为了让学习效率不高、写作业磨蹭的女儿早点进入状态,我曾经也试过了很多方法

包括:制定规定、奖惩分明、跟在身边陪读催促等等

可渐渐地,我发现陪孩子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开始

当你用满是期待的眼神去看待孩子时,你会发现接下来失望的场面会越来越多

曾经的我,就是这样的

孩子一写作业嘴巴总是不自觉地提醒唠叨,甚至还会说很多狠话去“激”孩子认真

直到一次学车经历后,我彻底看开了

还记得刚学车那几天,因为左右不分这个问题可是被教练骂惨了

那一句句打击的话越听头脑越是一片空白:

“我就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学员”

“就你这么笨的脑袋,再给我多少钱,我都不愿意教”

“我看你呀,即便是拿到本了,也开不了车”

……

就这样,在一句又一句的语言打压下,我甚至严重怀疑自己压根就不是“开车的料”

同时,在成年人的心理角度也特别不好受

特别是被教练骂得狗血淋头的某一次,我就跟家里经常反抗的女儿一样,忍不住顶嘴说:“我就是不会,才来驾校学车的,如果大家生来就会开车,那你们驾校早就倒闭了”

而这句顶嘴的话一说出口,心里当时可是顺畅多了

后来,换了一个新教练后一切都慢慢从好的方向发展

新教练是一个挺有耐心的中年大叔,他不会凶人、更不会骂人,最让我欣慰的一点就是懂得选择性“闭嘴”

比如,当我左右不分不知道如何打方向盘时,他会暖心地提醒说“别着急,稳住,慢慢地”

在这样暖心、细心、耐心的认真教导下,我成功毕业了

而经历此事过后,我也深刻地领悟一个道理:“教育好孩子先管住嘴巴”

特别是有些伤害孩子、破坏亲子感情的一些话,一定要把自己的嘴巴“管”住了,否则孩子就很难和你亲近、教育也会失去原本的指导价值

01

打击的话

“你是猪脑子吗?怎么那么笨,这道题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怎么还是不能理解”

儿时记忆里老爸对我说这句话时心里难受极了

当时也只觉得“自己好像什么题都不会做了”,老爸那苛责的语言似乎也成为预言验证

因为经常骂笨,我似乎也成为了那个什么都不会的笨小孩

有人说,父母的嘴决定着孩子的未来人生

仔细思量这句话,会发现父母的语言力量确实很大

因为自己儿时经常受到语言打击,所以我会经常提醒自己:“和孩子好好说话”

特别是先有老爸的语言苛刻、后有学车教练的贬低话后,我更意识到积极语言对一个人的创造力

于是,学车有成后我就改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

比如:

把“怎么回事”,改成“怎么了,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吗”

把“赶紧写作业”,改成“写完作业有什么计划呢?要不我们跳会绳、跑会步吧”

把“这道题怎么都不会做”,改成“好像在哪里见过这道题,是不是在xx单元,某次考试里出现过”

语言的影响力就在于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就会回馈怎样的结果

如果我们用期盼去鼓励孩子,孩子就在期待中拥有更多创造力、并朝着目标的方向一步步靠近

02

威胁的话

“不许哭,要是再不听话我就把你丢出去,不要你了”

威胁的话固然成效很快,可长期下结果依然是具有很强的伤害性

如果孩子的“不听话”仅仅是没有按照家长的标准去做

那么,家长嘴里的那些威胁话就像是斩断了孩子的双翼,直到失去飞行的能力

我认识一位朋友,她就是在被父母威胁中成长的子女

小时候是以学习为主,不好好写作业被威胁说“不好好学习,以后就去捡破烂吧”

长大后又以嫁人为主,刚参加工作不久就被催婚:““隔壁李阿姨家都生二胎了,你要是再等两年都成老姑娘,谁还愿意要你了”

于是,在父母的威胁、包办下,朋友早早地就进入了婚姻的殿堂

可包办下的成长、乃至婚姻真的是正确的吗?

我想说,人生是自己的、日子也是给自己过的,合不合适、幸不幸福,大概只有靠自己去慢慢点经营和感受

但如果你一开始就失去了自己做主的权利,那么一生都可能在被动中糟糕地行走着

朋友就是这样的被动人生,大概是从小在包办环境中习惯了,她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没有走出那种感觉

平时不管是遇到什么事情都一句“你们说了算”

渐渐地,婆家人做什么事情都不顾虑她的感受,虽然委屈、也想反抗,但柔弱性格的她总觉得忍一时风平浪静

人与人之间,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都要做到足够的平等尊重,才能换取长久性的关系建立

你是想孩子成为高贵优雅的凤凰,还是成为一只被拔了毛的山鸡,这都是在于你是如何看待TA们的

如果我们一直用积极的眼光、鼓励的话语去和孩子沟通,还怕这锭金子不会发光吗

03

命令的话

“你去把xxx做了,这件事情今天必须要完成”

这种指令的话,在社会发展、工作交际中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有人说,简而易懂的指令能够让人快速接触信息、并达到想要的效果

也有人觉得,家庭教育中的指令是对孩子最直接的传达和回应

其实,指令的存在是有多种多样形式,也并不是所有的关系都适合指令

就拿家长们比较关注的家庭教育关系来说,指令的存在很容易出现严重社交、和思想障碍

举个例子

你对一个贪玩的孩子说“赶紧把地上的纸屑扫了”

可对于小朋友来说,他们会觉得“待会,我还没有玩好,扫什么扫”

就这样,不同的意见立马会激起不同的语言争执、乃至陷入亲子间的权力之争

有些家长可能会觉得:“孩子这么小就不听我的话,那大一些之后还得了,不得翻了天呀”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家长就选择捍卫自己的权利,他们不惜用家长的身份去施压、命令,直到孩子慢慢失去反抗的力量,成为一个说什么就是什么的“乖小孩”

可这种被迫下的“乖”真的是听话吗?不,这只是屈于权力下的一种妥协

这种妥协会随着年龄的慢慢增长而生出反抗意识

特别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你会发现之前的“乖”只是假象,只不过是他们翅膀还没有长硬

到了后期,一旦觉得自己能独立生活、不需要父母时就会躲得远远地

所以,好的教育一定要注重自己的说话方式,特别是不能用命令的口吻去对孩子说话,而你现在对孩子说的话,也会成为不久后孩子对你的讲话方式

04

诉苦的话

“你看看我,每天为了你那么辛苦,可不要让大家失望了呀”

如果说打击、命令和威胁这样负能量的话不能说,那对孩子诉苦是不是就是一种策略转变呢

我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家长

他们觉得,现在的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你越是对他们说狠话,他们身上反抗的力量就越是强大

为了让孩子可以稍微懂事、听话一些,也会采取诉苦方式让孩子明白家长的不容易

比如,跟孩子谈生存的不容易:“我和你爸现在那么辛苦都是为了你,如果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就和我们一样会生活得那么辛苦”

这种对孩子诉生活的苦楚,也是不建议长期对孩子灌鸡汤

一方面,是因为孩子根本就不能感同身受地体会

父母或许觉得当前的生活很苦很难,但对孩子来说:

“哼,我才不信,我爸我妈每天下班后还能躺在沙发上玩手机、打游戏,想穿什么衣服,想吃什么东西,晚上想什么时候睡觉就什么时候睡觉,都没有人批评唠叨、也没有人干涉参与,这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呀”

另一方面,让孩子长期生活在诉苦环境中会让他们产生内疚感

如果孩子的内疚感大于上进心,缺乏自信的孩子也就像是断了线的风筝一样,没有方向感、更没有前进勇气

当孩子像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一样时,哪怕你再怎么用力、再怎么出谋划策,最终也因为一句“我不行”而回到最初位置

所以,对孩子诉苦,不如让孩子带着自信成长,想要做好这一点,也一定要尽早跳出“控制孩子”这个怪圈

当你能做到真正尊重、了解、甚至包容孩子时,你们之间的亲子关系也会因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而踏上新旅程

而这就是语言的影响力,能创造孩子、也能毁灭孩子

那么,关于优秀教育需要先把嘴“管”住这件事情,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6

标签:家长   孩子   作业   指令   亲近   听话   老爸   主动   命令   父母   语言   优秀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