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南繁转型升级 推进产业融合发展

 

  


  国家南繁科研育种核心区安马洋基地。 余指云 摄

  

  


  

  


  南繁育种基地内工作人员正在育苗。 余指云 摄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怎样加快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以下简称“南繁”)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在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关键之年,作为我国育种创新的“加速器”,南繁成果转化如何与科研育种模式创新有机结合?4月17日,2023中国(陵水)南繁产业论坛在海南省陵水县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种业领域“政产学研”多方代表400余人齐聚,聚焦南繁前沿技术、南繁多元化发展、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等问题,为推动南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出谋划策。

  本届论坛以“加快南繁转型升级,推进产业融合发展”为主题,自2015年起,中国(陵水)南繁产业论坛已成功举办四届,为促进南繁学术交流、企业间的联通合作搭建共享平台,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南繁产业转型升级,加大科研成果就地转化


  南繁种业作为海南省“陆海空”三大未来产业之一,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是海南省落实南繁硅谷建设的重要举措之一。近年来,陵水县以打造“育种陵水”品牌为目标,高质量建设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南繁基地。全国15个省(区、市)149家南繁单位每年齐聚陵水开展南繁育制种面积达2.4万亩,经陵水南繁基地培育的2000多个农作物品种在全国推广应用,并生产供应全国85%以上的“早繁”水产苗种。

  如今,陵水的南繁产业不仅“墙内开花墙外香”,越来越多的科研成果开始探索就地转化。在论坛举办期间,20多位农业专家学者就南繁“一体两翼”协同发展要求,结合陵水“2+7+3+N”发展格局,深挖陵水南繁资源优势,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交流。

  南繁成果就地转化是此次论坛中与会嘉宾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直言:“希望有更多品种就地转化,服务海南。”

  “对于成果能不能在陵水转化,今后陵水能不能再向东南亚进军,我看很有潜力。”谈及如何创新南繁科研成果就地转化的路径和方法、提升转化效率时,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认为,南繁事业一定要为当地、当时农业生产服务。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游艾青坦言:“过去南繁育种单位只专注自己在海南育种,现在应该转型升级到南繁育种单位为海南产业发展做些什么的时候了。”

  “利用好海南自贸港政策优势和南繁科技要素集聚资源,陵水南繁将成为中国农业科技重要转移转化中心,更好地服务世界农业。”海南大学副校长、海南省南繁协会会长曹兵认为,南繁科技成果转化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南繁带来很多新技术,水稻、蔬菜、西甜瓜等优良品种都是南繁转化的成果。

  “稻米是大产业、大体系,大有可为。”国家稻米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良玉建议,推进南繁产业转型升级和科研成果就地转化,需一二三产融合,生产、生态、生活齐发展,使产品多样化、功能多样化,满足消费者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需求。

  


  多方参与深度合作,在服务中把握机遇


  今年,是种业振兴“三年打基础”的关键一年,建设好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和南繁硅谷既是国家战略需要,也是海南的发展机遇。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三级调研员王磊表示,要全面加快种业基地标准化、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良种供应体系,从源头上保障农业生产用种安全。深入实施种子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套牌侵权等违法行为,以高水平知识产权保护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法军表示,陵水县从实际出发,要高质量推进好南繁科研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好南繁科研学术交流平台,发展好南繁社会化服务产业,把南繁产业化发展落到实处。

  论坛期间,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牵头组建的南繁产业发展研究院正式揭牌,该院由陵水县政府、科研院校、合作企业以及研究院成员单位共建。

  陵水南繁产业发展研究院将根据《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海南)建设规划(2015-2025年)》和“一城两地三园”南繁硅谷建设布局,结合陵水南繁科技产业发展需求,以提升南繁产业发展水平为主攻方向,推动陵水南繁产业和高新技术加快形成核心竞争力,加快陵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张启发介绍,通过这种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南繁育种单位联合发力,“反哺”陵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全国人民的餐桌增添更多高品质、多样化、营养健康、绿色安全的农产品。

  据了解,陵水南繁产业发展研究院将致力于推进南繁单位与陵水农业企业在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科技管理、学术交流等方面深化合作,促进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机制,实现产业链水平提升,助力推动区域产学研合作,开展南繁主要作物核心种质创制与特色育种、南繁主要作物相关病虫害监测检测、信息服务及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南繁繁种制种关键服务技术体系构建、南繁种业科技成果产权交易平台建设、南繁科技成果中试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

  在论坛上,陵水县委常委、副县长范贤才和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叶少华、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代表戴扬、海南年百顺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代表孟祥森、陵水南海蓝色粮仓投资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代表陈昌胜分别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以实现“县企合作、协作共赢”为目标,在南繁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水产产业发展、物流产业发展、平台载体建设、美丽乡村建设、促进乡村振兴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

  


  打造“育种陵水”品牌,在家门口吃上“南繁饭”


  近年来,陵水县以打造“育种陵水”品牌为目标,高质量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信息化的南繁基地。记者了解到,在南繁科研用地供给方面,陵水8万亩国家南繁科研育种保护区完成划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度完成90%,并纳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用途管制。

  同时,陵水加强南繁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经完成80家南繁基地建筑设施分类处置,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安马洋配套服务区一期建成“拎包入住”,让南繁单位既保障了“老家”,又入驻了“新房”。南繁水利设施一期建成,灌溉惠及7个乡镇,灌溉面积达4万亩,有效保障了南繁科研、生产、生活设施稳定。

  此外,陵水还提供高效的管理服务,建立了县、镇、村三级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南繁基地联巡联检,常态化开展南繁检疫等,确保南繁基地生物安全。创新开展“菜单式、订单式、保姆式”一站式南繁服务。挂牌成立“南繁服务站”“南繁基地候鸟人才工作站”,探索创新“代繁代育”等商业模式,着力打造CRO(合同服务外包)公共服务标杆。建立南繁用工服务机制,发动当地群众积极参与南繁建设,每年增加南繁就业约1350人,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吃上“南繁饭”。推进“5G+南繁科研育种”智慧化云服务,覆盖惠及南繁基地约9100多亩,利用数字化农田、远程育种,全方位多角度服务好建设好南繁科研育种基地。

  目前,陵水正通过强化支撑,优化投资环境,吸引更多南繁产业链企业前来入驻、投资。并按照“一村一中心、一院一平台”的功能布局重点发展南繁产业,加强科技投入和资本引进,促进陵水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把陵水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热带特色南繁产业体系,为陵水南繁产业提档加速,打响“育种陵水”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陵水县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肖峰表示,陵水承诺将以最优惠的政策和最优质的环境,为广大南繁单位和南繁工作者提供全方位、全要素、全流程的服务保障,为实现南繁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陵水贡献。

  同期举办的2023中国(陵水)南繁科研成果展示交易会,展出面积约6000平方米,参展产品涵盖南繁科研成果转化交易、种质资源交易、热带高效农产品交易、智慧农业技术成果交易、冷链物流保鲜技术成果交易、设施农业及机械设备成果交易等类型。项目签约数量9个,签约及现场交易金额3.3亿元。交易有利于加快建设中国陵水南繁科研成果展示共享交易平台,促进南繁成果交易,推动南繁产业融合发展。

  本次论坛由国家南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会、海南省农业农村厅、陵水黎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海南省南繁协会联合主办,陵水黎族自治县农业农村局、海南广陵高科实业有限公司承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陵水黎族自治县   海南省   产业   海南   科研成果   科研   单位   基地   农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