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令人怀念了!一个美国小伙,1983年拍摄的广州老照片


广州中山五路,街道整齐有序,广告牌写着“越秀饭店”“两面针”


80年代初的中国,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期待、人人拼搏进取的年代。不过,当时中国人的生活水平仍较低,只有极少数经济条件好的城里人,才有机会到各地旅游。

改革开放起步后,西方国家开始不断有游客来到中国旅游,他们的经济水平较高,又对有着古老文明的中国十分向往。其中有一位美国小学老师——Leroy W.Demery,也在1980年来到中国旅游。


广州沿江路,街边是骑楼,骑楼大多建于民国时期


Leroy W.Demery的中文名字是:出目里利吕井。不知此名是什么含义……不过,他的第一次中国之旅只到过台湾香港、澳门和深圳,并未深入内地。

1983年,出目里利吕井先生,终于有机会第二次来中国旅游,他依然选择暑假期间出行。这次他游遍了中国,到过除西藏、海南外的全部省份。

本期内容,分享的是出目里利吕井先生1983年拍摄的广州。他使用的拍摄设备,是佳能Tx单反和柯达反转片。


中山五路的街头风情,农妇正在卖菊花。在广州老城区,最主要的两条路就是东风路和中山路。中山路比较长,从“中山一”一直到“中山八”。


解放北路,一位推三轮车的壮汉。路面很平,不知为何他不骑车,不是更省力吗?他的凉鞋很有个性。

广州文化公园电车,年轻女郎穿得很迷人。还可以清晰看到,公交车是“上海”牌的。在那个年代,其实也有“广州”牌公交车。


文化公园的汽车总站。这样的风景,至今在越秀、荔湾一带仍很常见。只不过,如今老城区大多是本地老年人,年轻人大多在天河区CBD,要么就是在挤地铁。


广州越秀公园电车站,几位穿着时髦的小姐姐。左侧有一棵学名叫“白千层”的桉树,也叫脱皮树,在广州十分常见。


广州沙面,现在是一个著名景点。在宋、元、明、清时期,沙面是一个对外通商要津,近代时期成为英法租界。


广州沙面,一群小学生在看木偶剧。现在已经没人看木偶剧了,北京的北三环,还有一个木偶剧院。


广州西堤二马路,人们穿着白色短衬衫,也有一位穿POLO衫的小哥。80年代,由于临近香港,广州的时尚领域走在全国前列。

广州天字码头,如今风景依旧在,只是周边的高楼大厦已经是雨后春笋。

广州西堤码头,来往的船只十分密集。广东的珠江,是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的,不过分很多断流入大海,广州城南的珠江,只是其中一支,还不是最大的那支。

广州东方宾馆的花园餐厅。东方宾馆已经有60多年历史,广州其他著名的酒店/宾馆,还有白云宾馆、白天鹅酒店、花园酒店。


广州人民大桥,31路公交车。尽管广州当时已经是全国性大城市了,但仍很难看到轿车,只有单车、公交、货车。

广州人民大桥上的路人。当时的人们衣着朴素,但依然可以感觉到那个年代的精气神。人们都很清瘦,但发量足,没有大肚子。

以上是美国小伙在1983年拍摄的广州照片,至今已经四十年过去,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如今都老了!无情的岁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骑楼   广州   越秀   中山路   珠江   中山   美国   小伙   中国   中国旅游   宾馆   年代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