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好哄,是因为“积极性”被忽略,家长这样做,带娃会更高效

本文为锦鲤妈咪原创作品,图片为锦鲤妈咪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转发、收藏。

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都会觉得很困难,讲道理吧,他们好像听不懂,凶了吧,又害怕孩子更顽皮,最后进入了一个死胡同。

其实家长完全不用这么困扰,因为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是不听话,只是需要家长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而已。

“教科书式”的妈妈

有网友就分享了一个,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故事的主人公是她的好友。小张受邀去好友家玩,好友家里有一个一岁多的小女儿,在小张这个万年单身狗看来,好友家的女儿简直就是一个小甜心。但是不管多么甜心的小孩子,都有恶魔的一面。

小张这次去就看到了,在好友的盛情邀请下,小张留下来吃午饭。本来都还好好的,结果一到给小姑娘戴围兜的时候,小女孩就开始哭闹起来了。家里好些人围着转,小姑娘都不为所动,就是不愿意戴上围兜。

小张看着自己心中的小天使开始哭闹,一时有些不忍心,问孩子奶奶:“不戴围兜不行吗?”孩子奶奶也告诉小张,小孙女现在学着自己吃饭,不戴围兜的话衣服会脏,收拾起来太麻烦了。

“行吧,那就戴吧。”小张也加入了劝说大军,一大堆人围着小女孩说话,就是没有人能劝服小女孩。就在这个时候,好友从厨房端着菜走出来,看着眼前的情况,一下就明白发生了什么。

只见朋友淡定地拿过围兜,走过去蹲在女儿面前,问道:“宝宝你会不会戴这个呀?”小张原本还在想,小孩哪有这么好哄的,哪知道下一秒,小姑娘真的自己接过围兜,在身上比比划划的。不过到底还是年纪小,半天也没正确地穿好,这个时候好友又说话了:“宝宝真厉害,快去给奶奶看看。”

于是奶奶一边夸奖孙女,一边就顺势把围兜给孩子戴上了,戴着围兜的孩子还喜气洋洋地跑到爷爷面前转圈圈,又跑到小张面前,展示了一下自己粉色的小围兜。

好友这种淡定轻松的解决方式,完全把小张给惊到了,因为自己还是单身,实在不了解教育孩子的奥秘。临回家的时候,小张特意问了一下好友,结果好友告诉她:“其实很简单,就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自己愿意去做这件事。”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听上去确实是非常简单,但是很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却都会忽略这个方法。在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绞尽脑汁地给孩子讲道理,但是孩子也不一定会听。

为什么家长总是忽略这种教育方式呢?

第一,家长总觉得“哄”可以解决全部问题

其实孩子是有能力做好一些事情的,但是他们需要一个引导。诱哄和哄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前者是带引导性质的,把做事的主动权交到孩子的手上,让孩子主动去做,而后者则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要这样做。

大部分的家长在哄孩子的时候,都会给孩子一个小甜头,认为这样哄好孩子就可以了。但是这样即使一次哄好了,同样的事情下一次还是会发生

第二,家长总是把“强迫”当作达到目的最快手段

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不愿意做的事情时,都会选择强迫孩子。因为在他们的心中,孩子年纪小,不懂事,不明白家长让他这样做的苦心。但是这种教育方式是非常错误的,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思想,把强迫换成让孩子自己主动动手,这样孩子的接受度才会更高。

孩子的“积极性”不该被忽视

其实比起让孩子完全听话,家长更加应该重视的是,孩子面对一件事的积极性。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在面对自己的要求时,总是推三阻四,比如让孩子去拿个东西,让孩子学着自己穿衣服等等,孩子都会不情愿。

因为这些不情愿的表现,家长就会认定孩子不听话,但是这种想法却是大错特错了。孩子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因为家长没有调动他们做事的积极性,积极性到底有多重要呢?

引起孩子的积极性,可以让事情更加顺利,双方都比较能接受。

正如小张的朋友,在对待女儿时的态度一样,不要一味地给孩子灌输,你要如何去做,或者你必须如何去做。把问题换成询问,“你会不会做”这样的句式,效果往往更好。

也许对于成年人来说,这种看上去好似激将法的套路十分过时,但是这正好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的好方式,让孩子主动去做,那么事情就会更加顺利。而因为是孩子主动的,那么她自己在这件事上的接受度也会更高。

积极性被忽视,孩子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呢?

1,忽视孩子的积极性,会让孩子觉得难以接受

其实积极性也可以说是孩子自己对事物的理解,家长在教育的时候,一定不能忽视这一点。一味地教育孩子要如何去做,只会让孩子感到不被信任。虽然孩子的年纪还小,但是这样的印象,还是会给孩子留下深刻记忆的

2,积极性会随着调动高涨,也会随着压迫降低

很多家长都会在教育的时候,忽视孩子自身的能力,而这样的忽视太多,只会让孩子越发地不愿意,去做家长希望他们做的事。

而让孩子自己试着去做某件事的话,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孩子会更加愿意去做,在成功之后的成就感,也会伴随孩子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在之后,面对同样的事情,孩子也不会拒绝。

怎样调动孩子的积极性?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在孩子的童年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可以解决家长很多的麻烦,也可以让孩子更加独立。那么家长应该如何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长就该开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能自己穿衣吃饭的,家长尽量不要帮忙。这也是让孩子适应以后的生活,在生活上可以自理,脱离父母。

2,让孩子为自己的事做主

家长不要总想着为孩子包揽一切,这对孩子来说是非常不好的。在宝宝有自主意识后,家长就要开始放权给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事做主,这也是培养孩子的自主思考能力,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学会为自己负责。

3,让孩子参与事情的决策

不少家庭里发生的大事小事,家长都不会告诉孩子前因后果,只会在结果出来之后,让孩子听话配合。这对孩子来说非常的不公平,而且这种丝毫不考虑孩子感受的行为,孩子的接受度也不会太高。

其实我国很多的家长,都学不会把孩子放在和自己同一位置来思考,老是要高高在上地给孩子安排一切。这固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爱,但是更多的,还是因为家长相信自己,胜过了相信孩子。

但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那么怀疑孩子的能力,很多情况下,孩子是可以自己解决一些事情的,只是大多数时候,在孩子们想要自己解决之前,家长已经做完了。偏偏有些家长在解决之后,还以一种教育的口吻告诉孩子:“你看,就是这样做的,你记住了吗?”

也许孩子当时记住了,但是等到真的面对同样的事情时,她还是不知道怎么去做,因为解决问题的人不是他们自己他们没有真的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自然不会有实践力

所以带娃是如此,育儿也是如此,家长学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才能让带娃更高效,也不会让孩子成为一个“巨婴”。

我是幸运的锦鲤妈咪,在生娃带娃的路上过关斩将。关注我,学习最实用的孕产、育儿知识,有关于这方面的困惑,也可以给我发私信哦。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帮助到您,为您解决一点困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积极性   甜心   围兜   家长   孩子   都会   锦鲤   高效   不好   事情   好友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