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着力构建皖苏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带

来源:安徽商报

安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正在稳步推进。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改委获悉,2022年,全省县域生产总值21151.65亿元、同比增长5.9%。安徽省将聚焦产城融合,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推进县域经济融合发展,构建皖苏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带,打造“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

县域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

安徽省县域包括59个县(市),其中,县级市9个。国土面积11.0万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44.7万人,分别占全省的78.6%和63.5%。按照主体功能定位,重点开发区域县(市)有6个,国家农产品主产区县(市)3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市)15个。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省发改委了解到,近年来,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高质量发展步伐稳步推进。2015年,安徽启动实施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制定《县域经济振兴工程实施方案》。近年来安徽省纵深推进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甬蚌、宁滁、松六、徐淮等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挂牌成立,资本对接、民生共享等多领域合作全面深化。

近年来,安徽县域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县域高新技术企业突破7000家。县域合作共建园区寿县—蜀山、巢湖—安巢—含山等集聚了一批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平台,成为对外对内开放发展主阵地。

“十三五”以来,安徽省有效衔接、贯通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推动省内各区域板块共进共赢,县域发展差距进一步缩小。皖北六市经济总量从2015年的8656.8亿元增加到2022年的13862亿元,年均增长7%。

全省土地流转率达54.6%

注重龙头带动,提升县城功能,安徽省以县城为龙头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放开县域内城镇落户门槛,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市场建设,建成75个市县交易市场,全省土地流转率达54.6%。安徽省在23个县(市、区)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省级试点示范工作,全省共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超过1500万平方米。

2019年起,安徽省共遴选认定72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实现县域全覆盖,产业类别包含农产品加工、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化工新材料、文化旅游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在引导资源集中、发挥集聚效应、形成规模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安徽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引擎。

打造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下一步安徽省将聚焦产城融合,着力增强县城产业支撑能力。推动农产品主产区内县城紧扣“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打造一批百亿级农副产品深加工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促进二产提质扩量增效,按照“产业集群化、集群园区化、园区社区化、社区城镇化”,分类打造规模体量大、专业化程度高、延伸配套性好、支撑带动力强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力争到2025年建成10个以上500亿级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促进三产锻长补短,安徽省将推动重点生态功能区内的县城强化绿色经济驱动,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等联动发展,推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集约化、产品多样化、服务优质化。

构建皖苏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带

聚焦区域合作,下一步安徽省还将着力推进县域经济融合发展。构建皖苏省际毗邻地区协同发展带,以顶山—汊河等新型功能区为示范,逐步推动六合—天长、浦口—和县、淳安—歙县等协同发展,打造“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谋划大别山省际交界区域特色经济协作区,支持叶集—固始、岳西—英山、宿松—黄梅—湖口等共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合作示范区。

安徽省将鼓励县域企业建设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积极争创国家级公共创新平台。支持在天长市、全椒县等有条件的县(市)打造一批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积极引导国家实验室、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标志性成果在县(市)转移转化。

强化县城建设要素保障,安徽省将探索设立新型城镇化基金,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组团式、片区化县城城镇化建设。鼓励设立中小企业转贷资金平台、线上金融服务中心、企业挂牌上市孵化基地、“园区贷”快速通道等,满足企业个性化资金需求。(通讯员 陈波 记者 刘媛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2

标签:安徽   安徽省   县城   全省   生态   特色   功能   产业   地区   基地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