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之美第22期《杭州西湖:风光不与四时同》

小学读苏轼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一直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让无数的游客神往。一部《新白娘子传奇》,“西湖美景,三月天”,西湖、断桥、雷峰塔,更是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知道白娘子是IP(intellectual property原意为知识产权,伴随着新媒体的崛起,文化IP已经成为一种文化产品之间的连接融合,有着高辨识度、自带流量、强变现穿透能力、长变现周期的文化符号),她真实存在吗?不存在。但是她又深深地存在于人们的脑海,宁可信其有,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带着美好的憧憬和向往,来到了西湖边上,想到杨万里的诗,改了一下“毕竟西湖四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可能是没有碰上好天气,没有欣赏西湖美景的福分,就好比登顶峨眉山未必能见到佛光,得看缘分。

我在思考,难道是宋朝时湖水清澈些,雾霾少一些吗?那时的人与自然更加亲近,这种写实的诗歌,到了如今只能碰运气、凭想象?或许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想起去庐山仙人洞时,导游的一句话“洞小名气大,仙少游客多”,一语点醒梦中人。

夜色暗了下来,在灯光的装饰下“夜西湖”的美展现了出来。黑色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不同。岳王庙很出名,岳飞是民族英雄,春节期间的大片《满江红》让人重温了这段历史。岳飞拼命“保”大宋江山,却没能善终,让人唏嘘。想到另外一位历史人物,那就是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他组织北京保卫战,让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转危为安。可是明英宗复位之后却遭清算,真是跨越时代的同病相怜。“西湖的水,我的泪”这个调子,可以唱出另一种豪壮和悲凉。土木堡之变后瓦剌无条件释放明英宗,造成了于谦的悲剧;试想一下,如果靖康之变后金人无条件释放徽钦二帝,岳飞的结局可能有变化吗?

在西湖边上居然发现了武松墓,我们对武松的了解,来自四大名著《水浒传》。历史上真实的武松怎样呢?据悉,武松(1026年—1055年),男,河北省邢台市清河县人,曾在杭州卖艺,后任杭州知府高权手下都头,因功升提辖。高权被罢后,武松被赶出衙门。继任杭州知府蔡鋆殃民,武松将其捅刺,后被捕,死于狱中。杭州百姓将其葬于西泠桥畔,题碑“宋义士武松之墓”(杭州武松墓)。

其实我们头脑中更多存在的是IP形象,结果却忽略了真实的东西,这是一种美好的感觉和向往,哪怕他真的不存在,这个不重要。可以这样说,存在感可以是实的,也可以是虚的,就看我们需要什么,需求可以创造美好。


在杭州萧山区有一个湘湖,它是西湖的姊妹湖。为什么用“湘”字,原来湖南没有关系。夜游湘湖,多一份宁静,少一份喧闹。清风徐来,感觉到湘湖水的清澈与甘甜,当看到饮水水源保护地的指示牌时,印证了自己的判断。


大家都知道西湖,却很少有人知道湘湖,因为湘湖的名气不大。于是想找找有关湘湖的诗句,发现诗句没那么出名,诗人没那么出名,于是知晓度不高。有两个人物值得一提:一是贺知章,老家在这里;二是程门立雪的主人公杨时,他是湘湖的打造者。


欲把西湖比西子,全国能比作西子的湖其实不少,可苏轼老人家就只点了西湖,太吝啬笔墨了。想想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名气的时候,不管个人能力很强,也无人知晓。

湘湖独善其身,水清灵秀;西湖名满天下,水深暗流。想起一句话“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在全国来看,有叫西湖的,也有叫东湖的,还有叫南湖、北湖的,尽管五湖四海,但名气声望还是有区别。不是有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不管是山,还是水,都逃不了江湖。

快上一年级的女儿,问我西湖怎么样?我说你会背西湖的诗吗?她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我给她点赞后,笑了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靖康   雷峰塔   水光   西湖   知府   杭州   名气   美景   风光   美好   真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