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去苏州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宮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说起苏州,人们脑海里,总能浮现着无这如诗的画面,达官贵人,有园林馆阁,寻常人家,是小桥流水,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说的“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每逢春日,网师园的紫藤满缀,艺圃的蔷薇如锦,这一城的白墙黛瓦,充满了诗情画意。春时好日,不如去苏州。



网师园


苏州之城,自北宋以来,文风蔚然,形成了璀璨的文化,至明清两季,吴风已鼎甲于东南之隅。先有范仲淹大兴府学,文脉源远;后有明四家笔端风华,震烁江南。由清至今,苏州依然是世人向往之境,百姓人家,枕小桥流水,居白墙黛瓦;达官之族,择灵石异草,筑山水精舍。春日时节,苏州城中,山更佳柔,水更澄明,市井小巷,糕团汤面,足以让人心驰神往。





苏州

是诗意,也是烟火


美食家陆文夫说:“苏州是个得天独厚的地方。得天独厚不完全是土地肥沃,气候温和,还在于它的文化积淀的深厚;地理的优势是得于天,文化的优势是得于人,天人合一形成了苏州这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这座秀美的城市里,游有山水之乐,居有园林之趣,住有市巷之静,食有时令之物。




每到春日,这座城市,总为世人呈现出最美的桃源画卷,它是历史赋予的温婉与柔情,是明月清风的山水与园林,是令人回味的菜肴与面食,它是世人梦中的江南。白居易离任苏州刺史时,曾有诗句怀念苏州:“江南旧游凡几处?就中最忆吴江隈。长洲苑绿柳万树,齐云楼春酒一杯。阊门晓严旗鼓出,皋桥夕闹船舫回。”江南旧游有多处,最让白居易怀念的,还是苏州。河畔的新柳、齐云楼的酒食、阊门的晨光、虎丘的月色、城里的糕点、灯下的美人,聚合成一种疏狂烂漫的回忆,让他魂牵梦萦。








园林

是山水,也是桃源


园林是苏州人的精神桃源,虽远走万水千山,身心仍安放在馆池楼台之中。苏州古典园林源于春秋,展于晋唐,荣于两宋,盛于明清。园林是一幅立体的画,小中见大,咫尺之间有乾坤,亦是江南文人的向往。文徵明感慨“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文人们把关于“家”最好的想象,留在叠山磊石形成的世界里,不出城廓,乃得山林之乐。






“转绿回黄俄顷间,二月花开十月里。”带着诗情画意的苏州园林,还有别致的亭台楼阁,由不得令人想起婉转的水袖昆曲,直让人沉醉流连。明代汤显祖说“不到园中,怎知春色如许?”,深深庭院里,玉兰纷繁,木香满墙,紫藤如霞,牡丹芍药,热烈而安静,倒映在阔塘方池之间,盛开在瓦廊之下,一阵风吹落屋檐,抬头是苒苒的花色摇曳,还可见碧洗的天空,花窗之间的移步换景,展开着连绵的画卷,明代文徵明笔下的拙政园图景,也应如此一般了!






汤面

是生活,也是原乡


苏州人的慢生活,总少不了一碗面,起早吃上一碗“头汤面”,是一天里最要紧的事。苏州人吃头汤面的历史,可谓久远也。苏州面馆业发达,多有文人吟咏,如康熙时瓶园子章法《苏州竹枝词》有云:“三鲜大面一朝忙,酒馆门头终日狂。天付吴人闲岁月,黄昏再去闯茶坊。”苏州人用一碗面,盛满这一城的人间烟火。一碗苏式面,总能慰藉着这城中的十万人家,它是苏州人精神的原乡。





在这里,吃面暗语各有不同。光面称为“免浇”,双浇称为“二鲜”,三浇称为“三鲜”,面有“硬面”和“烂面”之分,冬天可当“底浇”,夏日可作“冷拌”,依葱蒜之有无,分为“重青”和“免青”,各种名目,直乱人眼。本地老饕来时,进门吩咐:“一碗本色肚裆点,重油免青道地点”,随即坐定,堂倌响应,不一会儿,一碗鲜美的汤面,便呈于桌上,再佐以经典的浇头,糕点,如定胜糕、苏式船点,餍足之后,开启一天的生活。




春和景明,不如,就去苏州吧,感受苏舜钦笔下的苏州生活:“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帘虚日薄花竹静,时有乳鸠相对鸣。”明月清风,远山近水,烟火之中,带着无限的诗意。去走一走,看一看,就着太湖的山色,碧螺春的鲜香,喝茶,吃面,听评弹,这大概就是人们诗里的江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苏州   桃源   明月清风   苏州人   汤面   江南   春日   文人   山水   园林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