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沉浸式触摸工业记忆

悠悠运河,流淌千年,穿常州城而过,不仅濯灌了沿岸百姓,更激荡起民族工商业的一朵朵浪花,留下了灿若星辰的工业遗产。为了保护传承利用好常州大运河工业文化遗产,给城市留下一抹“工业乡愁”,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应“运”而生。

4月18日,“旅游中国 美好生活”2023工业旅游暨大运河工业遗产峰会将在常州举行,让我们一起走进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触摸常州工业的历史,感受现代文化创意的跳动脉搏。

沉浸式体验大运河工业遗产

据了解,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位于常州经开区的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原动力车间,总占地面积2600 。展馆以大运河意象之带融通连接整个空间,寓意龙城工业发展延续的千年文脉。

展览馆以全常州丰富的工业遗产为核心要素,以生动鲜活的厂志、厂址、生产车间、机器、产品等影像和物件,以及催人奋进的感人事迹为展示内容,通过立体化、系统化和形象化的展览展示形式,营造了大运河工业遗产文旅沉浸式体验空间。

走入展馆,映入眼帘的便是常州运河沿线工业遗产的分布图,星罗棋布的工业遗产串珠成链,形状神似一只巨大的“运河之眼”,守望着运河的潮起潮落和沿线工业的发展变迁。

“千载读书地,百年工商城”,奔腾的运河水,孕育了一批批优秀的民族工业企业,常州也成为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重要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可以从一张张老照片中,探寻常州的工业缘起、产业萌芽、云程发轫,描摹出一幕幕令人心驰神往的运河往事。

见证常州造就运河新传奇

辛亥革命后,社会各界普遍认识到兴办工厂的重要性,一大批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纺织、机械制造、粮油加工等产业相继兴起,“运河两岸,烟囱林立,厂房如织”,可以说是当时的真实写照。这些企业树立了一座座行业里程碑,创下了一个个延续百年的业界传奇。

八年八倍唯大成、牛仔布王黑牡丹、千年运河恒源畅、灯芯绒布名天下……跟随着圆弧形的照片墙,可以了解常州各个纺织企业的历史文化底蕴。区域中间,摆放着一批当时的纺织机器,无声地诉说着曾经的尘封往事。戚机厂、戚电厂、大明厂,运河沿岸三大百年老厂,勇立潮头,奋楫争先,造就了一段运河新传奇。

来到造车龙头戚机厂,首先看到的便是戚机厂的“火车头”及数台车模,动静结合实景,还原了戚机厂创造的辉煌成就。一旁,还摆放了戚机厂捐赠的7台老设备。其中,1906年制造的“英国联合剪冲机”是中国第一代制造火车的机器,也是戚机厂保存至今最古老的一台设备。常拖厂、常柴厂、常齿厂三家企业,形成了专业化协作配套“一条龙”模式。农机展示区中间的数台老柴油机,展现了常州为中国农业机械化作出的重大贡献。

创新创业精神催人奋进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工商先驱盛宣怀、纺织巨子刘国钧等常州近现代工商业名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为常州民族工商业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漫步于壁画前,十二位工商巨子身影慢慢浮现,他们时而踱步沉思,时而慷慨陈词,时而驻足远眺,其创新创业之精神催人奋进。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领导下,常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创造出许多加快地区经济发展的奇迹:“农”字当头滚雪球、“小桌子”上唱大戏、协作生产“一条龙”。常州迅速成长为享誉全国的工业明星城,全国上下掀起一场“中小城市学常州”的热潮。在这里,可以在一篇篇新闻报道中追寻常州工业的辉煌成就,可以在一件件老物件中见证常州品牌的斐然成绩,还可以在一张张老照片中领略常州工匠的不朽风采。

常州因“制造”而兴,由“智造”而名。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常州大批制造企业坚持传承与创新获得了高速发展。来到这一展区,满满的科技感与未来感扑面而来,仿佛穿梭于未来世界。墙面上列举了常州获得的众多第一和唯一成就,产业覆盖度全国一流,工业强基工程项目在全国地市级中名列第一,超(特)高压变压器产能世界第一,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数全省第一……令人目不暇接,赞叹不已。

现代快报+记者 陆文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常州   大运河   展览馆   遗产   催人奋进   工业   工商业   运河   中国   记忆   民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