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见闻

四月的扬州,繁花似锦,游人如织。

中国淮扬菜博物馆旁的广场上,79岁的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永珍正在和面、调馅儿,制作富春茶点;游客驻足品尝时,她热情地给大家介绍这项非遗技艺。

4月11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徐永珍展示富春茶点。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摄

这是记者日前参加文化和旅游部举办的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工作现场交流活动时看到的场景。活动中,各地文旅部门有关负责人、相关景区及专家代表汇聚一堂,交流经验、分享体会、共谋发展。

看山看水看风景,见人见物见生活。参加活动的代表们实地考察瘦西湖风景区、东关街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情况。

4月11日,瘦西湖风景区内展示的扬州盆景。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摄

走进瘦西湖风景区,春风和煦、垂柳轻摇,人们乘着游船,看临水戏台上的扬剧表演,听凉亭里传来琴瑟和鸣……游客高春梅情不自禁和着旋律哼唱起来,她笑着说:“一路看了七八种非遗表演,在旅游中感悟中华文化,真好!”

“作为江苏省‘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示范项目,景区依托省里专项资金扶持,全方位营造沉浸式非遗体验。”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党工委书记沈伯宏说,目前景区有扬派盆景技艺、杖头木偶戏、扬州“三把刀”等非遗项目50多个,建成扬派盆景博物馆、非遗小剧场等非遗展示空间,还邀请传承人进驻直播间,让非遗“热”起来、旅游“火”起来。

4月11日,瘦西湖风景区内的扬州清曲表演。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摄

江苏省副省长徐缨介绍,江苏省积极探索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注重在旅游布局中植入非遗场景,打造非遗创意基地和旅游体验基地;注重在旅游业态中注入非遗内涵,首创“无限定空间非遗进景区”;注重在旅游推广中浸入非遗魅力,举办特色活动,通过文旅消费推广季搭建非遗展示、展演、展陈舞台。江苏省将做好空间融合、产业融合、价值融合三篇文章,加快非遗和旅游“双向奔赴”、深度融合。

4月11日,瘦西湖风景区内的扬剧表演。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摄

不只是江苏,各地从多方面分享了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

江西景德镇古窑民俗博览区里,200多位非遗传承人活跃在作坊和窑厂,呈现出非遗活态传承、繁荣发展的生动场景;云南立足民族特色,将怒族歌舞、白族扎染等融入乡村旅游,促进传承人和当地村民增收;重庆推出“非遗+演艺”“非遗+康养”“非遗+研学”等加强非遗与生活的连接;浙江打造“跟着非遗去旅行”品牌,推出16条非遗旅游线路……

夯实“融”的基础,创新“融”的方式,提升“融”的品质。在交流活动中,代表们通过实地考察、座谈分享等方式,描绘了一幅推进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生动画卷。

4月12日,东关街的非遗演出。新华社记者王明玉 摄

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饶权对各地有益探索给予肯定,并对下一步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作出部署和安排。他提出,要准确把握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工作要求,在保护基础上谋发展、在守正创新上下功夫,坚持特色化发展方向,广泛凝聚发展合力。要扎实推进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的重点任务,拓展融合范围、挖掘融合深度、强化融合保障、营造融合氛围,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实现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融合发展。(记者王明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9

标签:扬剧   扬州   旅游   江苏省   茶点   景区   中华文化   盆景   见闻   深度   场景   现场   工作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