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B平台API管理功能使用总结(上篇)

ESB企业服务总线平台作为企业信息化的“龙骨”,在信息化系统建设和集成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ESB平台可以对服务接口进行开发、配置、编排、监控、报警等,实现跨系统的数据集成、业务集成,打通业务系统壁垒,为企业的信息一体化建设整合、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奠定基础。

ESB平台的主要集成模式是基于服务接口的对接,支持服务接口的开发、注册、代理,并对服务接口进行安全管控,对服务接口的调用、运行、异常等进行监控预警,满足服务接口的集中管理要求。本次主要从实际业务场景出发,针对ESB的API服务体系进行总结说明。此次将分为上篇和下篇分别来进行介绍。

总体说明

ESB企业服务总线平台主要服务于应用系统集成需求,应用于系统集成、数据集成、业务集成等不同场景中,通过产品本身或于其他产品组合形成灵活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具体的使用场景。

1.集成架构

如下图所示是ESB企业服务总线平台在集成中台数据中台方案中的使用场景,在不同的方案中,ESB平台发挥的作用以及集成的内容也有所区别,分别起到了服务总线和数据总线的作用。

1.服务总线:强调ESB平台的服务编排、服务集成、服务治理能力,通过API注册、API配置、API代理、应用集成等功能实现应用系统间服务接口的集成和数据的集成交互,典型场景如主数据治理、账号集成、业务单据集成等;

2.数据总线:强调ESB平台的数据抽取、加工、转换、写入能力,结合DAP的数仓建设体系,通过读取业务系统数据表、视图,实现业务数据的抽取、加工、转换,最终汇总到ODS和数仓中。

2.功能架构

从功能而言,ESB企业服务总线平台包括设计器、Runtime运行时、SMC管理控制台三部分,具体功能架构如下图所示。

1.设计器:图形化的开发工具,提供工程、服务、流程向导功能,可以快速拖拽、配置、开发服务接口,设计器提供如数据转换、数据库操作、外部调用等各类不同的图形化组件,满足低代码开发的需要;

2.Runtime运行时:ESB底层运行引擎,为服务运行、调用、编排等提供底层运行机制,支持API、流程、路由的安全、发布、运行;

3.SMC管理控制台:Web端的管理平台,可以通过浏览器页面进行操作,针对服务工程进行查看、启停、安全配置,支持对API接口进行注册、配置、代理、安全控制。同时可以对工程、服务、流程等进行实时监控和统计分析。

3.典型场景

ESB的API管理功能主要是满足业务系统间服务接口的对接以及业务数据集成等需求,在实际项目及业务中,API管理的主要应用场景主要包括应用集成、业务集成和集中管理等场景。

1.应用集成:主要是满足ESB平台配置应用集成的需要,通过API管理将业务系统的服务接口注册到ESB平台,再通过ESB的应用集成功能配置集成场景,在ESB设计器中生成集成流程,从而实现跨系统的应用集成,具体应用场景如主数据治理、账号集成等;

2.业务集成:主要是满足跨系统间的业务单据集成需求,通过ESB注册应用的业务接口,并通过接口代理、配置等方式重新构建ESB接口,从而实现多个系统间的业务数据传输,具体应用场景如单据集成、凭证集成、业财一体化等;

3.集中管理:和业务集成的应用模式类似,主要是满足业务系统接口集中管理监控的需要,通过ESB将各个业务系统的接口统一注册管理,并对接口的访问、安全、报警等进行控制,构建服务目录和服务体系,实现集中化管理。

4.功能清单

ESB的API管理模块主要包括应用管理、API分组、API标签、API服务、API代理、API安全、API超市等功能。

应用集成

应用集成主要是通过ESB的API管理和应用集成功能进行配置,配置跨系统的接口调用,再通过ESB设计器生成集成流程,从而实现不同系统间数据和业务的集成。

1.场景说明

以主数据集成场景为例,如图所示为主数据集成的流程图。

1.源头系统提供主数据信息,通过推送的方式将数据报文推送到ESB的应用集成接口中;

2.ESB的应用集成接口接收报文数据后,进行数据格式处理和转换,再调用主数据平台的服务接口将转换后的数据推送给主数据平台;

3.主数据平台获取转换后的数据后,直接写入主数据平台数据库中。

主数据集成就是典型的应用集成模式,一般应用集成需要ESB的API服务和应用集成两个模块结合,共同完成集成场景的配置,再通过ESB设计器构建集成流程。

2.服务注册

API管理的服务注册包括注册、导入和配置三种方式,这里主要介绍注册和导入方式,配置方式在业务集成场景中进行具体说明。

1.在API服务中选择API分组,点击新增—导入按钮:

2.在菜单中选择对应的服务:

3.选择后会自动解析服务和服务下的接口:

4.调用测试:

3.应用方式

应用集成主要是通过ESB配置集成场景,基于集成场景在ESB设计器中生成集成流程,从而实现接口的调用与数据的集成

1.在应用集成—场景配置下选择场景分组,新增集成场景,并选择在API服务中导入的服务接口:

2.提交后在设计器中生成集成流程,在应用集成服务下选择新增的集成流程:

3.生成之后直接在设计器中进行流程的调整、部署、测试。

4.安全策略

在ESB中无论是导入注册的服务接口,还是通过应用集成生成的集成流程,安全策略都包括了访问安全和重试报警两个内容。针对应用集成流程的安全策略主要是在应用集成—集成流程下配置。

> > > > 访问安全

访问安全主要是针对服务接口在进行外部调用时进行的安全控制,其中包括了限流策略、IP策略和认证策略。

1.限流策略:主要是针对接口被调用的次数进行限制,包括了瞬时上限和单位上限,其中瞬时上限控制并发数,单位上限控制单位时间内的访问次数:

开启限流策略后,如果调用超过上限,会调用失败,并在ESB的日志中输出对应的访问上限信息。

2.IP策略:主要是通过黑名单、白名单的方式对访问的IP地址进行限制,提高访问的安全性:

3.认证策略:主要是对接口添加token、用户名/密码、认证流程等机制进行接口调用限制,常用为token方式,在调用接口时需要先获取token,再放入到header中进行调用。

> > > > 重试报警

应用集成的报警包括失败重试和报警通知两个内容,失败重试是在流程执行失败后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多次发送,通过重试的方式最大可能杜绝因为网络问题造成的流程运行异常。

在重试策略中配置重试次数、重试间隔和延时时间,在流程执行失败时会触发重试,并按照配置进行多次操作。

报警通知是在流程执行失败的基础上触发,在失败次数达到一定的阈值时触发报警,通过短信、邮件、微信等方式进行通知。

在报警配置中配置策略,包括报警的阈值、累计次数或错误率、报警方式、接口地址等,在流程执行失败达到阈值后,就会触发调用对应的报警流程。

5.技术要点

1.通过导入方式注册的服务接口除了可以在应用集成中应用外,也可以通过配置、代理的方式支持业务集成、集中管理等需求;

2.应用集成的主要应用是在进行跨系统数据传输,涉及到一个及以上的接口调用,并在调用接口时需要对入参、出参进行转换、映射等处理过程;

3.使用应用集成时,需要至少一个服务接口的调用,如果时推送模式,配置时需要一个服务接口;如果是触发方式,需要两个及以上的接口进行配置;

4.通过应用集成方式实现系统集成,需要通过ESB设计器进行集成流程的生成,并按照具体的数据处理方式对ESB流程进行优化调整。

《ESB平台API管理功能使用总结》共分为上、下两个篇章来与大家分享,本文(上篇)主要从应用集成的角度对ESB平台的API管理功能进行了介绍,下篇将继续分享业务集成角度下的API管理功能,以及通过ESB平台对API进行监控统计。

本文由@数通畅联原创,欢迎转发,仅供学习交流使用,引用请注明出处!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功能   平台   总线   场景   接口   流程   方式   业务   数据   系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