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香文韵涵养城市气质-谱写后“5A”时代临海文旅新篇章系列评论之三

来源:【中国临海新闻网】

紫藤花下驻足,花香伴书香袭人;佩弦楼前静立,春光共文韵生辉。

这一季的临海,成了许多人“以文学的名义,心向着的远方”。

因那现代文学史上永难抹去的《背影》,因那翩跹于山水之间萦绕于几代人心间的《匆匆》,因那在北固山下、佩弦楼中反复沉吟而灵光闪现的“刹那主义”,也因饱含着真切感念、真诚肯定和真挚报答的“我对于台州,永远不能忘记”那句话。

伴随着朱自清文学奖颁奖典礼的各项活动渐入佳境,相信来自全国各地参与盛会的文学大咖和关注这一雅事的广大网友,沿着临海精心铺就的这一条“紫藤花路”,不仅会再次被朱自清先生清雅隽永的文字拨动着心弦,而且还会从此与临海这座弥漫着浓浓书香、氤氲着悠悠文韵的城市“确认了眼神”。对于“左手书卷气,右手烟火味”的临海来说,无论“烟火味”如何撩人,若是失去了“书卷气”的加持,城市魅力便会大打折扣。以书香文韵持续涵养城市气质,是后“5A”时代临海文旅应该也是必须做得出彩的一篇大文章。

设立朱自清文学奖,对于临海来说,就像紫藤花开一般自然而然、恰到好处。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因其构思缜密、语言清雅、感情深沉、意境幽远,把优雅汉语推向了极致,被誉为“白话美文的典范”。他本人受士大夫家庭长期熏陶,也养成了“整饬而温和、庄重而矜持”的文人气质。无论其人其文,都与临海因千年历史文化浸润而析出的“温润雅静、闲适自在”的城市气质高度契合。也许正因如此,朱自清当年与临海相守的时日虽短,相互的眷恋却深。在临海,他早就成了一份文化印记,从佩弦楼到“匆匆”墙再到“紫藤花文学社”,无不折射出临海这座城市对于朱自清先生的“永远不能忘记”,甚至城市向东拓展的脚步里,也携带着他名字的清芬、文字的力量。设立朱自清文学奖,既是临海对于朱自清先生温情而妥帖的纪念,也是临海以先生之名、续书香文韵的直白而真诚的告白。这个奖,既然设立了,就要好好地办下去,让它如紫藤一样,花开有时、花开生香。

以书香文韵涵养城市气质,设立朱自清文学奖只是其中一个浪漫的篇章。且不说翻开临海浩瀚的历史文化卷轴,我们可以“打捞”和“包装”的文化名人还有很多,单单从现实层面来看,“临海人”这个群体本身就透着浓郁的书香和清雅的韵致。顶着“千年台州府,满街文化人”的美誉,大多数临海人在平和淡定的面容之下,胸中有才情,手里有“绝活”。教物理的老师把箫吹得如泣如诉,退休的政府官员转身就能拉扯出一支乐队,家庭主妇做羹汤之余挥就满纸娟秀的小楷……这群有意思的人,才是临海城市气质最生动最鲜活的载体。如何进一步激活临海人自身的“文化因子”,培养全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汇聚出更大的本土文化创造力、影响力,是以书香文韵涵养城市气质又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氤氲着书香文韵的城市,才是一个真正让人“一见倾心、不来常念、久处不厌”的城市。希望在未来的日暮晨昏里,会有更多的人寻香而来,得韵而归,在时光的流转里,与临海结下相向奔赴各生欢喜的浪漫缘分。

本文来自【中国临海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1

标签:涵养   书香   气质   书卷气   城市   新篇章   花开   紫藤   清雅   文学奖   系列   时代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