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非遗课来了”之“非遗美食荟”:在野餐桌上寻味非遗内涵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周欣怡 通讯员 陈浩图/主办方提供

4月9日下午,“非遗课来了”之“非遗美食荟”在广东广州南沙花园酒店举行。

这次活动以“野餐桌上的对话”为主题,结合春季踏青、户外露营、围炉煮茶等形式,寻味广州第八批非遗项目中的传统美食。

美食,在非遗舞台上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广州市级非遗项目共有216项,其中与美食相关的非遗项目共有36项。在去年10月刚刚公布的广州市第八批非遗项目名录中,新增的美食类非遗项目更是高达21项。

本次由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岭南酒店和南沙花园酒店等协办的“非遗美食荟”就是一次绝佳的非遗美味巡礼。

“非遗美食荟”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共设有两个子课程——“时间的风味”和“闲暇的况味”。

在“时间的风味”课堂上,致美斋广式调味品制作技艺传承人刘亮明、增城荔枝蒸馏酒制作技艺传承人陈麟黉、广式牛杂制作技艺(阿婆牛杂)杨子亮分列一席,具有年份的香醇蒸馏荔枝酒、双璜生抽、糯米甜醋,还有卤水滚香的整锅牛杂,诠释了时间是食物的调味剂,不着痕迹地将原始食材变成珍馐佳酿。

大家一同讨论在成长记忆中,关于“酒”与“酱”的故事、时间与美味的关系、时间风味的最佳赏味方式,以及与岭南一方水土的深厚关系。

广式牛杂制作技艺现场展示

广式竹升面制作技艺、广式点心制作技艺(酥类点心)保护单位代表苏锦辉、广式甜品制作技艺杨颖另列一席。

在珍藏着“消失的名菜”的广彩菜单碟、煮制凤凰奶糊铜锅等旧物身影中,一个个关于城市、关于街头巷尾、关于家庭的记忆顿时鲜活起来,不仅让人怀念过去,更让人们在浓浓乡愁间留住城市记忆,传承城市精神。

主持人展示珍藏着消失的名菜的广彩菜单碟

参与非遗美食荟的传承人纷纷表示,“野餐桌上的对话”富有创意,以轻松惬意的方式“以食会友”,让大家对于非遗美食的价值与精神内涵有了全新的理解。

广州市文化馆党支部书记牟辽川表示,今年的“非遗课来了”将持续打造非遗创新融合品牌,力图与大众、与各行业紧密连接,深度孵化非遗资源衍生新创意,实现非遗的破圈效应。

现场参课的还有年轻一代的烹饪师傅。他们认为,传统饮食文化博大精深,非遗美食荟提供了很多未来菜式创意、运营创新的灵感。

岭南酒店副总裁束菊萍在现场也分享了岭南酒店通过改变非遗的体验形式,重新赋予其活性,从文旅教育与体验的角度出发,让酒店成为沉浸式非遗体验生活空间的经验。

现场还特设了非遗美食故事微展览区,通过收集市民大众关于美食的旧物和故事,并加以展示,串联起一个个独特的人生片段,引人驻足与深思。

现场设置非遗美食故事微展览区

记者了解到,广州市文化馆(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自2010年起,持续举办14年“非遗课来了”,打造非遗传播品牌,紧密结合国家、广东省、广州市关于非遗传承保护的要求,形成较成熟的非遗传播和创造性转化实践模式。

据悉,2023年“非遗课来了”品牌活动,将在以往“依时而作”“线上线下结合”“弘扬广式生活方式”等理念基础上进行新探索,推出五大主题会,以春、夏、秋、冬为背景,将非遗中的民间文学、曲艺、传统体育、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进行主题化融合,引领传承人群传承实践能力的不断提升。

同时,本年度的“非遗课来了”在受众覆盖、合作资源上亦继续放开思维,通过不同单位的联合与跨界合作,进一步释放非遗课点亮美好生活的效能。(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易芝娜

校对 | 赵丹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南沙   美食   文化馆   广州市   野餐   岭南   技艺   桌上   内涵   传统   现场   时间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