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孩子走路脚痛,可能是平足症,科学防治很关键

“医生,我孩子她最近每天走路都会喊脚痛,已经持续好几个星期了,我以为给她换双舒服的鞋子就好了,可是也没用。”孩子妈妈有些着急了,在网上搜了相关文章,才发现孩子可能患有平足症,于是赶紧到医院问诊。

如果发现自己孩子走路总是说脚痛,家长千万不能大意,一旦错过干预的黄金时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近日,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足踝外科曾参军主任医师和郭浩医生做客医联媒体《对话名医·林欣》直播间,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孩子走路脚痛,当心是扁平足“惹祸””的直播,一同探讨了网友们所关心的平足症治疗的相关问题。

(曾参军主任医师和郭浩医生在直播中)

科学认识足弓

足弓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直立行走后的产物,分为内侧纵弓、外侧纵弓和横弓。在我们平时的肢体活动中,比如跑、跳、走,都需要足弓给我们提供稳定的支撑和充分的推力。

骨性足弓及其上附着的韧带、筋膜、肌腱组织,也可以帮助我们抵消活动时对足部的冲击。所以足弓的健康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

当维持足弓的结构薄弱或受损时,则很可能会导致足弓塌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扁平足。

理论上来说,扁平足人群行走或运动时推进力不足,运动能力可能削弱,然而也有一些足弓扁平但运动能力超强的特例(比如“飞人”博尔特),这与他们后天的努力和训练有关。

因此,个人感觉无症状的扁平足不需要治疗。当扁平足引发足部疼痛、无力、易累的症状,甚至影响站立平衡功能时,我们就需要及时地去发现、去干预。

观察扁平足,牢记这2个方法

通常来说,我们正常的脚底是呈自然的弓形,在平时走路时足弓着地会跟地面有一定的空隙,而扁平足患者,因内侧足弓塌陷,那么足弓与地面之间的空隙就消失了。足弓塌陷以后,还会出现前足的外展和后跟的外翻,走起路来有点像“外八字”

想要知道孩子是否患有扁平足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观察:

第一,打赤脚,脚底沾上一层水或者无毒无害的颜料,在纸上或者地面上留下一个脚印,就可以初步判断有没有扁平足。

第二,让孩子站在地上,家长从后面观察孩子的两个脚跟,如果两个脚跟像个“八”字一样,那就可能存在扁平足。

大部分扁平足人群没有明显症状,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足踝部疼痛、无力、易累、步态异常、走路不稳、关节僵硬甚至行走障碍等症状

扁平足可能合并足底筋膜炎从而导致足跟痛,也可能合并拇外翻从而导致前脚掌痛,还可能因为“下梁不正上梁歪”而导致膝关节痛等。有症状的扁平足,我们称之为“平足症”。

郭浩医生说道:“扁平足,作为一种足部畸形,可能会进展,也可能不进展,所以单纯因为害怕畸形越来越严重而去过分地干预是没有必要的。需要临床干预的指征主要有两个——最重要的一个就是要有症状,有症状的扁平足可能会越来越严重,疼痛的部位和程度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另外,假如没什么症状,但发现畸形实在太明显,也可以考虑寻求治疗。”

掌握足弓的发育规律,把握平足症治疗的关键期!

在临床上就有这么两种极端现象,有一部分人满不在乎,觉得扁平足有点痛问题不大,等年纪大了之后发现整个脚都僵硬了。

还有一部分人太过紧张,孩子只有两三岁时,就带到医院问诊治疗。

在这里曾参军主任提醒大家:“足弓的发育是需要时间的,2岁的孩子90%以上都是扁平足,4岁以前,只要畸形不是太过严重,注意观察就好,家长们不用焦虑,也不用去花高价订做鞋子、鞋垫,不但没有帮助,反而可能有害。理论上讲,让孩子光脚走路其实更有利于足弓发育。5岁之后孩子逐渐懂事了,如果家长发现孩子还是扁平足,也不要紧,继续观察,或者把孩子带到门诊来,我会教孩子做一些简单的足部训练,帮助足弓形成。8岁以后,如果孩子仍然是扁平足,同时出现了一些不舒服的症状,那请一定要及时到足踝外科就诊,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那么有些什么办法可以对付平足症呢?

1.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充分休息、使用预制的足弓支撑型鞋垫或者定制鞋垫、足部功能锻炼、药物治疗等等。

2.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包括微创手术、软组织手术加截骨手术和关节融合手术等。由于每个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不同,相应采取的策略也就不同。

总的来说,扁平足是否需要治疗?如何治疗?一定要尊重足弓的发育规律,要等孩子成长到一定年龄之后,让足踝外科专家来进行专业评估,指导选择合适的处理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平足   扁平足   孩子   鞋垫   畸形   当心   症状   足部   手术   医生   关键   发现   科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