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悦皖南宏村行

与皖南小镇宏村的两次肌肤相亲,尽管有十多年的时间跨度,但那份在喧嚣尘世无法体验的无以名状之感始终萦绕心间,挥之不去。

世殊时异,时间的流逝可以改变尘世间风物的模样和韵致,但是那些业已在时间的沉淀中内化为一种风骨神韵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淘洗而失去应有的样子。十年前宏村之行留下的印象,虽然一些细微处已经印象模糊,但对那些极富宏村特色的风物景致时时会因为一个与之相关的话题、由头的撩拨再次在脑际清晰浮现。当再次走进宏村世界,虽然“旧貌换新颜”,往昔那份古朴被极富现代气息的色调取代;过去那份宁静被车来车往、人流如织的喧嚣湮没,但是由内而外溢出的宏村气韵仍然没有褪色。

已有近千年历史的古村落,如果不是快速发展车轮的碾压,宏村依然像襁褓中的婴儿般,安静地躺在四面环山的小山窝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晨曦中百鸟争鸣,日落里飞鸟相与还。节序更替、代际赓续,草木枯荣,繁衍生息,生生不息。可是,随着高速发展的现代科技无孔不入的入侵,宏村那些农耕文化的标配日渐让位于工商文明。尽管作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国家重点保护,但是现代浓烈工业气息的裹挟,还是多少消解了它原有的况味。不过,这种古朴与现代的相互映衬,也让曾经的“世外桃源”表现出别样的风致。

宏村,本是一个村落。其特殊的地域和独特的建筑布局与风格,让其呈现出其他地方不具有的神韵。四周环山,安居于山坳之中。虽然被群山包围,但山势不是高耸巍峨,没有五岳之势,自然不会让人产生压抑之感。恰恰相反,这些“太秀气的小山”如同一位位和蔼慈祥的“看护妇”,精心地呵护着躺在怀抱中的“婴儿”。千年前先民在山峦环抱之处择地修建的村落,是被此处令人心旷神怡的秀丽景致吸引,还是“避宋时乱”而逃离故土家园到此处安居,不得而知。对先民而言,他们选择这个远离战火炙烤、避开兵戎相见的血光波及的地方栖居,不仅保全了自我,也为子孙繁衍创造了条件。而他们不经意的“随遇而安”,却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一颗璀璨的明珠。

借助现代的交通工具,在夕阳西下时进入宏村。虽然与十年前进入宏村的时间点如出一辙,但是往昔那幅幽静淡雅的山水画难觅踪迹,“李代桃僵”的是车水马龙的喧闹,是刺眼的霓虹灯的绚烂,是川流不息的人流,是操着不同口音的商贩的叫卖声......不言而喻,当这些极具现代气息的元素按照一定的编码缀连在一起,成为宏村的主色调时,想再次感受宏村原有的情味只能成为一种奢望。

幸运的是,在集农耕文化和先民智慧于一体的宏村应有的兴味离公众渐行渐远之际,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守住宏村悠远深邃的气息筑起了一道屏障。正是这样,当在村落中穿行时,即使被现代色彩和商业气息充斥,但很多初建时期的风貌被保存下来,依稀可见。村落的布局以中国的太极五行为原理进行科学的规划,行走在村落中,让人产生恰似在太极图中穿行一般;村庄建筑采取典型的白墙灰瓦、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的徽州建筑风格,置身其间,不觉产生时空穿越之感;村庄水系的精妙设计,让家家户户门前都有清可见底的水流潺潺流淌。

不论是庭院深深,还是小家小户,因为独门独院的自成一体,而外溢出一股古朴的气韵;狭窄的巷道,两边高高低低的围墙在风雨的剥蚀中变得斑斑驳驳,但丝毫没有一点破败荒凉之感,它们与脚下的青石板相映衬,反而增添了宏村厚重的历史悠远感:千年水圳径流不息的滋养,四周小山的呵护,让宏村外显出温润的神韵;德义堂、乐叙堂、敦厚堂、敬德堂、敬修堂、承志堂、树人堂、汪氏祠堂......历尽千年风雨涤荡而不頽,表征的华夏五千年文明涵养的礼仪之邦的风骨;麻酥糖、绿豆兜、红烧桃花鳜、石耳炖土鸡、长毛豆腐.....这些美味佳肴,不仅满足了口食的享受,这些舌尖上的文化符号代代沿袭,也走向世界,成为传播博大精深的中华饮食文化的信使......

华灯初上,此起彼伏的商贩的吆喝叫卖声打破了小镇的宁静。而这种现代商业色彩的涂抹,尽管多少消解了宏村“古香古色”的兴味,但是这种无法改变的现实,这种农耕文化与现代商业文化在某一个点上找准了对接处,在此中游赏,古代与现代的不断转换,还是能够获得别样的感受。枕山、环水、面屏的宏村,北有雷岗可抵御北面之风,东南面有长年不息的山溪河流。不同季节、不同气候成就各不相同的景色;人、建筑、山水相融,人在画中游,人和自然结合,演绎了“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光辉的典范。从保存下来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房一舍可以看出,近千年前,这里就构建了和谐的社会。

时间的长河永无止息,改变的是往来不息的游人,不变的是宏村那份厚重的历史印记。而从风物中透悉的世情风貌中,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先民的智慧,也可以从中依稀感受到先民对美好生活寄予的厚望。一个宏村,是漫长历史演进的一个符号标识;一幅画卷承载的是世人美好的心理期许。昨日的宏村依旧,今天的宏村雨后春笋般涌现。虽然少去了历史的厚重,但和谐、富庶、文明色彩的填充,更值得期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皖南   太极   先民   风物   农耕   神韵   村落   古朴   气息   时间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