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沙特又没看美国脸色行事

4月2日,以沙特阿拉伯领头的“欧佩克+”多个成员国宣布石油减产,决定从5月到年底,每天总计减产约115万桶。其中,沙特减产最多,每日50万桶。

不出所料,减产行动遭到美国的反对。据路透社报道,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发言人表示,美国政府认为,“欧佩克+”成员国宣布减产是不适宜的,美国已将其立场转达给石油出口国。这位发言人的表态还算平和,美国媒体普遍形容此举将“激怒美国”,“加剧与美国的紧张关系”。

其实,美国反对石油减产的立场,“地球人都知道”,并不需要美方“转达”。一方面,美国仍在努力对抗通胀,减产势必推涨汽油价格,对美国国内抗通胀不利;另一方面,美国一直向主要产油国兜售“用低油价挤压俄罗斯财政”的说辞,达到在俄乌冲突中支援乌克兰的目的。

然而,沙特和其他主要产油国,并没有看美国脸色行事。而且是又一次

“欧佩克+”成员国上次减产,是在去年10月份,当时同样遭到美国的强烈反对。当时正值美国中期选举前夕,油价飙升、通胀高企是两党争论的一个主要议题。为了国内选举,傲慢的美国对沙特持续施压,要求把减产决定推迟一个月,到中期选举之后。但在重压之下,沙特等国依然如期宣布了从去年11月起每日减产200万桶的计划。随后,沙特遭到美国朝野的齐声抨击,美国总统拜登当时发誓要让沙特承担“后果”,民主党议员也呼吁冻结与沙特的合作。

这一次,只不过是重演了半年前的戏码而已。

伊拉克巴士拉北部的一处油田(路透社资料图片)

美国与沙特的“友谊”维持了数十年,但是双方关系近年来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究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一贯的自大傲慢、自私自利,漠视沙特方面的利益,而且还总喜欢在人权等问题上指指点点。

具体到这次石油减产,其实也跟美国有着莫大关系。前不久,由于美国对金融系统监管不力,导致硅谷银行倒闭,引发金融市场恐慌和经济衰退担忧。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在随后的银行危机中,沙特成为最大输家之一,沙特此前不久收购了瑞士信贷集团近10%股份,在瑞信股价暴跌后损失惨重。路透社分析也称,由于担心全球银行业危机影响需求,油价跌至每桶70美元,创下15个月来的最低点。沙特官方媒体称,此次减产是“旨在支持石油市场稳定的预防措施”。

美联社援引美国赖斯大学海湾地区问题专家克里斯蒂安·科茨·乌尔里克森的分析称,沙特人需要将油价保持在足够高的水平,为“2030愿景”计划的大型项目提供资金。

“2030愿景”是沙特2016年启动的一个宏大计划,准备利用15年时间,实现经济社会的多元化转型,摆脱对石油的单一依赖。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和沙特双方已经取得高度共识,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和沙特“2030愿景”深度对接。

沙特自身需要发展,它的对外政策自然会从维护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而美国一方面输出金融动荡,另一方面又要求产油国为自身通胀“买单”,还要求他国在俄乌冲突中为自己“火中取栗”,这种自身利益至上的做派,又如何能够不让原本的朋友离心离德、弃之而去呢?

眼下,美国媒体在抱怨沙特“背弃”的同时,还在算小账,减产将让美国汽油一加仑涨多少美分。其实它们更需要记住的是,只要美国这种唯我独尊、无视他人利益的秉性不改,朋友圈只会越来越小,被“背弃”的时候只会越来越

来源: 参考消息微信公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沙特   美国   欧佩克   产油国   通胀   路透社   成员国   油价   行事   脸色   利益   石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