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 抢抓“时与势”,“创新之核”释放“核”力量

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常报记者 姜小莉

一天之内,4个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成立、1个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揭牌、36个项目集中签约。在新能源之都建设中,常州科教城正以实际行动释放“核”力量。

“作为全市‘创新之核’,科教城理应找准历史方位,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为书写好中国式现代化常州答卷贡献科教城力量。”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科教城党工委书记乔俊杰说。

抢抓机遇迎风而动

近年来,常州抢占产业风口,新能源产业强势增长,产业集聚度居全国第五,投资热度全国第一。热度同样传导到常州科教城。

3月底,湖南大学常州机械装备研究院刚刚完成常州易控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的检测技术合同,该研究院2022年度近1000万元服务业产值中,新能源领域的占绝大部分。

“早在2016年,我就发现新能源领域有大量的技术需求,认定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热门赛道。”该研究院院长卿宏军介绍,围绕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高端智能装备与智能制造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研究院建设了公共测试服务平台,提供研发中的台架专项性能测试、振动及噪声性能测试、电磁干扰与兼容性能测试等。目前,该研究院已与广汽、比亚迪、吉利等多家整车厂商对接,在产品测试、设计、分析、关键技术上进行联合研发。

迎着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东风,中国机械总院集团江苏分院有限公司也主动抢抓机遇,布局新能源产业。早在2019年,该研究院就与常州亚玛顿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针对玻璃热加工过程中能耗高的特点,定制开发出适用于企业的生产管控和能源监控系统,帮助企业实现产品研发制造周期缩短30%、综合不良品率降低15%。截至今年3月,累计为企业节约能源费用4500万元左右。

“最近一个月,溧阳有几家做传统汽车零部件的企业找到研究院,它们正在向新能源产业转型,希望研究院能为企业研发新产品、新工艺、新系统提供技术支撑。”中国机械总院江苏分院副总经理张振说。

人才培养先行先试

近年来,常州科教城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坚持先行先试,主动融入“两湖”创新区建设,助力新能源之都建设。

目前,园区内高校和常州60多家新能源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内容涵盖课程设计、教材编制、学生实习、技能提升、教育培训等方面,为新能源企业输送了源源不断的技术人才。

“现在上课,完全置身于企业真实场景,老师是理想汽车的认证讲师,学习的是实际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2021理想售后班的朱景武同学感叹道。

“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和真实的工作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使学生步入工作岗位时不陌生、接受工作任务时不慌张、实践操作时快速上手,真正实现毕业就业‘零距离’衔接。”该班班主任盛雪莲说。

这是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理想汽车开展的校企“双元”育人培养新模式。去年,“理想汽车扬帆计划”在全国推行,理想汽车提供理想整车及配套检验检测实训设备、“线上+线下”一体化直营销售和服务系统、企业技术手册等各类资源助力订单班人才的一体化培养。

“与理想汽车的合作,让学生和学校都收获颇丰。学生岗位胜任能力不断提高,企业考核成绩全国同类合作院校排名第一。”校长杨劲松高兴地说。

3月30日,科教城将这一模式深化并扩大,由园区高校牵头,与全市新能源产业链重点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共同组建能源互联网、新能源材料、新能源输送、新能源汽车4个新能源产教融合共同体。通过高校增设新能源类专业、开发新能源类实训课程,不断提升新能源专业关键办学能力。

“我们将依据新能源产业链分工对人才类型、层次、结构的要求,实施委托培养、订单培养,进一步提高新能源人才技术技能水平,增强新能源产业发展的人才支撑。”科教城管委会主任祝正庆说。

产业服务靠前一步

“当前,常州正在全力建设新能源之都,满怀豪情迈进‘GDP万亿之城’,让我们对扎根常州、奋斗拼搏充满了信心。”日本秋田县立大学教授、日本工程院外籍院士邱建辉说。

今年3月,邱建辉带着他的“RTP输氢管道技术研发及产业化项目”落户科教城,共同推进氢能相关技术成果在常州的转化。在他看来,这里是万千追梦人创新创业的首选之地,除了常州优秀的产业基础和坚定的发展信念,更重要的是科教城拥有持续优化和提升的营商环境,以及一流的创新生态。

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服务,落户在科教城的中国(常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以下简称“知保中心”),也向“智力”要动力,以知识驱动新能源之都建设迈入蓝海。

“去年,知保中心在原有机器人及智能硬件领域的基础上,开通了新能源产业领域专利预审服务。当年就服务新能源相关企业208家,实现发明专利快速授权615件,同比增幅达89.23%,占全市新能源产业发明专利授权总量约三分之一。”知保中心负责人吴嘉禄说。

作为知识产权专利审批单位,知保中心延伸专利预审服务链,推动新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去年,某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拟科创板上市,依托知保中心的快速预审“绿色通道”,加速布局了90件核心专利,平均授权周期压减至77天,补齐了企业在知识产权上的短板,打通了专利技术审批壁垒,为企业完成科创板上市加注了动能。

服务新能源产业,科教城内全国首家能“自主运行、自我造血、自负盈亏”的区域综合性产教融合型共享实训基地——现代工业中心,更是御风前行。

针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现代工业中心动态调整了专业设置,面向全市新能源企业员工开展岗前培训、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新能源人才。今年3月,现代工业中心联合武进人社、武进总工会联合举办“技行武进”新能源类职业技能大赛,利用技能大赛的引领展示作用,为新能源企业选拔出一批新能源产业的能工巧匠、教学能手。目前,新能源专项人才培训已排入年度计划。

刚刚挂牌的“常州市新能源产教融合实践中心”,今年将围绕新能源汽车、能源电子、新能源材料等方向新建改造提升1个新能源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为全市提供更多新能源方面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常州科教城将继续做强‘创新之核’,进一步链接各类创新要素,推动创新型企业从聚在科教城的‘一团火’散作全市的‘满天星’,打造常州创新驱动新引擎。”有关负责人表示,科教城将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优质服务,为人才创业、项目落地保驾护航。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常州   新能源   科教   研究院   力量   理想   产业   人才   汽车   中心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