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城恐龙是这样死亡的

作者 李敦景

诸城恐龙是怎么死亡的?对于这个问题说法很多。有“小行星撞击”说;有“气候变化”说;有“火山爆发”说;“海啸”说;“洪水泛滥冲积”说;“古地理环境发生变化”说;“地震泥石流”说;“环境恶化致中毒”说等等。这些说辞与观点,都是从诸城恐龙生存的外部环境说起的,并没涉及到其自身因素。

根据诸城产出的恐龙骨骼化石变形和长“骨瘤”等情况推断:诸城恐龙死亡,与自身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

变形的诸城恐龙腓骨


长“骨瘤”的诸城恐龙肋骨

在诸城发现恐龙骨骼变形和长“骨瘤”的,不仅仅有肋骨和腓骨,还有其它变形的恐龙骨骼,如荐椎骨,肱骨等,不过,长“骨瘤”的并不多。

根据诸城恐龙骨骼化石变形和长“骨瘤”情况分析:这些恐龙骨骼变形和长“骨瘤”,绝对不是被其它物体撞击的,而是自身变形造成的。这些恐龙骨骼化石是实实在在的,原始的恐龙骨骼化石。没有其它物体碰撞折断或人为造成的一点儿迹象。

那么,这些恐龙骨骼怎么变的形?为什么有的还长“骨瘤”?

恐龙消失或灭绝之说,基本从三个角度来解释:一是宇宙因素;二是地球环境与气候变化;三是恐龙自身。

宇宙是太阳黑子照射,小行星碰撞,还有其他彗星的碰撞等等;地球环境与气候变化,如火山爆发所导致臭氧层变薄,紫外线照射使好多植物变质了,或消失,灭绝了;恐龙自身,而那些没有消失或灭绝的有的被子植物中,含有一种水解丹宁有毒的物质,植食恐龙吃了“中毒”长“癌”病亡,或下的蛋不能孵化出恐龙等。

恐龙蛋

那么,我们所发现的这些变形、长“骨瘤”恐龙骨骼,是否与恐龙自身,抵抗不了地球环境恶化有关呢?肯定有关系。

山东诸城地区在中国古地质史上称之为:“诸莱盆地”(胶莱盆地)。这里曾经是一片湖泊沼泽地带,属晚白垩的恐龙时代。

晚白垩“诸莱盆地”的恐龙并没有灭绝,而是在慢慢地死亡、消失,可能是到了6500万年的新生代古新世才灭绝的。

据考证:恐龙是在6500万年消失而灭绝的。中国“古脊椎所”著名恐龙学者、专家赵喜进等人,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发现了与恐龙一起生活过的哺乳类动物。据此推断,在白垩纪之后,恐龙又生存了一段时间,其真正灭绝的时间应该为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古新世。

胶莱盆地(诸莱盆地)示意图

那么,我们在“诸莱盆地”诸城地区所发现的这些变形和长“骨瘤”的恐龙骨骼能说明什么问题呢?是否能解释恐龙死亡问题呢?

诸城恐龙骨骼变形和长“骨瘤”这一发现,对于恐龙死亡与消失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很可能诸城地区晚白垩时的恐龙还没死绝,而是正在死亡与消失。

恐龙对自己的生存环境要求很高。气候温度必须是酷热的恒温,没春夏秋冬四季之分。中生代到新生代的过渡时期,地球气候逐渐变冷,已经不适应恐龙生存热度需求了。

在白垩纪晚期,“诸莱盆地”的诸城地区,遭遇天塌地陷的火山爆发,洪水泛滥。从这以后,这里滋生了大量的被子植物,代替了裸子植物,统治了地球。此时的裸子植物处于下风。而被子植物里有的显花植物含有一种有毒的水解丹宁成分的植被,例如叶子和花。

诸城恐龙不知情,更不知道自己吃的植被中有毒。虽然这种毒不是剧毒,但是能影响恐龙下的蛋是软皮蛋(软皮蛋在河南西峡发现的最多),不能繁殖后代。它们只知道以这种被子植物为食。再加上,火山爆发之后导致的臭氧层变薄,紫外线照射又致使地球不适应这一变化的动植物生存,特别是植食的恐龙,失去了自身抵抗力,因此,被感染病毒,致使骨骼变形和长“骨瘤”,身患“绝症”。

就这样,诸城的植食恐龙慢慢地支撑不住而倒下死亡了。那些食肉的恐龙觅食,吃了带毒的植食恐龙,必然也会影响它繁衍后代。诸城恐龙就是这样死亡而消失了。

植食性鸭嘴龙生活情景

地球环境变化导致恐龙发生了异化现象,如长角、长甲片。白垩纪晚期在地球上出现了许多角龙,甲龙等就是明证。而这些变化,都是恐龙死亡、消失、灭绝的征兆。

根据诸城所发现的这些恐龙骨骼变形和长“骨瘤”,恐龙学者、专家赵喜进先生断定:诸城恐龙不是突然灭绝的,而是经过了一段漫长地死亡与消失的过程。

恐龙消失是从7000万年前白垩纪晚期开始的。经过500多万年的痛苦挣扎,到6500万年前的新生代古新世灭绝的。这时候地球遭遇了频繁而强烈的火山爆发,硫磺和氯气也开始从地球深处,涌向地球表面。

现在从印度境内的德干岩群(Deccan Traps)(6500万年前的一系列火山喷发的熔岩所形成的),所释放的大量硫磺和氯气情况就可以证实这一切。

英国开放大学火山学家的斯蒂芬·塞尔夫(Stephen Self)说:“当时来自德干火山的气体可能捣毁了地球上的生命,导致了物种大灭绝。……当这些巨大的火山岩形成时,曾出现了几次物种大灭绝,许多物种神秘地失踪了。”

火山爆发

根据以上分析:诸城恐龙死亡,皆因白垩纪晚期火山爆发,引起地球环境生态极度恶化,导致其自身失去了抵抗力,感染了流行性病毒,造成骨骼变形和长“骨瘤”,身患“绝症”而死亡,直至消失。

参考文献:

1、《过渡时期地球化学环境变化和恐龙灭绝:恐龙蛋化石提供的证据》 赵资奎等 科学通报,2009(02):201-209.

2、《恐龙灭绝之谜新解》 何相华,吕加平 发明与创新(综合版),2006(10):33-34.

3、《南雄盆地白垩纪-古近纪交界恐龙灭绝和哺乳动物复苏》 赵资奎等 科学通报,2017,62(17):1869-1881.

4、《恐龙灭绝的原因》 李淼 小康,2019(16):66.

5、《恐龙灭绝的N种可能》 姬诗文 科技日报,2016-05-13(00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诸城   恐龙   被子植物   白垩纪   盆地   骨骼   化石   火山   地球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