圪垱坡火炬观


据博爱县志记载:唐高宗永徽年间(公元650年),黄河中下游流域发生瘟疫,医药学家孙思邈闻讯来到博爱县圪垱坡行医,为群众治病,大量制造屠苏酒等防瘟药剂,广为散发,扑灭瘟疫。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六百八十二年孙思邈病逝于圪垱坡。当地百姓为纪念孙思邈遏制瘟疫流行,便在圪垱坡,依山修建了火炬观药王庙,常年祭拜。

  圪垱坡火炬观位于博爱县城西北7公里的太行山南麓凤凰岭(也叫孙真人岭),总面积6.3平方公里,海拔300米左右。初建时,人们希望它像火炬一样,生机勃勃,永放光芒,故称“圪垱坡火炬观”。圪垱坡火炬观风景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朝贞观二年(公元682年),因唐太宗李世民感念孙思邈治病救命

之恩下诏赐建,与月山、灵山并称为“北三顶”,与湖北武当山“南三顶”南北呼应,历经唐、宋、元、明、清五代。1988年博爱人民政府将列为县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1992年成立圪垱坡文物古迹管理委员会,先后修建了孙真殿、玉皇殿、十二老母殿、十大名医殿、三清殿、凌霄殿、老君殿等26座殿堂,成为远近闻名的道教活动场地和旅游观光胜地。

一、圪垱坡基本情况

民国11年《道清铁路旅行指南》述:圪塔坡(旧称

)由坡下登阶十八级至亭,亭上额日:一天门亭。后沿坡之上缀植柏树,青葱苍翠,间以亭阁别晓风趣,再登三百六 十余阶到孙真庙。庙分两进,中隔一庭,大殿锦帐纱橱,中藏孙真人之像,两旁诸神维列,状颇威严,每岁元旦至上元(正月初一到十五)四方士女云集共处,求医问卦者络绎于道,仍清化胜会之区也。由殿旁左右门而出,迎面而立高约丈许,两旁陡严岩而上三丈许,达玄帝宫,宫前柏树两株,亦百年之物。立庭前,观左右两坡平坦辅翼,如左右臂。再攀岩登高右四丈,而灵霄宝殿据于山巅。殿前严若帽形,其旁有一大石,石面平坦,可容二十人之座。由殿后再登绝顶,地皆平坦,登高眺远,亦足怡情。

1992年圪垱坡火炬观修复后,分为上观、中

观、下观。中观有孙真殿、送子殿、三清殿、全神殿、清官殿、诸葛殿;上观有眼光殿、大圣殿、祖师殿 闫君殿、十二老母殿、十大名医殿、玉皇殿、天爷殿、天生老母殿、三清殿等;下观有老君殿、凌霄宝殿、山神、王母洞、盘龙卧虎殿、文武亭。

各寺观大小的殿宇屋顶碧色相间的金色琉璃瓦,为猛虎和巨龙披上金碧辉煌的铠甲,壮观无比。每当正月初五至十六,远近村庄的人都来朝坡,他们沿着一层层的青石台阶,从山下走到山顶,一边观光,一边烧香敬神,求神保佑。民间还有许多文艺故事,也上山演出,有火轿,有旱船,有耍虎,有舞狮,吹吹打打,锣鼓喧天,从早上八九点,一直闹到天黑。有些离圪垱坡比较远的香客,还留在坡上住宿。在这些日子里,还有人牵着白绵角羊,到孙真殿还愿。主人把羊赶在孙真像前,先烧了香祝愿,然后拿出一壶白酒,交给了观上的老道士,老道士把酒倒在白羊的脊背上,只要白羊一打颤,就算羊领了,外面开始放火鞭。主人把羊带回家,宰羊摆席,宴席十分丰富。据说,凡是摆这些宴

席的,都是家里人得重病,到孙真殿前求神看病,并许白羊一只,病好了来献羊还愿,宴请嘉宾,所以,这个会也叫做圪垱坡领羊会,日深月久,传至现在。

二、相关传说

圪垱坡正殿为孙真殿,是当地百姓缅怀孙思邈的功德与推广怀药种植的功绩而建。走进孙真殿,可见大殿神龛饰以锦帐,龛内供奉两尊药王神像,身披花袍,足踏御靴,头戴顺天冠,赤面慈颜,五绺长髯,眉目清秀。所不同的是,一尊神像为白眉白须,而另一尊为黑眉黑须。据介绍,两尊神像分别为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的孙思邈。神像两旁,各立有一个童子像。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四方士女,群集其处,求医问卜者,络绎不绝。

相传,永徽年间,黄河中下游流域发生瘟疫,孙思邈闻讯赶来,停留在今博爱县月山寺西侧、丹河东岸的圪垱坡,广施医药,为群众治病。孙思邈就地取材,以当地所产怀药为主要原料,大量制造屠苏酒等防瘟药剂,广为散发,遏制了疫病的流传,拯救了不少当地群众。由于疫情蔓延广泛,当时用于制药的野生怀药供不应求,孙思邈便带动当地百姓广泛种植怀药,于是在当地丹河、沁河两岸形成了民间种植怀药的传统。后来,孙思邈病逝于圪垱坡。

宋徽宗崇宁二年(1103年),孙思邈被追封为“妙应真人”,因此后世又称他“孙真人”。博爱县百姓为缅怀孙思邈的功德与推广怀药种植的功绩,便在圪垱坡依山顺势修建了药王庙,四时祭拜。

三、孙真殿与怀商

怀地黄、怀山药、怀牛膝、怀菊花是焦作市(原怀庆府)特产,俗称四大怀药。圪垱坡是怀庆府仍至周边巩义、荥阳、偃师等地怀药集散地,每年的正月初一到十六各地商人云集圪垱坡,采购药品。有部分商人在圪垱坡下面开店,常年经销怀药。下图就是当时贸易集会的情景。

到清朝中期,河内较大规模的店铺有杜盛兴(博爱坞庄人兴办)、协盛全、李广盛、马泰丰、徐新合、郭广合等100多家,后来,这些店铺在国内的水陆交通要道和中国五大中药材集散地(旧称中国药都),设立分店,从事四大怀药的商业经营活动。

当时怀药运销主要走水路,怀商称外出经营为“跑水”,在清化码头可以直接进入运河。1902年,道清铁路通车后,能直接上火车运往全国。

协盛全(博爱刘村人兴办)在国内的各个分店按水系划分管理区域,总店则根据经营需要不断迁移,开始在开封,后来到武汉,最后迁至衡阳。协盛全留下来的老账册,记录其店员总数有三四千人,很多人都是怀庆府的子弟。而像江西樟树、湖南衡阳等一些地方,至今还使用着协盛全的商号。

  在太平天国鼎盛时期,南北交通受阻,江南的怀药价格猛增而南药滞销,江北的南药却脱销。协盛全抓住商机把汉口的存货高价抛出,又指示江南分店低价买进大量南药。政局稳定后,南北交通恢复,协盛全乘南方药材尚未北运之机,迅速调集江南存货销往京津,在缓和南药紧俏的同时,大大地赚了一笔。同时在江南和北方大中城市大举收购亏损倒闭的药店40多家,使协盛全分店总数超过了100家。协盛全在老家开有舍药店,本村人免费用药,外村人可以记账。经营上对同行不嫉妒、不排挤,讲求扶危济困,同舟共济,因而在同行中享有崇高威望。

  北京老字号同仁堂在南药北进路线中断时期,一度因原料紧缺而生产停顿,陷入经营困境。协盛全闻讯急调各分店库存药材低价赊销甚至无偿相赠,帮助同仁堂渡过难关。同仁堂复兴后,与协盛全成为至交,所需“四大怀药”均由协盛全提供,这种关系一直保持到解放后公私合营时。1979年同仁堂重新挂牌后,一直试图与协盛全后人取得联系。前几年同仁堂曾几经辗转托熟人通过博爱县医药公司购买地道怀药100多吨,同时供给博爱县医药公司一批紧俏药品,以答谢昔日协盛全的“救命之恩”。


四、圪垱坡的抗日枪声

1938年2月20日,日军攻占了博爱县城清化,对博爱开始奴化殖民统治。1939年3月13日,驻清化城的日军一行七人,携带长短枪支骑着大马得意洋洋地直奔县城西北五公里处的圪垱坡古观,进行了所谓的参观朝拜。当时,第一战区游击十三支队支队长张体安部署安置两队人马,一部分埋伏在鬼子经过的皂角树村以北要道口两侧的竹园内,一部分带短枪化妆成村民百姓到圪垱坡佯装接日军。当七个日军到圪垱坡对面山下的新戏楼下了马,这时佯装村民百姓的人们迎接太君。之后,登上三百七十八级台阶到了朝拜孙真殿。

下山后,日军返回新戏楼前,日军小头目已经意识到情况不妙,想要动手。我方一个叫立常的大个子猛扑过去搂住那个日军头目,未等其他几个日军来得及动手,有人喊了声:立常歪头。说时迟那时快,叭地一声那个日军的狗头已开了花。其他几个日军见状,惊慌失措,上马就逃。穿过上秦河南崖就又被击毙了四个,剩下两个驱马逃到后庄西村西头,寨门早已被关上。这两个日军转向东顺小路逃去,到了乔村西南五十米处的李磨(水打磨),早埋伏在竹园里的人开了枪。又一个日军的钢盔被打掉了,嗷嗷叫了两声就落下马,马也跌到运粮河里。剩下的一个日军单人匹马狼狈地直往县城逃窜。

第二天,野蛮的日军用坦克开路带领一帮人马,顺原路又到圪垱坡进行报复,始建于唐朝贞观元年的圪垱坡孙真殿被炸烧。

(文中加色相片是1941年1月日本人拍的圪垱坡火炬观,虽经历了1939年3月日本人报复以观内放火,烧掉了不少建筑。即便如此,依旧不消减圪垱坡的恢弘之势!)

参考资料:清道光5年(1825年)袁通版《河内县志》、民国11年(1922年)《道清铁路旅行指南》、道光6年(1826年)王凤生《河北采风录》、1994年《博爱县志》以及网络资源。

  撰稿人:王凤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博爱县   老君   博爱   白羊   同仁   神像   江南   瘟疫   日军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