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富裕,数字化金融先行

· 刘子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字数 2k+ ·


共同富裕,金融先行

共同富裕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共同富裕本是初心,从“不忘初心”,到倡导“命运共同体”,到扶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到“防疫共同体”,再到反垄断,直至指明共同富裕的前进方向,我国社会治理的这条路径,其实一直很清晰。

但如何实现共同富裕,还需要长期的探索。金融作为“百业之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宏观经济调节的重要杠杆,无疑要承担关键的使命:

其一、金融是分配的关键环节,是共同富裕的基础。

当前,我国的金融效率仍有巨大提升空间。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到国企与民企的平等对待,到资金配置的市场化而非行政化,等等,也都得到了各界的广泛关注。只有各种市场主体都平等地获得金融的支持,才能有经济的可持续和高效增长,共同富裕才有实现的可能。因此,国家历来重视金融的渐进式改革。

其二、金融要在促进公平上不断发力,助力共同富裕的推进。

此前,从扶贫攻坚、乡村振兴,到社会福利的改善,共同富裕的推动力主要还是政府。但政府的补贴、优惠、扶持再多,终究还是有限,且将造成依赖性,要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依然要靠市场。

但是,传统金融经常被社会各界调侃为“嫌贫爱富”,“越有钱的越要贷给你,越没钱的越贷不到”,被认为倾向支持大公司、有钱人、有背景的企业。虽是玩笑,也的确反应了许多问题。所以国家提出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扶持中小微企业,支持三农和中低收入人群,显然,充分调动他们的致富能动性,要比政府补贴、扶持等手段更可持续。

其三、金融是社会保障的重要承载,是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包括农村地区的新农保、新农合之类在内,我国正逐步建立健全的社保体系。一方面,社会保障压力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社会保障覆盖面依然有限,只能针对养老、医疗、失业等共同的基础保障,而难以保障共同“富裕”。

这方面,市场化的、广泛覆盖的保险产品、金融服务是关键,比如各种农业保险、财产保险、理财、年金等。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譬如农业种养殖领域,越是风险大收益低的行业,保险企业就越不愿进入;再比如小微企业经营波动性和风险往往较大,相关保险和金融服务也需要进一步发展。

可见,共同富裕要走向纵深,金融理应成为先行军。

普惠金融,微、众先行

共同富裕金融先行,当前的关键就在于发展普惠金融,向小微、大众等长尾客群倾斜,不断提升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满意度,特别是要让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贫困人群和残疾人、老年人等及时获取价格合理、便捷安全的金融服务。

然而,这些客群正是传统银行的盲点。一般来说,国有大中型政策、商业银行,主要服务大中型企业,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大中型的国家重点项目等,对于分散的小微企业、个体小农的支持较弱,这是因为他们基数大、规模小、分散,缺乏数据、征信和抵押物等,对接和服务成本高,所以在普惠金融方面存在较大短板。

为此,国家大力发展城商、农商、农信、村镇、邮储等面向小微、三农的基层银行,但是,一方面,这些银行具有区域局限性,难以跨区域、尤其跨省开展业务,难以精准锁定、服务小微企业客户;另一方面,同样因为缺乏数据、征信、抵押物,以及抵押物处置困难等现实原因,标准难定、风控难、交易成本过高,一直存在“放贷难”问题。反之,当这些基层银行吸收了大量存款,又不能很好地服务小微、三农,结果就造成“抽水泵效应”,不断地将资金抽离,聚集到城市和大中型企业,反而与共同富裕的目标背道而驰。

因此,各地政府只能通过行政手段不断引导、加压,但并不能根本、高效地解决上述市场问题。

解决的办法,在于发展全国性、数字化的,专业服务小微、大众的银行。2014年,作为中国金融业深化改革的产物,微众银行正式开业。它是以科技为核心发展引擎的全球领先的数字银行,专注为小微企业和普罗大众提供差异化、有特色、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并不断拓展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已形成商业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

如果说共同富裕是国家的初心,那么,“让金融普惠大众”就是微众银行的初心。聚焦金融长尾客群,深耕小微、大众金融八年,微众银行不断提升基于互联网和数字化科技的服务能力,至今已帮助超300万小微企业客户、3.4亿个人客户,成为中国普惠金融的排头兵!

微、众金融,数字化先行

2022年11月,《亚洲银行家(The Asian Banker)》评选出“全球100家数字银行排行榜”,微众银行雄踞榜首。作为中国金融科技的先行者、探索者,微众银行以金融+科技深度融合的路径,已形成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的发展模式。具体表现在:

第一,互联网银行模式。

通过互联网打破区域、客群隔阂,建立覆盖全国、全客群的业务模型。同时,通过互联网获客、交流、服务,又可以不断降低业务成本、提升效率,才能更好、更广泛地触及、服务好小微企业、三农等长尾客群。

其二,数字化银行模式。

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具备全客群、全实时风控零售业务的银行依然十分稀少。对传统银行、一些大银行来说,进入小微、普通个体,就如同在大街上“扫街”一样,要触达数以亿计的客户群体,在其中筛选、评估、审核、风控、服务及成本控制,非常之难,因此缺乏深入、系统服务小微的能力。怎么办?关键还在于数字化技术。

正如特斯拉并非一家传统车企,而是一家数据化企业。其真正的核心优势,在于全球化的、庞大的车主、路况、行程、汽车使用情况等数据,这些数据,将促使特斯拉不断技术升级、更全面地服务全球客户,从而将竞争对手甩在后面。随着服务客户越来越多,叠加腾讯的互联网平台优势,微众银行也逐步形成庞大的数据基础,以及在服务微、众的复杂过程中积累的庞大案例、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这些,才是微众银行核心竞争力所在。

通过建立起从触达到评估、审核,从风控到服务的全套数字化创新业务模型,微众银行才能形成覆盖广、精准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优势。而这些优势,还将随着数字化能力的不断强化而进一步巩固。

可见,没有数字化,真正的微、众金融和普惠金融就很难实现。

其三,金融科技银行模式。

银行业作为“传统产业”,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服务好庞大、分散、需求多样化的小微企业和普通个体,就必须产业升级。而要升级,就必须插上科技的翅膀。

譬如微众银行的微业贷-科创贷款产品,针对资金需求比较大的科创企业,最高500万的贷款,全程手机操作,不用提供任何的纸质材料,也不需要抵押,从申请到获批往往在数分钟甚至数十秒。这在以往,这样的资金量,恐怕需要按月来计量。而这极简、高效的背后,正是微众银行持续在人工智能、区块链、云计算、大数据等金融科技领域的深度积累。

至今为止,微众银行不仅发布了全球首个工业级人工智能联邦学习开源框架FATE,还建立了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业务风控模型及反欺诈能力。截至2021年末,微众银行风险模型数量超过600个、风险参数逾10万个,主要指标均优于国家监管要求并领跑行业。

综上,以数字化为基座,互联网+数字化+金融科技,才能诞生一家服务小微、大众的专业化银行。也只有做好金融赋能,服务好微、众,我们的共同富裕才会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微众”银行。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初心   金融   高效   大众   客户   银行   国家   数据   科技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