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发布

考古人员正在对发掘的恐龙化石进行研究。视觉中国 资料图


3月17日,中国古生物学会在南京发布“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评选结果。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和高校领衔完成的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成果入选。

此次入选的“2022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包括:

(一)志留纪化石库揭示早期有颌脊椎动物崛起与多样性

(二)古基因组揭示新疆五千年来人群的形成历史

(三)超微结构揭示云南虫具有原始脊椎动物咽部骨骼

(四)皱囊虫是早期蜕皮动物,而不是最早的后口动物

(五)性选择促进长颈鹿类头颈部特异性演化

(六)四万年前东亚现代人的颜料加工和创新性复合工具使用

(七)中生代昆虫关键生态行为的演化

(八)世界首例老虎古基因组

(九)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变化揭秘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机制

(十)晚古生代冰室气候下的全球变暖及海洋缺氧(并列进展十)

(十一)三叠纪-侏罗纪之交火山作用与陆地生态系统波动影响(并列进展十)

每一年度“中国古生物学十大进展”的评选和发布展示该年度中国在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发现和科研成果,推动中国乃至国际古生物学的发展和科学传播。


历史时期植物考古的开展,有助于我们认识那些文献中语焉不详或功用不明,几近为我们所遗忘的粮食作物。在辽上京和金上京为代表的辽金时期城址中,除了传统粟、黍两种小米,以及今天常见的小麦、荞麦、大豆、红小豆外,还出土了大量的稗子和大麻籽。这里的稗子,并不是我们常说的稻田杂草,而是尺寸要大得多的栽培稗,这种稗子风靡于整个辽金时期,但今天除了邻国日本的个别地区,已经几乎完全被人们所遗忘。大麻,曾列入《周礼·天官》郑玄所注的五谷之中(麻、黍、稷、麦、菽),但一直以来多被当作纺织或油料之用。在辽上京和金上京城址中,大麻籽的发现不仅数量众多,且分布于整个遗址生活区中,在辽上京城址的一处灶中,我们就发现了多个因高温烧结在一起的炭化结块,结块中包含有已经炭化的大麻和小米,而烧结物上有明显气孔,应为煮后再炭化的结果,推测很可能为包含有小米、大麻的一种粥,类似元代《饮膳正要》中所记载的麻子粥。

金上京城址出土栽培稗金上京城址出土炭化西瓜籽

  开展历史时期植物考古,可以令那些通过古代陆路、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的植物资源,跳出古代文献可能存在的指代不明、背景混乱,从而更加清晰、准确地为我们所认识。在辽上京城址一处金代普通民居附近的灰坑中,发现了一粒西瓜籽和两粒葡萄属果实种籽,应该为当时人们的食余。在金上京遗址的一处灰沟中,我们也同样发现了一粒西瓜籽。有关西瓜最早的文献记载见于辽代的《胡峤陷虏记》,而在内蒙古敖汉旗羊山一号辽代墓葬壁画中,则发现了最早的“西瓜图”。两处城址发现的实物证据显示了辽代传入的西瓜,在金代时的北方地区应当已经相当普遍,并且可能已经为百姓们所食用。辽上京城址发现的葡萄属种籽,其形态特征不同于西方传来的葡萄,应是我国本土生长的葡萄。我们知道,西方葡萄大致在西汉时期开始进入我国内地,河北宣化辽墓中曾出土有一串已经干瘪的葡萄,证明辽代时食用葡萄已经出现在高等级贵族的日常生活中。辽上京城址中本土葡萄属种籽的发现,说明在西方葡萄被贵族人群食用的同时,本土葡萄也仍然是古人们的水果来源之一。

  通过近年辽金都城遗址的植物考古发现,我们不难发现,相比于古代文献,拥有详尽考古出土背景、年代确凿的植物遗存证据,对于我们了解古代人群的生业结构、社会生活,乃至东西方的文化物质交流都至关重要,在历史时期考古遗址中系统开展植物考古工作是相当重要并且必要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稗子   辽代   脊椎动物   京城   大麻   上京   生物学   西瓜   中国古   葡萄   进展   植物   年度   发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