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自驾晋豫行之十一- 路遇“白居易”,又被“诗魔”感动一回

从新郑南街出来,车子沿着343国道行驶不多时,前方的路右边意外出现一块“白居易故里”牌子,于是毫不犹豫地转了进去。时已至正午,在白居易故居遗址旁边阴凉处驻车后,先用中餐了。

白居易的人与诗我都十分欣赏,然真没有想到,白居易竟然是新郑人。由此在手机里查出,河南籍古代著名诗人或文学家真是多,还有杜甫、刘禹锡、谢灵运、李商隐、李贺、韩愈、贾谊、元稹、崔颢、岑参、蔡琰等。其中杜甫与李白齐名,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刘禹锡有“诗豪”之称,与白居易并称“刘白”;谢灵运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山水诗派,与颜延之并称“颜谢”;韩愈系“唐宋八大家”之首,“千古文章四大家”之一;贾谊与屈原并称“屈贾”,等等,可见名人不得了!

饭间,仔细瞧了旁边的白居易故居。眼前是一个仿唐门楼,其两边延伸一圈围墙,均是新修建的。门楼上方有“白居易故里”镀金大字,左侧地面上竖着一块写有“东郭宅遗址”镀金字的石碑。从大门一边挂的牌子可知,现在是新郑市城关乡东郭寺完全小学的所在地。据村民说,白居易故居就在院内,但在上世纪70年代被人为破坏了,只留存下他的雕像和墙壁上的诗词。而又因疫情学校停课,大门紧闭,令我们有点怅然若失。

东郭寺村看上去颇为整齐干净,村道亦笔直。在东郭寺村,每年的正月二十白居易诞辰这天,村民自发组织,共同祭拜诗人。而白氏后裔大多聚居于8公里外的辛店镇辛店村,目前已延续至第58代,且有很多迁住全国各地。辛店村保存有白鍠墓、白氏祠堂(乐天祠)等与白居易密切相关的文物遗存。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这里都要举行拜祖庙会,全国各地的许多白氏后人都会聚集于此,延续至今。

其实,白居易在新郑只度过了他最美好的十二年童年生活。十二岁那年,河南一带发生战事,父亲白季庚便送他到现在的安徽符离镇避乱。白居易从此离开故乡新郑,开始了四处漂泊的生活,也开始了他的“诗魔”之路。

在安徽苻离,白居易寓居了22个春秋。他天赋异禀,十六岁那年创作《赋得古原草送别》这首应考习作,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其中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一诗句妇孺皆知、卓绝千古。由于这首“穷而后工”的诗作得到当时大诗人顾况的好评, 白居易从此进入仕途。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张孟子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创作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

我特别倾佩他步入仕途后,坚信诗文能济世,而大写特写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这句出自白居易《伤唐衢二首》之二中,强调诗歌应当反映人民疾苦,指责时政弊病。诗人在诗句里说,战乱和压迫使百姓灾难深重,我写诗歌反映人民疾苦,给当权的达官贵人带来难堪,但为悲悯、同情苦难群众,我就不顾忌他们了。可见,白居易也具有“做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气概,实在令人感动。

记得学校读过的《卖炭翁》中的“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更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卖炭翁身上穿着单薄的衣裳,自然希望天暖。然而他为了能将炭卖出,又一心盼望着天更冷,因为他将全家的生活问题均寄托在这一车炭上了。诗人如此地同情底层劳动群众,理解他们的苦难和复杂内心活动,又用如此精炼的诗句真切地反映出来,无不催人涕零。

然而,白居易一生跌宕,仕途命运多舛。后来为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频繁上书言事,并怀着“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之愿望,进一步写了大量反映时弊的诗篇,以至于当面指出皇帝之错,诚然一片忠心,却被皇帝抱怨“无礼于朕”,借故将其贬谪江州。被贬的白居易,从此行事由“兼济天下”渐渐转向“独善其身”,尽管仍然有关怀人民之心,表现出的行动却已然无过往的火花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新郑   独善其身   疾苦   仕途   故居   唐代   诗句   诗人   诗歌   东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