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点餐凭什么索要消费者手机号

北京日报客户端 | 实习记者 高源

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对29家知名度较高的奶茶店和快餐店进行暗访,发现其中有8个品牌的小程序会索要消费者的手机号。在个别品牌中,如果消费者拒绝提供手机号,将无法进行点餐。

如今,扫码点餐几乎成为各大餐饮店的标配。相比于传统人工点餐,自助操作既为消费者省去了沟通成本、减少了排队时间,又能替商家降本增效,无疑是一举多得的好事。可随着这项应用逐渐普及,一些商家却开始夹带私货,在点餐过程中附加“强制操作”。除了无故索取手机号、定位信息之外,有的还必须关注公众号才能点菜买单,有的扫了码又来回跳转、四处引流,还有的甚至将消费者的姓名、头像、身份证号等私人信息轮番盘问一遍。正如网友质疑,“不知道我的身份证号,厨师就不能炒菜了?”如此赤裸裸收集个人信息,显然偏离了点餐工具的本质。

在“数据即资产”的今天,频繁索取个人数据,多是盯准了后续的精准营销。比如,用户关注了公众号,意味着商家有更多机会推送广告、宣传产品;消费者提供了手机号,商家就可借助电话、短信等更为私人的方式精准触达“私域流量”;而当来客数据形成规模效应,商家也就有了资本对潜在消费者构建画像。打着技术便利的幌子给自己引流推销,无论最终目的为何,都已经侵害了消费者权益。从《个人信息保护法》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都明确规定获取消费者个人信息要遵循“最小必要”原则。更何况,私人信息被第三方平台获取后,谁能保证其不会被“二次倒卖”,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给消费者带来的损害又该由谁承担。

一段时间以来,为整治扫码点餐侵权乱象,各个方面动作不少。从市场监管局开展专项排查,到微信整改“扫码点餐过度索取”,再到有地方出台扫码点餐指引,都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但之所以难以禁绝,主要在于扫码点餐覆盖率越来越高,即便遇到侵权,消费者也大多“一气了之”,不想花精力深究。从这个角度说,杜绝乱象不能仅靠消费者主动维权,有关方面有必要加强常态化监管,加大处罚力度,让商家清楚明白可为与不可为的边界。与此同时,能否将治理关口前移,从技术路径出发将扫码点餐与个人信息索取解绑,还消费者“点餐自由”。

技术理应更好服务于人,而不能成为新的侵权工具。商家必须明白,更好服务顾客才是经营的根本所在。本本分分、少点鸡贼,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信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8

标签:手机号   消费者   精准   消费者权益   身份证号   私人   商家   数据   技术   信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