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失调是病吗?得治吗?


小舒答疑为固定栏目,每天推送,

记得收藏哟。


也欢迎大家在本篇文章下面留言,

写下你在育儿道路上的疑问~



Q&A


Q 感统失调是病吗?得治吗?


A 来看看各国的观点:


#美国儿科学会(AAP)官方期刊《儿科》(Pediatrics) :


目前,儿科医生不应该把“感统失调”作为诊断结论。目前能够证明感统治疗“有效性”的研究数量不多,不足以满足其作为一个独立的诊断和治疗的要求,所以尚无定论。


一些专家在《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出版前,提出了扩展自闭症关于感官问题的定义,如反应不足和过度反应,然而委员会要求在确定症状前,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论证。


(也就是至今还未被列入目前世界医学界常被参考的诊断标准《DSM-5》中)。



目前尚不清楚存在感官问题的孩子,是否真的存在大脑感觉通路的“障碍”,或者这些缺陷是否和孩子的其他发育、行为问题有关。


当孩子出现和感官相关的症状时,医生必须考虑其他类型的儿童发育与行为障碍,特别是自闭症、注意力缺失症/多动症、发展性协调障碍和儿童焦虑症(存在症状重叠)进行全面的评估。


#澳洲政府官方育儿科普网站Raising Children Network


在澳大利亚,感统失调不被公认为一种疾病。有时感统失调不需要治疗,孩子自己就会好转;但治疗可能会有较大帮助。


可选择的治疗方法包括:

在专业治疗师的帮助下,通过脱敏的方式减轻孩子的某种感官障碍,比如每次去嘈杂的店里待一会儿,慢慢加长时间。


解决干扰孩子常生活的具体行为,比如上课不专心、不喜欢洗头、梳头、或者害怕荡秋千。


心理医生帮助孩子缓解焦虑。


用一些特定的设备减轻孩子的感官刺激,如隔音耳机。


用药物帮助孩子入睡,或者缓解焦虑。


概括一下,就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孩子的问题细分,看这项问题是不是有必要进行干预。


# 英国NHS官方信托医院Sheffield Children's hosipital


如果孩子存在有关感官方面的问题,他可能被诊断为自闭症 (ASD)、多动症 (ADHD)、注意力缺失症 (ADD) 、发育性协调障碍 (DCD),或者这些疾病的组合。



各国关于感统失调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感统失调不能算是“病”,它的症状和治疗方法还缺乏科学研究做支撑,不用太焦虑。


在了解孩子成长规律的情况下,与其担心太多,不如把这些小问题当做孩子的特别之处,在孩子舒适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敏感,有的人恐高、怕黑,有的人社恐、反应慢半拍、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不也是我们的特别和可爱之处吗?并不是一定要表现得跟别人一模一样,才算是正常的、健康的呀!


对于妞妞,我会逐渐尝试带她去那些感到声音敏感的场所,一点点脱敏;在某些地方,如果受不了,可以考虑用耳塞。其实就是在孩子舒适的前提下,帮助孩子去适应生活中的各种情况。


但我们需要警惕一些感官表象下的其他疾病,感统失调的很多症状与自闭症、多动症等神经系统发育障碍有重叠。


“感统失调”是各种独立的病症,其中一部分的确需要干预,而有些不需要。如果怀疑孩子有相关症状,一定要找专业医生评估判断,合理治疗,而不是去早教机构、感统训练中心瞎折腾,以免耽误病情。



而感统失调能火遍早教圈无非是因为,孩子的所有问题,都可以用感统失调这个概念来概括,它的适用范围实在太广了,孩子的注意力、大动作、精细动作等方方面面都能归结于这个范畴。


作为上幼儿园前适应集体环境的一个过渡,作为高效亲子陪伴的空间场所,早教机构当然有其存在价值,很多早教班的课程设计确实很好。


一位妈妈被早教销售“忽悠”买了课之后,留言说“看到孩子玩得那么开心,也就释怀了”,就是这个道理。



但是,对于小朋友来说,家庭教育永远是第一位的,妄图让早教机构来给孩子“治毛病”的出发点很危险,有这种想法一定会落入黑心早教机构销售策略的陷阱,感统失调是其中的“一种毛病”,未来还可能也会出现“更多形式的”感统失调。


我支持早教,但不支持利用父母焦虑做营销的暴利早教机构。


有一些所谓感统训练的形式,让孩子去接触、感知、调动多个感官,还是有意思的。我们可以不在“治疗”、焦虑的推动下去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自闭症   儿科   感官   焦虑   注意力   症状   障碍   疾病   孩子   机构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