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内部结构已曝光!双缝干涉实验还恐怖吗?

所谓双缝干涉实验,是由同一个光源发出的光经过两道相邻的狭缝后在后面的显示屏上出现了干涉条纹,证明了光的波性。而1909年英国物理学家兼数学家杰弗里.泰勒,调整了发射光源的强度,确保每次最多只有一个光子通过双缝。注意啊!这个实验本来是为了求证光是波还是粒子,结果他们却直接将光是粒子作为实验前提,这无疑会对后面实验结果的解释产生一种先入为主式的误导。当然,结果还是产生了干涉条纹,进一步证明光是波。

然而粒子派一方不服,非要想办法魔改这个实验来证明光还有粒子性。于是后来1965年,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费曼提出了一个思想实验并于70年代后期被人做了出来。假设在光子通过狭缝之前用一个探测仪,来观察光子到底通过了哪条缝。费曼预测干涉图样将会彻底消失。他认为微观粒子具有波动性和粒子性,但无法被同时观测到。结果令人震惊,不打开探测仪,就会和原来一样出现干涉条纹。而一旦打开探测仪,屏幕上的干涉图样彻底消失,只有两条亮斑。和费曼的预测一模一样!

后来又改为发射单个电子来通过双缝,实验的结果也和光一样。

看到这里,似乎真的证明了光的粒子性以及电子的波性。甚至有人会觉得这个实验很恐怖,因为光和电子似乎有了意识,它知道你是否在观察它,然后做出不同的反应。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你所掌握的信息量决定了你对事物的认知!大家在网上看到的科普,其实有很多是作者通过不断的转述加上自己的理解并添油加醋后得出的结论。实验的细节和过程一般很少有专门的阐述,可能是因为太过专业怕一般人看不懂。而这样难免会有一些断章取义的嫌疑。

实际上,目前早已有权威人士对此给出了相对专业的解释。主要是因为这个探测仪并不是我们平常用的那种摄像头,它会产生一个测量的信号。因为这个信号也是一种波,测量中势必会产生干扰,于是就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继续深究的话,这个干扰具体过程是什么样的?目前科学家们似乎还无法解释。

但如今知道了电子的内部结构,就可以给出更进一步的答案了。这是本人基于现有科学基础和发现,总结出来的一个猜想,仅供参考和启发。具体可以到我的主页找一下相关文章和视频,这里为便于说明只做简单概括:电子和光都是由同一种介质构成,电子就是高能电磁波的波头扭曲一百八十度后与波尾无缝连接而形成的一个莫比乌斯环式的闭合自旋波。而这种介质就是将空间进行无限细分后得出的一个最小单位,也就是我新定义的“以太”:不止是电磁波的介质,同时也是构成本宇宙一切物质的基材。

在给出进一步的答案之前,还需要帮大家捋一捋光和电子这两种波的细节,明确一些概念。

它们都是通过以太这种空间质点的往复运动来进行移动或传播的。同时,光和电子在运动的同时,还会带动周围的以太一同运动,也就产生了我们常说的“场”。空间就好比我们的电脑屏幕,而以太则是构成屏幕的像素。只不过这个像素更小,且会动、会组合、会变色,并以此来构成新层面上的各种新的存在。

以太就像水,不停的流动,但非常平缓。双缝就好比并排放置的三块石头,让水从双缝中流过。此时水面之上落下一个小水滴就能让水面产生水波,水波通过两石头缝后就会产生波的干涉。光波类似。水可以产生宏观层面的水波,是因为无数水分子的集合作用。而在微观层面,少数的水分子也一样可以作为波的质点来产生微观层面的水波。同样,我们所说的光子,现在也完全可以理解为一小段电磁波,是由无数个以太质点所构成的;而无数个小段电磁波又集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我们肉眼可见的,可见光波段的波的集合。波在集合之后的宏观层面仍然具有波性,而单个小段电磁波也同样具有波性,也一样可以在平静的以太流中荡漾出波的涟漪。

而电子,就好比是一个漩涡。只不过是一个三维立体的漩涡。我们平常宏观中可以看到的水漩涡以及空气中的龙卷风其实都属于二维层面的漩涡,虽然它们有高度,但所谓的二维是说它们只有两个运动方向,即顺时针和逆时针。而且这两个方向还得基于同一个平面,如果是基于三维空间,只要将顺时针旋转的漩涡调转一百八十度再看就是逆时针了。而三维立体漩涡则可以另外分出一个新的运动方向,即电子除了左右旋转,同时还进行着上下旋转。这大概就是电子所谓的自旋了。

电子在没有外来干扰的情况下,会以波的概率性来通过双缝。注意,这里有个几乎会被所有人都忽略的重点,即构成狭缝的物质也是由类似电子这种自旋波所构成的。其周围也会有类似的场,也会和电子周围的场产生交集和相互影响。同时狭缝的大小,电子以及光的波长,也是产生这种影响的重要因素。比如当狭缝足够大的时候,光和电子从空隙中通过就不会受到什么影响。而光或电子在通过狭缝的边缘或与边缘足够近时,仍是会受到其组成物质周围的场运动的影响,从而产生行进路径的概率偏移。

还有一点,就是整个空间或者说构成整个空间的单位以太,都在不停地运动着。只不过凡事都是相对的,相对于光和电子这两种波的运动,空间本身常被视为是相对静止的。就好比电脑屏幕,不通电时的黑屏和通电后的黑屏是不是也存在着质的不同?再比如平静的水面之中也是有无数个水分子在做着无规则的微观运动,此时一滴墨水就能让这种运动变得肉眼可见。类似的,空间也是。

当光或电子在貌似平静实则也在做着无规则微观运动的空间中产生并传播的时候,也会在周围荡起这种空间的涟漪。这些涟漪也会对光和电子的运动路径产生影响和干涉。或者也可以视其为光和电子运动的一部分。所以为什么说单个电子也能产生干涉,除了空间涟漪,还有上面说的各种场运动所带来的概率影响。

至于打开探测仪为什么就没有干涉现象,是因为探测仪的测量动作所产生的波会和电子以及周围的场产生交集,使得电子不再按照原来相对不确定的方式和路径进行运动和自旋了,而是会变得相对确定。同时探测仪发出的波会抵消电子以及影响电子前进的一些其他波和场的影响,使得电子这种自旋波不会因此再产生概率偏移。

这种解释不知大家能否接受或觉得有点道理?还望给个三连鼓励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以太   质点   狭缝   电子   电磁波   光子   水波   粒子   漩涡   内部结构   恐怖   空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