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势毋庸置疑 亟待政策助力

来源:【矿业界】

有色金属既是国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基础材料,更是国防工业、科学技术等领域的重要战略资源。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多种有色金属的储量位居全球前列,并依托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体系,连续多年成为有色金属生产第一大国。我国也是有色金属消费大国,铜、铝、铅、锌、锰等矿产品的进口量居世界第一,对外依存度高。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有利于降低对外依存度,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我国“双碳”目标实现。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再生有色金属产业健康发展话题引起代表、委员的广泛关注。

建议将再生有色金属项目不纳入“两高”范围

有色金属行业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支撑,也是我国工业领域碳排放的重点行业。近年来,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快速发展,形成了上下游贯通的完整产业链,单位产品能耗和污染物排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受产业规模大、用电结构依赖火电、减碳技术缺乏革命性突破、循环经济体系不够完善等影响,有色金属产业碳达峰、碳减排任务依然艰巨。

2022年,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三部门联合印发的《有色金属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提出,“十四五”期间,有色金属产业结构、用能结构明显优化,低碳工艺研发应用取得重要进展,再生金属供应占比达到24%以上;“十五五”期间,有色金属行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基本建立。

因此,发展再生有色金属产业是当务之急,对“双碳”目标实现意义重大。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数据,每吨再生铅的生产较原生铅的生产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4吨。2022年,我国再生铅产量为285万吨。以此测算,再生铅比原生铅全年降碳553万吨。

虽然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的污染物排放远低于原生金属,但国内大部分省份仍将再生有色金属项目当作高耗能、高排放项目,限制再生有色金属项目的新建、改扩建。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天任表示,再生有色金属在节能减排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国家大力发展再生铅产业,2021年铅原料的对外依存度降至14%,远低于铜(83%)、铝(60%)、锌(44%)、锰(96%)等其他有色金属。此外,与原生铅生产相比,每吨再生铅可节省标煤659公斤,节水235立方米,减少固废排放128吨,二氧化硫排放0.03吨。因此,再生铅产业不仅保障了国家战略资源安全,还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

“当前,美国、日本及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再生铝产量已普遍超过原铝产量,而中国再生铝产量低于全球平均水平,发展空间巨大。”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铝业集团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李谢华以再生铝为例,列举了再生有色金属产业诸多优势,“按照目前的能源结构,再生铝碳排放强度仅为原铝的5%,意味着每增加1吨再生铝的利用,减少1吨原铝生产,可以降碳95%,社会效益显著。”

2021年,生态环境部曾印发《关于加强“两高”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正式将“两高”产业碳排放纳入环评。值得注意的是,在“两高”行业类别统计中,暂定煤电、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冶炼、建材等6个行业。有色金属加工产业不再属于“两高”范畴,电解铝仍在“两高”之列。

首次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骆驼股份董事长刘长来今年重点关注资源循环利用领域,助力低碳循环绿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此,他花大量时间深入到协会、相关企业进行调研走访。“我国再生有色金属产业与生产等量的原生金属相比,至少节能1.44亿吨标煤,节水96亿立方米,减少固体废物排放81.5亿吨、二氧化硫排放250万吨。”

他建议,再生有色金属行业也应不再纳入“两高”范围,才能加快项目建设,满足不断增加的市场需求,提高国际竞争力。

加快建立规范有序的再生有色金属市场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统计,目前我国持有危废证核准废铅电池及其他含铅废物的处理规模为1245万吨,但每年废旧铅蓄电池报废量不到600万吨,再生企业平均开工率约为50%,产能过剩非常严重。此外,虽然国家严厉打击,但仍有一批不规范的企业想方设法逃避监管,采用人工拆解废铅蓄电池,废铅酸液随意倾倒,塑料、铅膏、栅板未实现分选就直接被熔炼,给大气、土壤、水环境带来风险隐患。与此同时,再生铅产能有向环境容量大区域转移的趋势,一些边远省份成为重要的再生铅生产区域,但这些区域的废旧电池产出量较少,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的态势。

对于行业产能严重过剩问题,张天任十分认同。

“调研发现,再生铅行业目前面临最突出的问题是产能过剩。”张天任认为,产能过剩不利于铅蓄电池企业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很多废旧电池被走街串巷的小商贩收购,规范的电池生产企业通过正规网点收不到电池,国家虽然大力鼓励生产者责任延伸制,但实施效果打折扣,同时也不利于再生铅行业高质量发展。冶炼厂为了提高开工率,多渠道收购废旧电池,原料被哄抢,价格居高不下。当前,原材料成本占生产成本比重达到90%左右,再生铅企业利润空间被大幅压缩,很多企业基本没有利润甚至亏损。行业的不规范无序运转也极大地增加了环保压力。小炼厂、“地下炼厂”的工艺装备落后,环保意识不强,在拆解和冶炼废旧电池过程中,都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他建议,优化再生铅产能空间布局,快速淘汰落后产能。尽快制定出台符合铅蓄电池特点的回收利用管理办法,进一步鼓励大型铅蓄电池企业积极履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支持构建闭环式发展的循环经济新模式;以废旧电池合理回收半径为前提,大力支持规模龙头企业建立回收体系规范; 严厉打击非法回收、非法哄抬价格等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引导再生铅企业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对此,李谢华也建议尽快建立规范有序的再生有色金属市场。“应探索组建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公司,通过与下游产业链、政府共同建立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加快构建区域再生金属循环回收和综合利用体系。”他建议,有关部委借鉴欧美国家成熟的再生金属回收经验,比如通过“环保押金制”模式提升全民参与铝制品容器回收利用的积极性,提升回收范围和效率,逐步建立起中国铝制品容器生产、流通、消费和专业回收处理的管理制度。“全球现有数十个国家都在推行‘环保押金制’,或许能为中国找到一条有色金属材料回收的出路”。

完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补齐政策缺口

尽管国家对绿色金融支持再生铅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明确的指导性意见,但目前我国再生铅产业普遍缺少绿色金融工具的支持。

张天任表示,目前国家对废旧电池再生利用(再生铅)的绿色金融支持仍停留在指导性的原则层面,没有明确的实施细则和实施办法。另外,再生铅产业属于重资产,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环保投资等所需资金量巨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利润较低,不属于金融领域的优质客户。同时,产业绿色评估评价体系不健全,全生命周期碳足迹、减碳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等因缺少评价标准而难以准确量化。

同时,相关金融政策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政策执行尚未充分兼容,影响了相关产业发展。大量金融机构的行业分类系统没有及时更新。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把再生铅当作有色金属冶炼项目,对这类融资项目持审慎态度。实际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将废杂有色金属回收利用列入鼓励类,依据《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绿色产业指导目录(2019年版)》,再生铅产业同时也是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由此制约了绿色金融产品的开发创新。

张天任建议,要尽快修改完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将“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尽快纳入到目录中,引导金融机构对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产业开展绿色信贷,推进绿色金融政策真正落地到低碳、节能产业上。同时,加强绿色金融产品供给能力。建议金融机构将企业碳减排量、能源消耗等指标与信贷条件挂钩,设置分档利率,碳减排贡献越大的企业贷款利率越低。鼓励金融机构加强创新力度,不断丰富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积极探索基于碳排放权的衍生金融产品业务、碳资产管理和碳普惠交易,推动碳金融业务发展。尽快更新金融业行业分类系统。按照国家最新产业政策和行业分类,将再生铅与原生铅区分开来,给予再生铅企业贷款利率优惠,使再生铅企业能够切实得到绿色金融的支持。此外,还要完善再生铅产业的绿色评估体系。在引导废旧电池回收再利用企业构建绿色生产体系的同时,尽快制定和完善绿色评估评价体系,推进碳排放核算的标准化。

本文来自【矿业界】,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毋庸置疑   蓄电池   助力   有色金属   优势   体系   政策   我国   产业   废旧电池   金融   国家   行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