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银保监局副局长许捷:推进形成新市民“3+N+1”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2022年3月4日,银保监会、央行联合发布《关于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提出银行保险机构要针对新市民在创业、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的金融需求,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完善金融服务,高质量扩大金融供给,提升金融服务的均等性和便利度。

值此《通知》发布一周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对重庆银保监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捷进行了专访。重庆作为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是吸纳新市民较多的重点区域之一。目前,重庆新市民数量约有540万人,占全市常住城镇人口24%以上。相比全国其他省市,重庆的新市民服务工作更具紧迫性。

重庆银保监局于2022年4月在全国率先出台了《金融支持新市民安居乐业实施细则》,明确了41条具体保障措施、实施路径和方式;为进一步建设适应重庆特点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2022年12月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 促进安居乐业助力共同富裕的通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重庆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共50个,信贷余额250多亿元、保险金额近40亿元。

对于下一步工作计划,许捷对记者表示,将进一步扩大“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覆盖范围,坚定不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市民倾斜。

许捷。资料图

推进形成“3+N+1”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21世纪》:去年3月以来,重庆银保监局先后出台了两份金融支持新市民相关的文件,其中第二份文件特别提到要建设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请问重庆银保监局引导建立的新市民金融服务体系有哪些主要特点?

许捷:加强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以来,重庆银保监局积极引导全辖银行保险机构转变金融服务思路和模式,逐步推进形成“3+N+1”的特色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三网融合”守正创新。推进新市民金融服务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网、金融政务信息互通网、行业风险合规管理网。主动融入社会基层治理网,深入挖掘新市民群体金融服务需求,提高主动服务、深度服务的响应能力。运用“金渝网”促进政务、商务、服务大数据深度整合,实现新市民客户精准画像和风险评估。融入合规管理网,促进机构实现“党建+合规+发展”,更好地把握产品供给与客户需求相匹配的关系,防止无效供给和风险失控。

二是“N个场景”精准服务。引导银行保险机构聚焦新市民安居乐业各类场景中的金融需求痛点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降低服务门槛,以点带面破解新市民各方面难题。如,通过租购并举满足安居愿望,通过财政贴息和创业担保激励创业热情,推出普惠保险填补新市民医疗养老保障服务空白等。

三是“一站通达”及时解难。推动打造重庆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品牌,探索在政务服务平台开设“新市民金融专区”,从创业就业、安居、消费、培训和子女教育、健康医疗、养老及其他金融服务等领域对各银行保险机构服务新市民社会效果好、适配性强的特色亮点产品进行宣传展示,进一步强化示范引领,激发银行保险机构内生动力,力争实现新市民特色银行保险产品的充分选择、一键点击、供需直连。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市民倾斜

《21世纪》:开展新市民金融服务工作以来,在就业创业、住房安居、教育、医疗养老等重点领域,辖内金融机构采取了哪些创新举措,有哪些成效?

许捷:重庆银保监局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加强对新市民群体的识别和调研,关注重点群体打通服务堵点,着力优化创新产品,新市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进一步拓宽,可获得性进一步提升。截至2022年末,辖内银行保险机构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和保险产品共50个,信贷余额250多亿元、保险金额近40亿元。

强化信贷支持,激励乐业热情。一是加大对重点行业、群体支持力度。如,加大对吸纳新市民较多的个体工商户信贷支持力度,鼓励银行机构为个体工商户提供利率优惠,辖内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较2022年初增长超300亿元,增速达18.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1.5个百分点。二是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提高创业就业保障。联合重庆市人社局等9部门启动全市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推出打破户籍限制财政贴息创业担保贷款等产品。2022年累计发放普惠型创业担保贷款2.3万笔、金额43亿元。三是创新专属信贷产品,提升服务针对性。如民生银行推出“新市民创业贷”,专为新市民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自2022年6月上线以来,累计为930余户新市民企业主发放贷款8.9亿元。

推进租购并举,满足安居愿望。一是大力支持住房租赁市场,指导国开行和建行分别与重庆市住建委签订融资额度为400亿元的保障性租赁住房战略合作协议。2022年末住房租赁金融产品余额280.9亿元,较当年初增速达133.4%。二是优化住房按揭贷款服务。推进新市民、人才安居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落地,督导银行机构合理确定新市民首套住房按揭贷款标准,适当降低贷款门槛,简化贷款流程。2022年累计向近3万户新市民发放住房按揭贷款128.3亿元。其中,农行重庆市分行推出“农民安家贷”,专门用于支持农民在城镇购买住房,2022年累计为2400余户发放按揭贷款10.3亿元。三是拓宽住房公积金服务惠及面。与重庆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开展灵活就业人员缴存公积金业务试点,为返乡务工人员等灵活就业群体获取公积金低息贷款提供便利。

支持教育培训,破解后顾之忧。一是支持打造“政校企联动,产教科一体”的职业教育新模式。推动银行加强与政府、企业、院校合作,积极支持“西部职教基地”建设,培养产业升级“生力军”。积极走访基地职教院校,深化“银保校企”合作,推动银保风险共担,拟订一揽子综合金融服务方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为解决学生就业、企业用工问题探索新途径。二是加强新市民及子女教育金融帮扶。累计投放助学贷款117亿元,受助学生超60万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免息和延期还款的优惠政策。积极发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责任险和意外险业务,助力解决新市民家庭学龄前儿童教育抚养的后顾之忧。2022年末学幼险投保人数超40万,保险金额超210亿元。

完善保障体系,分担医养压力。一是推出普惠医疗保险。针对新市民群体中短期工、临时工较多的情况,提升商业健康保险产品的灵活性和接受度,指导保险公司推出不与户籍挂钩的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渝快保”,2022年“渝快保”惠及460余万在渝居民,参保人数全国前三,赔付水平为全国主要省会城市最高。二是推广灵活就业人员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聚焦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市民”的养老保障需求,出台《重庆市快递员群体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推广实施方案》。2022年末累计投保1.48万人。

优化基础服务,提升服务体验。督导银行保险机构着力突出便民惠民,适度降低服务门槛,优化改造业务流程,为新市民提供均等性、普惠性的金融服务。如工行推出新市民社保资金转移和医保资金跨地区结算服务,实现新市民社保关系的快速转移,提升异地看病就医的顺畅度。多家银行机构推出新市民专属储蓄卡、信用卡等产品,为新市民提供费用减免等优惠服务,2022年累计为新市民减免借记卡工本费、年费、小额账户管理费、短信服务费等各项费用超9200万元。

《21世纪》:目前来看,新市民在获取金融服务中还有哪些痛点、难点,重庆银保监局接下来会采取哪些针对性举措?

许捷:痛点和难点主要体现在传统金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其金融需求,如新市民群体的信用信息获取难、传统金融服务的针对性不高、配套政策还有待完善、金融知识宣传教育仍待加强等。目前,金融机构还需加强新市民群体特征研究,进一步把握新市民身份标识,提高精准服务能力。

下一步,重庆银保监局将进一步扩大“红金渝”金融党建品牌覆盖范围,坚定不移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引导更多金融资源向新市民倾斜。

一是积极推动加大政策合力,推动地方政府完善财政、税收、就业、住房、社保等方面系列配套措施。

二是进一步完善“3+N+1”金融服务体系。深化“三网融合”,积极探索党建与金融融合发展模式,全力加速“金渝网”建设应用强化科技赋能。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开发更多适销对路的金融产品,加大对养老、家政、托幼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新市民金融专区”,积极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特色品牌。

三是持续加强宣传教育,让更多新市民对惠民政策应知尽知、应享尽享。开展常态化金融知识普及教育活动,提高新市民群体金融素养,提升风险防范意识和防骗反诈能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重庆   市民   金融   重庆市   副局长   信贷   专访   住房   保险机构   群体   特色   银行   产品   许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