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儿宫内窒息 科室联手救治

“喂,新生儿室吗?急诊剖宫产,台上会诊,胎儿宫内窘迫,请求支援。”近日凌晨4点,市四医院新生儿室接到了抢救生命的紧急求援。撂下电话,住院总医师谭星星火速赶往手术室,一场抢救生命的接力赛由此展开。

手术室内,一名孕妇经妇产科医生紧急剖宫产手术,成功分娩出一名女婴。但婴儿全身皮肤裹满胎粪,无呼吸、无反应、心率评分仅1分,如不快速实施救治,刚出生的女婴将很快失去生命。危急时刻,儿科医务人员从产科医生手中接过孩子,迅速将其摆正体位,紧急实施胎粪吸引,随后进行气管插管、球囊加压给氧、胸外心脏按压、脐静脉用药、保暖……在场的助产士、麻醉师、护士迅速和儿科医师组成了抢救小分队,为婴儿进行窒息复苏。

经过约50分钟的抢救,在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女婴终于恢复了微弱的自主呼吸,但每分钟只有20余次,血氧饱和度也仅为75%,情况危急。复苏成功后,这名女婴立即经绿色通道转入儿科新生儿室实施进一步救治。

在新生儿室,医务人员将婴儿放入预热暖箱,进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吸引、经静脉通道给予药物等紧急救治。虽然患儿血氧饱和度上升到了90%,但呼吸衰竭、心力衰竭、重度肺动脉高压等危重情况层出不穷,治疗过程一波三折,无时无刻不在考验新生儿科医护人员的救治技术和应急能力。

新生儿室是不留陪护的,孩子全靠医护人员24小时照顾。在孩子病情最危重的时候,副主任医师陶珂主动提出夜间不回家,守护在新生儿监护室。儿科主任医师江德勤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来到患儿暖箱前查看,询问孩子的情况,认真分析病情,调整治疗方案。为评估孩子进食情况,她还亲自给孩子喂奶。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护理人员针对孩子的感染关、气道管理关、喂养关、皮肤护理、静脉通路维护等问题进行了多次讨论,按照个体化护理策略,制定了完备的护理方案,并逐一落实。经过19天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孩子的肺炎得到控制,呼吸功能慢慢好转,呼吸机模式从高频改为常频、从有创改为无创,其血氧饱和度也稳定在了正常状态。孩子的奶量从1毫升/次、5毫/次、10毫升/次逐渐上升到了90毫升/次,随着进食量的增加,其脸色变得红润起来,哭声也变得响亮。

日前,孩子顺利出院。当天,孩子的父母特地将一面写有“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锦旗送到儿科医护人员手中,感谢他们挽救了孩子的生命。(闵利 杨飞)

编辑:冉华阳

编审:舒旭晖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1

标签:饱和度   宫内   女婴   医务人员   新生儿   儿科   胎儿   静脉   科室   呼吸   紧急   情况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