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新钻劲锤炼“高精尖”!东港:制造的升级与生机

相军又开始了新的“折腾”。

自主研发的32.768K赫兹晶体支架上市不久,他和他的技术团队就又一头扎进实验室,马不停蹄地对新产品进行持续优化。为此,他又搭进去了上千万元,这相当于公司2个多月的产值。

作为日照皓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他深知,电子产品迭代升级快,即便是新产品也不能吃老本。“搞技术创新,不能跟着市场的屁股走,必须用‘千里眼’往前看。”

技术研发不停步,对新产品反复打磨,一只电子元件映射出脱胎换骨后“东港制造”的历史抉择。

历经一度的低迷,后发崛起中的东港工业,对于科技创新的分量感触格外深沉。盘点近年来的“东港制造”,新技术、新材料已成为当地两大关键词——每年的区“两会”、经济工作会议,技改提升都成为最热的话题。

在这个科技争锋的时代,唯有持续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工业发展的持久活力——这在当地已经形成共识。早在几年前,东港区就瞄准“高精尖”着手布局工业创新策源地,加速新兴潜力产业和未来产业项目落子,把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等先进科技基因熔铸进整个产业链条。

如今,依托空港经济开发区、钢铁配套产业园区和新旧动能片区,一个个特色科创园区快速隆起,已经吸引海旭天诚电子智能终端设备制造、鑫祥微先进半导体、镭锐光束激光科技应用等众多科创型项目落地。

手握15个国家专利,“掌握核心技术”的日照皓诚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先后开发出金属封装小型晶体支架、表晶支架研发、陶瓷SMD晶体谐振器等十多种产品。其中,金属封装小型晶体支架由于满足了市场对产品小型化简洁化的需求,单项产品市占率达到80%。

而进军高端制造,仅仅是东港工业转型升级的其中一个缩影。在东港整个工业战略调整中,除了传统制造业的迭代升级,制造与信息通讯技术相融合,着力打造信息技术服务系统供应商,成为经济稳增长新动能。天勰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就是一个例子。

在新旧能片区山海智造产业园,落地不久的天勰力(山东)卫星技术有限公司,来自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科院等院校平台的人才齐聚一堂,从硬件设施研制转向软件定义卫星技术研发,面向用户提供智联、集成、和信息服务。前不久升空的“日照三号”卫星,在该公司软件定义的加持下,可为地面用户远程提供应急监测、国土资源管理、智慧农业、智慧城市等各类定制化服务。

尽管技术创新至关重要,但是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企业往往望而却步。抓住这一痛点,东港区坚持项目招引与项目服务协同跟进,由政府牵头提供精准支持,为产业创新赋能。去年,为鼓励企业创新升级,该区专门出台“工业十条”政策,共实施技改项目27项,累计完成投资7.9亿元,实施市重点工业技改项目10个,累计完成投资2.51亿元。东港区还开展“一企一技术”行动,建成省、市级“一企一技术”研发中心18家,省、市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以平台建设为技术推广和科研攻关提供人才、空间支持。

“什么是好的营商环境?就是关键时刻拉企业一把、推企业一下。”东港区相关负责同志一言蔽之。在他看来,优化营商环境,提振创新的精气神,政府就要时刻聚焦企业需求雪中送炭。

正因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投资1.5亿元的凌越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智能模块生产线得以落户东港。这个以生产触摸屏、显示模组、显示终端为主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可以带来2.5亿元的产值,还将吸附超薄玻璃、排线等、数码产品组装等一大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

曾经的工业底谷上,一个创新智造硅谷正在东港隆起。数字显示,2022年东港区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6亿元、增长12%,高新技术企业已达110家,省级“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企业已达38家。

日前,东港区出台《东港区“工业强区”三年突破行动实施方案》。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3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比重达到50%……《方案》提出,未来三年,将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和新材料、新能源、通用航空、元宇宙、空天信息等领域,向新兴潜力产业、未来产业进军。

而工业创新发展的步步登高,正在带动东港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经济、平台经济的再上层楼,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高地就在眼前。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丁兆霞 通讯员 卢立平 报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东港   钻劲   日照   高精尖   技改   晶体   支架   生机   产值   产业   项目   工业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