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胡成中: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国产替代 - 两会时间

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引导国家及民间资本积极流入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基础制造业

图为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

《投资时报》记者 李浥尘

近几年,单边主义与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逆全球化趋势逐渐显现,加上疫情影响,对产业供应链阻断和紧缺的担忧不断提升,特别是对于存在“卡脖子”问题的发展中国家来说,由于高端制造业上技术的缺失,“安全可控”、“自主可控”更受重视。在这种“逆全球化”波动下,国产替代成为中长期中国高端制造行业发展的大方向所在,也是加强供应链自主可控的必然要求。

机床是一切工业制造的基础设备,被称为“工业母机”,是国产替代需求旺盛的行业,也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制造强国”的重中之重,对于提升工业自主可控有重大意义。

针对国产机床高端定位产品稀少、本土化配套产业链薄弱、大量关键零部件依赖进口等问题,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长期深耕于制造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德力西集团董事局主席胡成中提交了一份《关于加大力度支持精密制造产业国产替代的建议》的提案。

在提案中,胡成中呼吁引导国家及民间资本积极流入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基础制造业,使资本惠及相关产业各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加强针对性财税激励,鼓励精密制造产业相关高端研发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植入“链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顾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中游高端机床、下游精密制造全产业链条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发展方向上的联动。

据《投资时报》记者了解,创始于1984年的德力西集团已经成为中国电气行业的龙头企业。德力西现有五大生产基地:上海高压电器和成套设备生产基地、温州低压输配电和工业自动化控制电气生产基地、杭州自动化仪器仪表和家居电气生产基地、安徽芜湖德力西低压电器生产基地、河南濮阳智能电气中部基地。电气产品和服务支持网络覆盖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聚焦智能电气主业的同时,德力西也承势国家战略,积极布局军工、交运及精密制造、环保等战略新兴产业,大力拓展军工电子、智能弹药、半导体、锂电池精密裁切模具及结构件、污水处理等业务,致力推动经济增长与生态友好、美好生活及国家建设的和谐共生。

国产化率低制约精密制造产业发展

在建设高质量、现代化产业链体系的大背景下,中国工业正从低端向高端发展,汽车、航空航天、消费电子等核心应用领域对产品加工精度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随着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动力及储能锂电池的可靠性及安全性也与精密模具的品质息息相关。因此,我国对制造、加工精密设备及零件所需的高端机床(主要指具备数控化、高精密度、高加工复杂程度、高效率等特征的机床产品)需求巨大。

数据显示,我国机床产值全球领先,是全球第一大机床产销国,2021年消费额约1704亿元,全球占比33.6%;产值约1574亿元,全球占比30.8%。但同时,2021年进口额约312亿人民币,进口依赖度约为35.3%,高档数控机床尤其依赖进口,我国高档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仅约6%。机床产业仅有规模优势没有技术优势的现实,制约了我国精密制造产业产能的发展,影响我国核心领域的供应链安全。

胡成中表示,我国高端机床行业发展主要在企业管理体制、产品结构、上游产业链等方面存在问题。

具体分析看,企业管理体制方面,以往机床制造以传统国有企业为主,多存在管理模式僵化,管理权属不明晰,且不善于运用市场化手段。导致大量机床制造企业即使拥有宏大的战略目标,也缺乏清晰的实施路径,难以全面落实。例如,部分国有机床企业在完成跨境收购后,存在股东层面对新老股东核心利益和权益划定模糊、经营层面缺少强有力的管理层导入及市场嫁接等问题,导致收购成效远不及预期。此外,传统机床企业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应收账款规模大、资产负债率高、资金周转效率低等情况。相比之下,龙头民营企业则通常具有股权相对集中、决策高效、扩张动能强劲、融资渠道多样化等优势。

产品结构方面,国产机床主要集中于中低端领域的通用产品,高端定位产品稀少,导致行业大而不强,产品低端同质化严重。同时,机床企业在售前客户技术服务方面的延伸不足,较少参与客户新产品工艺的预研,因此对客户非标准化产品需求的响应不及时。在对应的技术人才培养上,产学研脱节与高端机械、计算机复合人才向海外流失又成为逆转上述趋势的主要掣肘之一。精密制造行业作为高端机床的下游,对于机械加工、计算机、新材料等技术的综合运用有着极高的要求。因此,打造一支产品定位高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定制化设计能力强大的机床企业队伍,对精密制造行业的快速发展至关重要。

上游产业链方面,国内高端机床本土化产业链配套尚待健全,基础材料、高性能功能部件等无法满足高端要求,数控系统、编码器等大量关键零部件需要依赖进口,国产高端机床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较低。例如,数控系统主要被西门子、发那科瓜分;传动部件主要由NSK、银泰、THK等公司掌握。进口零部件一方面定价较高,增加了机床企业的制造成本,降低了开发产品及客户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降低了供应链的稳定性,使国产高端机床在研发、供货、售后等方面较为被动,导致客户对国产高端机床的信任度不足。

加速相关扶持政策落地的三项建议

国家已于近年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扶持政策,明确了高端机床国产化的国家级战略高度,对加速高端机床国产替代进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如工信部、发改委发布的《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计划(2019-2022年)》中,提出总体目标在高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等行业,以及节能环保、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原创设计突破;《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规划,到2025年高端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超过80%。

针对行业仍存在的不足,围绕如何加速政策落地,胡成中提出三项具体建议。

首先,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引导国家及民间资本积极流入以高端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基础制造业,使资本惠及相关产业各个阶段的民营企业,在初创、小而精、大而强等不同阶段各打造一批标杆企业。目前而言,我国资本市场对相关行业的成熟企业的支持已初见成效,高端机床产业链不乏市值数百亿的上市公司。但是,对于公司规模尚处于发展期,或细分领域市场尚小但拥有核心技术的中小企业,仍需要强化政策引导,重点筛查、关注拥有应对下游需求有针对性的产品、技术的企业,使资本、产业技术难点、企业核心技术三者充分联动。

其次,加强针对性财税激励,鼓励精密制造产业相关高端研发投入及高端人才的招聘、留用。对于产品结构正在向差异化、高端化、特色化转型的机床企业,适时进一步减免行政及财税负担。同时,完善并敦促落实财税激励对象的淘汰机制,帮助企业定期回顾研发及产品迭代计划,及时纠偏并果断采取措施。此外,引导加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对高校机械、材料、计算机等专业进行重点领域对口培养,促进高校研发成果向企业转化。

第三,在相关政策的制定、实施过程中植入“链式支持”的理念,全面兼顾上游核心零部件及系统、中游高端机床、下游精密制造全产业链条在国产替代、自主可控发展方向上的联动。例如,短期内,可适当对采购国产高端机床的客户企业及零部件国产化率较高的高端机床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同时,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的组织协调职能,通过广泛的调研、组织研讨、撮合共同开发等工作,拉通全产业链的需求与对应解决方案。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或对版权存有疑问,请邮件联系toushizixun@163.com,我们会尽快处理,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2

标签:精密   产业链   两会   零部件   机床   全国人大代表   力度   需求   客户   我国   产业   时间   产品   企业   胡成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