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美丽乡村 感受乡村振兴

打卡美丽乡村 感受乡村振兴

图文/娄德华

3月5日,风和日丽,气朗清新,鼎城区网宣协会组织全体女会员和部分男会员走进美丽的乡村䓍坪镇和黄土店镇,感受广大农村发展新面貌以及乡村振兴多种业态生机勃勃。

乡村之美不仅美在自然风貌,更美在内涵。

稻作源——串起草坪镇三农四色文化

说起稻作源,主人杨友莲慷慨激昂,“稻作源坚持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串起草坪镇三农和四色文化,即文甲起义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绿色文化、农耕文明和金色文化和民间艺术彩色文化。每年接待游客逾20万人次。”

虽时值春日,没有见到稻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展拓,但可以想象得到稻子成熟时的美丽,普通而神圣、朴素而雅致的稻子养育着我们的血脉和精神,弥漫着农耕文化的意蕴和气息。

“舞龙哟!”不知是谁叫了一声,只见一条“巨龙”出现了,它穿着一件黄澄澄、亮闪闪的“龙袍”,神气地仰着头,眼睛炯炯有神,大步流星的围绕文化村狂舞。杨友莲说,“舞龙时前后间要等距最多只能一米,斗龙”扑了上去;龙珠又迅速地落在地上,“斗龙”也飞快俯下身去;龙珠又玩“躲猫猫”,滚到“斗龙”的身后,“斗龙”转身紧追不舍。每次眼看就要抢到,可都被龙珠躲开,但“斗龙”总不肯放弃,依然奋勇向前……前后配合一定要默契。”

“舞龙是一项很有味的游戏,它不仅能让我们活动筋骨,更重要的是培养人们的合作意识”。张云华深有感受的说。

在稻作源农耕文化体验广场一隅,人们争先恐后的摸牛鼻、执牛耳,以表达自已的良好心愿,并与华夏第一牛合影留念……。

沧浪坪——让人沉浸在追寻的情思里

沧浪坪一个充满传奇而又美丽的地方,三闾大夫第二次流放沅湘时,在沧浪遇渔父而歌曰: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

继屈原行吟沧浪之后,古今骚人墨客在此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俗称常德南大门的沧浪坪村,与益阳安化县、桃江县相邻,这里居住着869名移民,为鼎城移民第一村。曾经穷得叮当响的沧浪坪村,如今旧貌换了新颜。“村民富、村庄美、村风好”是沧浪坪村的真实写照,村中心商铺林立、热闹非凡,文化广场环境优美。已经成为常德南大门一颗璀璨的明珠。

曾任沧浪坪村的党支部书记,后任鼎城区政协主席的许忠诚说,“沧浪坪村是在关爱中腾飞。”

国家开始实施移民扶持政策,几年来,400多万元移民资金注入到了沧浪坪村。村里利用这笔移民资金,把坑洼黄泥村道打成了水泥油路。

近些年来,沧浪坪村又成了鼎城的扶贫点村,成了鼎城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除了移民资金之外,扶贫资金、新农村建设资金一起注入到了沧浪坪。

  这份爱,激荡起了沧浪坪发展的浪花。于是,村里出现了街道,组组通了水泥路,大部分村民住上了楼房,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移民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900元增长到了去年的9800元。

镌刻在沧浪坪村文化广场石碑上的“腾飞”二字,是对沧浪坪近些年来变化与发展的概括!

桂花湾——笑声飘漾在希望的田野

一道弯弯的油路,串起连片鱼塘与成片的有机蔬菜基地,通向桂花湾的农家。

谁能想到,这如诗如画的桂花湾,在2015年前却是穷得叮当响的重点扶贫基地。

当我们请桂花湾主人段敬星介绍情况时,他却把话筒给了时任扶贫队长的张云华。

2015年,段敬星从北京返乡,从事餐饮业10多年的他深知市场需求,创办了桂花湾公司。他与村里44户贫困户签订帮扶协议,免费提供种子、肥料、鸡苗等;成立扶贫车间,优先聘请贫困村民务工,带动贫困户稳定脱贫。

疫情发生后,段敬星又创办了乡村农家,几年来生意兴浓,红红火火。

张云华说:“桂花湾的人们在段敬星的带领下,已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

桂花湾的笑声飘漾在希望的田野,漫向天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乡村   美丽   贫困户   稻子   舞龙   农耕   村里   移民   资金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