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潮湿,如何辨证,如何选方,一文读懂,收藏转发

一、肝胆湿热


【症状】:阴囊潮热、黏腻,气味臭秽,瘙痒明显,伴有口干口苦,烦躁易怒,善恐易惊,头胀头痛【】,两胁不适,夜多异梦等,常与情绪波动相关。


【选方】:龙胆泻肝汤


【方解】:方中龙胆草大苦大寒,既清肝胆实火,又利肝胆湿热,为此方君药。


黄芩、栀子苦寒,助龙胆草清热燥湿;木通、泽泻、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之邪随小便而去,给邪出路。


柴胡疏肝清热,引药入肝,并可升举下注之热邪;当归活血和血,防苦寒发散药物伤血,并取血行风自灭之意而止瘙痒。


生地滋阴清热、凉血,并防渗利药物伤阴;甘草生用,清热解毒、护胃安中、调和诸药,防苦寒伤正。

二、肺卫不固


【症状】:阴囊潮湿多发生于白昼,劳力后加重,常伴有自汗短气、体倦乏力、面色晄白少华。


【选方】:玉屏风散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利水、止汗。


稍佐防风散在表之风邪,药少力专,为肺卫不足、表虚不固型阴囊潮湿之效方。


方中可加百部杀虫止痒,杏仁、浮萍一升一降、消水止痒。

三、脾阳不足


【症状】:阴囊潮湿而凉,异味、瘙痒不明显,体型瘦弱或虚胖,伴腹胀纳差,大便多稀溏或干稀不调,常有头晕乏力、短气自汗、四末及腹部不温症状。


【选方】:苓桂术甘汤


【方解】:方中大剂量茯苓健脾利湿为君,猪苓、泽泻助茯苓淡渗利湿,白术最补土气以助脾运,凡水湿停聚肠胃、膀胱、肢体及皮肤者必以此四药利之。


桂枝温阳化气以利水,甘草既可调和药性、顾护中焦,又佐桂枝辛甘化阳、温化水湿。


全方共奏温阳化饮、健脾利湿之效,使脾阳、脾气得复,水湿得化。

四、肾阳亏虚


【症状】:阴囊湿冷,入夜尤甚,伴有四肢阴冷,腰酸腿软,并常有痿泄、遗精、少弱精症等症。


【选方】:右归丸


【方解】:方中以《金匮要略》中肾气丸去丹皮、茯苓、泽泻“三泻”,加菟丝子、枸杞子、鹿角霜、杜仲,加强补益之力,并于阴中求阳,使元阳归原,不用渗利而收祛湿逐水之功。


方中可加泽泻止阴汗,五加皮治囊下湿,杜仲除阴下湿痒,补骨脂补相火以通君火、暖丹田而壮元阳、缩小便、止遗泄。

五、气血不足


【症状】:面色不华、神疲气短、胸闷心悸、夜寐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或涩。


【选方】:归脾汤


【方解】:方中以黄芪及参、苓、术、草四君益气生血,当归、枣仁、龙眼肉补血养心。


远志开窍宁心,木香理气醒脾,姜、枣和脾胃、资化源。


全方气血双补,健脾养心,汗液可敛,痒疮可除。本方可加玉竹,既可益胃生津又可治风淫湿毒。

六、瘀血阻络


【症状】:阴囊潮湿多汗,伴小腹及阴囊刺痛不适,检查可发现精索静脉曲张,舌暗紫滞,重者舌下静脉迂曲。


【症状】:血府逐瘀汤


【方解】:方中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活血化瘀止痛;桔梗升浮,牛膝、枳壳引气血下行,共同恢复人体气血升降机能。


柴胡舒肝木、散结气,助气血运行;生地清热益阴以制辛温;甘草调和诸药、顾护脾胃。


全方活血行气、化瘀止痛效佳。

七、阴虚火旺


【症状】:阴囊潮湿症状多于夜间,即入睡后加重,患者可伴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渴咽干等症。


【选方】:当归六黄汤


【方解】:方中当归和血以治“气血昏乱”妄行,生地、熟地并用以滋阴清热。


黄芩、黄连、黄柏并用以清热燥湿坚阴,黄芪益气固表,全方滋阴泻火为主,兼可固表止汗。


方中可加牡蛎益精气、敛阴汗、止遗尿、收气滞,昆布泻水湿治阴溃。

#男性健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阴囊   元阳   潮湿   泽泻   生地   苦寒   茯苓   当归   气血   症状   收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