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降通胀前景堪忧,或陷入长期经济停滞

2月27日,由多个精英经济学家组成的小组在检视多家国家央行过往的抗通胀行动记录后得出结论,认为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美联储/FED) 很难在不对美国经济活动造成重大打击和维持失业率稳定的情况下降低通胀,即便如此,未来几年可能也无法实现2%的通胀目标。

那么他们是怎么得出的结论呢?在报告中,这个精英小组研究了从1950年以来的16次通胀时间,其中涉及美国、德国、加拿大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这些事件中,央行普遍使用了加息来达到降低通胀的目标,但是毫无例外地,在各国央行大幅降低通胀后,国家经济毫无例外地都陷入了衰退。

可以看出,专家小组使用了情景分析法来进行推断,其中可能还包括了压力测试,通过极端情况来推测最好和最坏的结果,以确定未来可能会达到的效果。

在经济研究中,除了情景分析和压力测试外,我们还可以用理论分析得到相同的结果。在经济学中,通常我们会把市场分成供给方和需求方,供给方是商品和服务的提供方,而需求方则是商品和服务的索取方。在宏观市场中,我们会有很多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而总供给和总需求是否旺盛就决定了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否繁荣。因此,我们会把大家的需求和供给进行汇总,绘制出大体的总需求(AD)和总供给曲线(AS),以确定宏观政策对于供给和需求的影响,继而确定宏观政策对于经济的影响。

上图就是AD-AS最简单的直线图,其中,AD是总需求,VSRAS是极短期供给线,SRAS是短期供给线,LRAS是长期供给线,横轴是总产出total output(也是国民生产总值GDP),纵轴是价格Price。至于这张图为什么这么画,大家暂时不需要知道,以后我也会讲。

回归正题,当美联储想要加息抑制通胀时,利率r会上升,这就意味着人们贷款和存款的利息都变得更多了,既然贷款出来需要更多的利息,并且投资的成本也因此增加,那么人们贷款出来做投资的意愿就下降了,宏观经济中的投资I减少,导致在相同的价格下,从GDP的减少,这就导致了AD线左移变成AD1线。由于在极短期内(①过程),公司的定价较为滞后,因此价格不会发生,这当AD0移到AD1时,GDP下降,价格不变。

在生产了几个月后,公司感受到了需求的降低,因此,调低价格以增加利润,此时,供给线就有VSRAS转变成了SRAS(②过程),这导致价格下降,GDP有所上升,但总体仍呈下降趋势。随着价格的下降,央行的抑制通胀的目标初步达成,然而,这却是以GDP下降,经济的萎缩作为代价的。

然而,GDP并不会一直下降下去。从长期看,公司会通过削减工资、降低原材料成本来维持自身产出,以实现利润最大化,此时,供给线就从SRAS移动到了LRAS(③过程),此时,GDP恢复到通货紧缩(即价格下降)前的水平,价格P则进一步下降,使通胀得到进一步抑制。

从长期来看,抗通胀并不会造成经济的永久萎靡,然而,经济阶段性的低迷就将会造成巨大的机会成本以及“迷失的一代人”(参考日本失去的10年以及平成废宅)。

因此,它将在某个时候迫使决策者做出艰难选择,关于降低通胀所需的加息幅度,以及他们愿意在就业方面付出多大代价。一些估测显示,失业率可能必须接近7%,通胀才能以合理的时间表下降。目前失业率处于3.4%的五年多低点。

关注微信公众号:Hanson的小屋,定期分享财经、体育、历史消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9

标签:通胀   平成   需求方   经济   失业率   央行   抑制   贷款   前景   小组   价格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