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长久期纯债式封闭理财产品正当时

近期由于理财的被动赎回,引发信用债抛售,当前3年期AAA信用利差的走阔已经超过了2020年“永煤事件”的高点63bp,但值得注意的是,“永煤事件”导致的信用债抛售发生的背景是经济企稳回升后,货币政策边际“转向”,资金利率回归中枢,而当前资金利率R007仍然大幅偏离政策利率,并不存在货币收紧,同时也未有高评级企业违约事件,可见当前信用债的杀估值并非理性。

机会是跌出来的,其中一些信用债品种可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配置的价值, 3年期商业银行(AAA-)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走阔至102bp,位于历史86%分位数,3年期商业银行(AAA-)永续债信用利差走阔至136bp,为历史极值。

《资管新规》规定,对于“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允许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这意味着封闭式的固定收益纯债类产品,其投资的债券等债权类资产到期日早于产品到期日,即所投金融资产以持有到期为目的,则可以用摊余成本法。当前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规模仍较低,理财产品拉久期的潜力较大。考虑到当前信用债已经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叠加监管机构维稳可能性较高,当前时点发行长久期纯债式封闭理财产品,同时渠道部门鼓励客户适当拉长配置期限,既可以降低净值波动对客户的影响,又可以享受未来利率下行的估值收益,一石二鸟。

一、跌出来的机会

近期由于理财的被动赎回,引发信用债抛售,可以看到3年期AAA中短票的信用利差达到77bp,已经处于2010年以来89%分位数水平,放在历史来看也处于较高分位数,当前信用利差的走阔已经超过了2020年“永煤事件”的高点63bp,但值得注意的是,“永煤事件”导致的信用债抛售发生的背景是经济企稳回升后,货币政策边际“转向”,资金利率回归中枢,而当前资金利率R007仍然大幅偏离政策利率,并不存在货币收紧,同时也未有高评级企业违约事件,可见当前信用债的杀估值并非理性。

机会是跌出来的,其中一些信用债品种可能已经具备了较好的配置的价值,3年期商业银行(AAA-)二级资本债在11月以来的31个交易日的时间里大幅上行约130bp,平均每个交易日上行4.2bp,导致3年期商业银行(AAA-)二级资本债信用利差走阔至102bp,位于历史86%分位数。3年期商业银行永续债收益率(AAA-)由于接近权益,对资本占用更大,机构承接意愿更差,抛压也最强,11月以来的31个交易日里上行约160bp,平均每个交易日上行5.2bp,3年期商业银行(AAA-)永续债信用利差走阔至136bp,为历史极值。

二、监管部门近期维稳可能性较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2016年底货基赎回潮、2019年5月包商、2020年11月永煤违约这3个时点都出现信用债净融资下降过快的情况,央行均出手干预,措施包括加大逆回购投放规模、加大MLF投放规模以及各类维稳措施。站在当前时点,债市大幅波动导致不少企业取消发行,11月信用债净融资创下1年新低,12月至今净融资为-8194亿元[1],大概率本月净融资仍然较差,考虑到对发行人的负面影响,经济并未企稳,监管部门近期干预的可能性较大。

三、发行长久期纯债式封闭理财产品正当时

2018年4月27日,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8〕106号,以下简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明确鼓励市值法计量,但对于“资产管理产品为封闭式产品,且所投金融资产以收取合同现金流量为目的并持有到期”的,允许以摊余成本进行计量。这意味着封闭式的固定收益纯债类产品,其投资的债券等债权类资产到期日早于产品到期日,即所投金融资产以持有到期为目的,则可以用摊余成本法。

封闭式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期限拉长,但封闭式产品规模仍较低。根据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2年上)》,在期限方面,2022年6月,全市场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2]为443天,同比增长57.7%,其中,理财公司新发封闭式产品加权平均期限521天,同比增长10.9%;在规模方面,截至2022年6月底,封闭式产品余额为4.86万亿元,占理财产品余额的比重仅约16.7%,较2022年底占比下降了1.3个百分点;同时,2022年上半年,封闭式产品累计募集资金仅为2.13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金额比重仅为4.44%。根据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12月14日,封闭式理财产品余额占比由2022年第三季度末的16.7%进一步下降至15.4%[3]

同时,银行理财产品短期化特征较为明显。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4日,理财产品余额中期限为6个月-1年(含)、1年(不含)-3年(含)的产品余额占比分别约14.3%、14.9%,较2022年第三季度末占比分别下降了0.71、0.65个百分点。

综上,考虑到当前信用债已经具备较高的价值,叠加监管机构干预可能性较高,当前时点发行长久期纯债式封闭理财产品,同时渠道部门鼓励客户适当拉长配置期限,既可以降低净值波动对客户的影响,又可以享受未来利率下行的估值收益,一石二鸟。

注:

[1]由于发行额数据截至2022年12月14日,偿还额为全月数值,部分导致净融资额表现较弱,但由于当前净偿还规模显著偏高,预计全月净融资规模难以转正。

[2]按照新发封闭式产品当月实际募集金额加权。

[3]该数据根据各统计期末存续的产品统计,口径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有小幅差异。截至2022H1,普益标准统计的银行理财存续规模约25.85万亿元,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披露的存续余额约29.15万亿元。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6

标签: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   目的   到期日   封闭式   利率   期限   长久   信用   规模   产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