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不睡你不睡,孩子中午不睡觉,晚上睡得晚怎么办

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我们生活中无数个细节的机会。例如,睡眠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事情,当有了孩子,几乎所有父母都会从头仔细研究一番,人到底怎样才能科学地睡眠。

无论是黑着眼圈的新手父母,孩子不好好午睡的幼儿家长,还是熬夜打游戏的青春期孩子的爸妈,我们都想要解开睡眠的密码。在这一篇中,我们来聊一聊睡眠背后的科学,以及如何科学的睡眠。


为什么要睡觉


我们为什么需要睡觉?简单说来,是因为我们会“困”。这是睡眠研究领域的常用笑话之一,育见常驻专家,神经学家Alex Korb说,听上去像是一句无聊的大实话,但“困了”确实概括生物睡眠机理的最好解释。


保证机体平衡

人体有自动维持体内平衡的功能,要保证各项指标恒定在某个范围之内,就像口渴要喝水、饥饿要进食一样,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需要定时睡觉来恢复平衡。随着孩子从新生儿渐渐长大,这种平衡会越来越稳定,表现为睡眠模式逐渐固定。


遗传密码决定

一个人的睡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与基因有关系,专攻睡眠问题的内科医生Michelle Jonelis介绍,研究者们发现,有人睡的深沉,有人睡的浅,这和身高、肤色等形状一样,由基因决定。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和孩子的睡眠习惯也有天差地别。


到底睡多久才足够?我们整理了美国睡眠医学会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睡眠时长的权威推荐如下:

睡眠时长

年龄

时长

3-5岁

每日10-13小时(包括午睡)

6-12岁

每日9-12小时

13-18岁

每日8-10小时

18岁以上

每日7小时以上


好的睡眠什么样?

睡眠究竟是怎么形成的?了解调节睡眠的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和孩子的睡眠质量。


24小时生物钟

上面提到过,人体的自我平衡过程是调节睡眠的其中一个机制,另一个重要机制则是生物钟过程,Korb博士告诉我们,我们的大脑以24小时为周期单位制定我们昼夜活动的结构,设定该睡觉的时间。


符合自然规律

因此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和孩子生物钟的特点来设计就寝习惯。当生活习惯与自然规律合拍了以后,自我平衡和生物钟机制相互协作,就可以实现高质量睡眠。Korb博士说,人体进入深度、平静的睡眠的时候,就是大脑“清理废物”新陈代谢的最佳时刻。


虽然深度睡眠很有益处,但我们并非整夜都处于深度睡眠之中,基本来说,睡眠共分四个阶段。


  1. 困倦阶段,从清醒到困倦再到睡着,这个阶段我们往往觉得还在清醒状态,意识不到其实自己正在入睡;
  2. 入睡阶段,整个身体开始进入睡眠;
  3. 深度睡眠阶段,这也是最能够让人放松的睡眠阶段,深度睡眠的人很难被喊醒,被叫醒之后也会觉得有些愕然,要过一会儿才能意识到自己正在经历的事情;
  4. 快速眼动睡眠,在这个阶段里,人虽然睡着了,但是脑电波依然像醒着的时候那么活跃。我们的大脑会利用这段时间筛选记忆,存储长期记忆,大部分的梦也是在快速眼动睡眠中发生的。


到底要不要午睡


对于成人来说,午睡与否的习惯因人而异,虽然很多中国人的习惯中,午睡确实是提神醒脑、保证下午工作效率的神器,但事实上,大部分上班族的午休时间并不够睡上一觉的。孩子进入到小学之后也几乎再没有午睡时间。那么,孩子究竟是否需要午睡呢?



为什么孩子不再午睡?在五岁之前,孩子们会经历各种各样的变化,生物钟的发展会根据昼夜调节孩子的自我平衡系统,白天醒的更长,夜里睡的更香,午睡的时间也会渐渐消失。并且,孩子的日常活动安排也会影响他们的习惯,在有午睡安排的幼儿园的时光和进入小学就很不一样了。



午睡何时消失?事实上,孩子的午睡不是一下子消失,而是逐渐缩短,对于小龄孩子来说,原本借着孩子午睡时间喘息一下的家长可能会有些不适应。事实上,在美国大部分的孩子在四到五岁之间就不再午睡了,有的孩子可能会更早或更晚一些,只要孩子自己觉得适应就好。



不睡午觉干什么?孩子的午睡是他们在热闹的一天中平静休息的好时机,即使孩子不再睡午觉,我们也可以安排一段安静时光,让他们得到休息。Tovah Klein博士建议,用“安静时间”替换午睡也可以成为每天的日常,形成习惯。



如果家里有睡午觉的习惯,孩子的学校作息时间也允许,中午小睡一下当然没有坏处。有一些国家和文化中,有全民睡午觉的习惯,除了中国,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也类似,他们的午后时分很热,且晚上睡的较晚,大人孩子中午都睡一觉,既避暑热,也是休息的补充。对于孩子来说,


晚睡晚起,有害健康吗?


等到我们的宝贝长到少年,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忙,读书,写作业,社交……当时间不够用的时候,最早被挤占的,就是睡眠。我们也许还记得自己的青少年时光,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刷夜”也没觉得多累,有时候一觉睡到正午仍然不想醒来。

当孩子接近青春期的时候,他们的睡眠模式会发生变化。专业研究睡眠的内科医生Michelle Jonelis解释说,当孩子进入青春期,会越来越“晚睡晚起”,这是一种生理现象。

睡眠专家Heather Turgeon同时也是一个十几岁孩子的母亲,她坦言,自己孩子的睡眠时间也在学校的课业压力、家庭作业和各种课外活动的挤占下捉襟见肘,她指出大部分的学校都是早上8点上课,晚睡的孩子起床时间并不能随之调整,所以很多孩子都是一副缺觉的样子。


睡眠不足的迹象不仅仅是连连打哈欠,很多看似无关的其他问题也与睡眠相关,例如注意力底下,能量不足,多动,记忆力下降等等,很多学习和行为问题都有可能与睡眠相关。

睡眠顾问Sarah Mitchell指出,对青少年的睡眠问题干预仍然有意义,但改善睡眠习惯,任何年纪都不算晚。那么,对于大孩子,我们应该如何保证他们的睡觉时间?

睡觉还是做作业?几乎每个孩子都会碰到家庭作业与睡眠冲突的问题,要想让孩子睡好,时间管理很重要,摸清他们的睡眠模式,并且让孩子做作业和其他活动的时候保持情绪稳定,为顺利入睡做好准备。


创造适合的睡眠环境

与孩子的性格特性以及家庭的作息规律相匹配。对于“早鸟”型和“夜猫子”型孩子分别对待。


让孩子自己学会管理时间

和孩子一起,分清各项学习和课外活动的优先顺序,时时和孩子交谈,了解他们对各项任务的感受和所需要花费的精力。在日程表上留一些空档时间给他们喘息,我们不可能让刚从课外班回来的孩子倒头就睡,安排宽松的时间表,让他们的头脑和身体有时间安静下来,进入睡眠状态。


理性对待熬夜

和我们一样,越来越大的孩子偶尔也会有熬夜的时候,如果孩子坚持要熬夜准备考试或是读完一本着迷的小说,我们也不必焦虑,让他们第二天晚点起床,或是周末补上一觉就好。Heather告诉我们,只要及时补充休息,偶尔的熬夜并没太大问题,但如果缺觉熬夜成为了习惯,就一定要干预了。


当然孩子们不是自动定时的精准机器,没有一套时间表能够适用所有孩子。但了解睡眠背后的科学机制,是我们了解自己孩子表现出多种多样的睡眠问题的开始,希望你有所收获。


祝我们都睡个好觉!





参考文献


Paruthi, S., Brooks, L. J., D'Ambrosio, C., Hall, W. A., Kotagal, S., Lloyd, R. M., ... & Rosen, C. L. (2016). Recommended amount of sleep for pediatric populations: A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12(06), 785-786.



McKnight-Eily, L. R., Eaton, D. K., Lowry, R., Croft, J. B., Presley-Cantrell, L., & Perry, G. S. (2011). Relationships between hours of sleep and health-risk behaviors in US adolescent students. Preventive Medicine, 53(4-5), 271-273.



Pope, D. (2010). Beyond “Doing school”: From “Stressed-out” to “Engaged in learning.” Education Canada, 50(1), 4–8.



Astill, R. G., Van der Heijden, K. B., Van IJzendoorn, M. H., & Van Someren, E. J. (2012). Sleep, cognition, and behavioral problems in school-age children: A century of research meta-analyzed.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38(6), 1109.



Maume, D. J. (2013). Social ties and adolescent sleep disruption. Journal of Health and Social Behavior, 54(4), 498-515.



Spruyt, K., O'BRIEN, L. M., Cluydts, R., Verleye, G. B., & Ferri, R. (2005). Odds, prevalence and predictors of sleep problems in school‐age normal children. Journal of Sleep Research, 14(2), 163-176.



Calamaro, C. J., Yang, K., Ratcliffe, S., & Chasens, E. R. (2012). Wired at a young age: The effect of caffeine and technology on sleep duration and body mass index in school-aged children. Journal of Pediatric Health Care, 26(4), 276-282.



Paruthi, S., Brooks, L. J., D'Ambrosio, C., Hall, W. A., Kotagal, S., Lloyd, R. M., ... & Rosen, C. L. (2016). Recommended amount of sleep for pediatric populations: A consensus statement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Sleep Medicine.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12(06), 785-786.

Matricciani, L., Blunden, S., Rigney, G., Williams, M. T., & Olds, T. S. (2013). Children's sleep needs:Is there sufficient evidence to recommend optimal sleep for children?. Sleep, 36(4), 527-534.

Bathory, E., & Tomopoulos, S. (2017). Sleep regulation, physiology and development, sleep duration and patterns, and sleep hygiene in infants, toddlers, and preschool-age children. Current Problems in Pediatric and Adolescent Health Care, 47(2), 29-4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5

标签:孩子   月亮   生物钟   午睡   深度   睡眠   中午   机制   晚上   习惯   阶段   小时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