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减产1亿颗!中国芯片出现大幅减产,释放出什么信号?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公开显示,在去年12月份,国内芯片的产量是284.1亿颗,同比下滑7.1%。

而2022年全年,全国累计生产的芯片总数量为3241.9亿颗,累计同比下滑达11.6%。

2021年国内芯片累计全年生产总量达到了3594.3亿颗,而2022年我国芯片生产总数值减少了352.4亿颗。

2022年的中国芯片平均减少了352.4亿颗,平均一天减产一亿颗。

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一哄而上,一哄而散。

这似乎是中国芯片近三年热潮的真实写照。

2022年,国内吊销、注销芯片相关企业高达5746家。

国产芯片过去有多热,在现在就会有多冷。

芯片寒冬的来临,一方面,是疫情对经济的摧残,以及全球电子消费市场的整体萎缩。

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1 亿台,同比下滑11.3%,创下2013年以来的最低历史记录。

消费者购机欲望不强,通货膨胀以及卫生事件问题让手机市场经济下行,也带动着芯片需求的滑坡,全球半导体陷入寒冬。

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芯片需求下滑,造成芯片库存供不应求、客户砍单以及芯片价格暴跌,最终反映到业绩上就是惨不忍睹。

周期之下,焉有完卵?中国的芯片公司也不好过。

比如韦尔股份,预计2022年年度净利润同比减少73.19%—82.13%,扣非净利润同比减少96.63%到97.75%;

卓胜微预计2022年度营业同比下降20.59%,净利润同比下降47.26%-57.23%。

而另一面,是关心中国自主半导体的中国民众不得不接受的苦涩现实。

芯片行业,从来不是一个见效快的产业。

但是政治形势上的急迫,使中国不得不加快芯片的研发,也就得提前感受芯片的周期起伏。

头部效应+供应链导向+产品特性。直白的说,芯片这个行业你必须要永远在第一梯队。

如果和国际巨头没法比,那至少也要在国内市场上占上鳌头。

芯片必须紧跟潮流,是高举高打的供应链导向行业。

高投入得用大规模订单来抵消研发成本。而想要有大规模订单,你必须永远生产市面上最需要的芯片——如果生产得慢了,那就死了。

除了巨额的前期投资与飞快变化的市场需求。

芯片厂商们还需要面对,无时无刻,来自同行的“内卷”。

在芯片的设计环节上,厂商们还只是需要关注下游应用层面的持续性。

而芯片最基本的制造环节,则开始要比拼工艺(技术壁垒)、比拼产能(资金壁垒)和比拼价格(当期盈利能力)。

在闯过前两关后,中国的芯片厂商们还会迎来他们在国际上竞争力最强的环节:封测。

封测的意思,就是将原本裸露的晶圆,加工“包装”为芯片——是典型的“重资产”(通俗版本:一旦启动便非常烧钱,得省着用)

对于重资产而言,产能利用率十分关键。必须预判准确,在确定会迎来上行周期时再扩大封测产能。

而现如今很明显,中国并没有等到这个上行周期。在发展的关键期便迎来当头一棒。

除了见效慢、内卷、需要“运气”。同时,芯片产业还需要“集体主义”精神。

国产芯片厂商除了技术上在追赶上西方,思维上也必须开始转变。

不能只是埋头苦干生产链,还得从前端工厂、供应链加上前后端再加上消费端,深入中国各大产业,真正让芯片成为科技杠杆。

不少人曾预测新能源电动车能为中国芯片提供一段难得的战略期。但在此之前,仍需等待。

芯片行业,从来都是少数者、勇敢者的游戏。

中国在去年死去了5746家芯片企业,今年或许将死得更多,那会是无数在媒体上露过脸、风光一时的大小企业。

这就是中国芯片一天减产1亿颗所带来的信号与启示。

热潮过后。中国芯片,必须学会与寒冬一起生存。

这是注定漫长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中国   芯片   产能   净利润   寒冬   周期   大幅   环节   信号   厂商   产业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