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我来了!

短短四五天的菲律宾之旅,于我而言,是百味纠缠的旅行。有欢乐,有感触,有收获,也有成长。

从繁华高贵、卓尔不凡的香港机场,穿越过宽广的太平洋,降落在简陋窄小、陈旧落后的马尼拉机场,天壤之别还是异域落差让人傻傻分不清。我看着通道两旁一个个棕色皮肤略带凶神恶煞面孔的菲律宾人,忽然体会到孤身一人处在异国他乡的危机感与恐慌无助。我的心情跟中菲黄岩岛事件的局势一样紧张,面对四周全英文及鸟语般的菲律宾文,我心虚又假装从容地走出机场,走进这座持久奔放的热带城市。

菲律宾街头

友人来接我,他开着车在夜色里带我兜了大半个马尼拉。菲律宾受西班牙人统治300多年,西班牙遗迹随处可见,大大小小的教堂遍布整座城市。马尼拉的市中市,原是西班牙人聚居的城堡,也是最初的马尼拉市旧址,小车沿河穿梭于悠静马路及灯光的倒影中,给人的感觉仍像是走在西班牙的古老小镇。我的心情在热带海风抚慰下,渐渐明朗而迷离。这里既喧闹又宁静,既繁华又破落,既忙碌又慵懒,像认识了一个新朋友,他充满矛盾而又富含活力,有让人想探索的冲动。

太平洋的海风

在友人家里住了两个晚上,等老板出差过来后再住酒店。友人是菲律宾华侨,上个世纪50年代他的父辈从厦门移民来到菲律宾,他在这里出生长大,住在最多唐人居住的街市里。一个拥有五个兄弟姐妹的大家庭,三个哥哥一个姐姐都有两到三个小孩,一家人都会说地道的闽南语,于是我毫无沟通障碍在几分钟内和他们聊熟。不是太宽敞的住宅里有四个女菲佣:一个做饭,一个洗衣,一个帮忙买菜和看店,还有一个带小孩。帝王般的生活啊!有人曾经总结:“完美的人生,就是住英国房子,戴瑞士手表,拿美国工资,娶韩国女人,开德国轿车,喝法国红酒,雇菲律宾女佣….”在中国,有几个人够拥有其一二啊!

马尼拉的唐人街

后来在类似深圳东门,华强北的马尼拉商场里看到无数Made in China的华人商店及菲佣店员,我发现菲律宾人做事是很敬业的。记得电影《爸妈不在家》里那个背井离乡、默默无闻的菲佣,她改变了一个新加坡孩子的成长,也改变了一个家庭落魄时所需要的信念支撑,更改变了我对菲佣原本佣人庸俗的看法。菲律宾也是世界上第三大讲英语的国家,语言、文化、环境等多种因素,决定了菲律宾是世界上除墨西哥外第二大劳工输出大国。劳务出口是菲律宾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同时也是众多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

辽阔的海景

第二天我有一整天不用开会,我们跟一个老华侨团队到Cavite海边的一家会所。在车上一路观光,出了效区后映入眼帘的不是美景,取而代之的是道路两旁无数的平民房屋,几乎是用铁皮、旧木材和纸板糊乱拼搭而成,无边无际如难民所一般杂乱无章,这也难怪每年台风季后菲律宾会损失惨重。偶尔会看到一些闲散的本地人,目光呆滞地坐在路边度过他们似乎无欲无求的时光。几个皮肤黝黑的小女生,穿着破旧衣裳,露出瘦小的四肢在路边欢快地荡着秋千,也许因为贫穷,所以眼神看起来特别纯净光亮。

街边随处可见的难民

菲律宾人口众多,在马尼拉,很多人没有地方住,只好挤在这些用木板搭成的建筑里。记得有位作家半消遣地把菲律宾高速增长的人口归结于菲律宾的电费高昂,而且经常停电。他说:“黑漆漆中,人民除了“制造”小孩,还能做什么呢!”。只是生出来的这些孩子们的前途令人担忧!我忽然感到无比心酸,在这样一个贫富分化剧烈的国度里,他们的童年甚至一生,都注定要在这片灰色的泥巴田里度过。

马尼拉街上的马车

Cavite海边并不是很干净,但那里的海风是真正的心旷神怡。孩子们在沙滩上海水里嬉戏,大人们悠闲的在躺椅上、沙滩上吹风或者在海里有一下没一下的漂浮着。隐隐传来异国风味的音乐声,我们静静地坐在海边,看着云卷云舒,看着云彩由极艳丽慢慢地渗了灰白,最后归于墨蓝。一天下来见到最多的就是椰树和挤在椰树上大颗大颗黄橙橙的椰子……我后来到当地书城买了几张明信片寄回给国内的同学,希望他们同我一起能见证走过的这些美景。

椰子树

接下来的几天是开会和应酬。有一半时间在车里度过,可以尽情流连于马尼拉这个野性的城市里,我又看到了危机四伏,灯红酒绿,东西方文化不断撞击但又不断融合,灯光璀璨的高楼下就是臭水横流的贫民窟。马尼拉到底还是一个声名狼藉的城市,它不修边幅的名声终究还是自己招惹的。毕竟,这是一座拥有1100万人口的城市,每天还要涌入无数饥肠辘辘的农村人口,所以造就了它的无序和混乱。而二战后各种形形色色的总统们上台下台,各种丑闻、腐败、军事政变、暗杀充斥着这个城市。

五颜六色的公交

吉普尼(Jeepney)是马尼拉也是菲律宾的主要交通工具,其实就是吉普车加一截公共汽车,7皮索一人,折合人民币一块钱左右,乘客多以当地人为主。对外国人而言,搞懂当地吉普尼的难度较大。因为上面没有号码,唯一的标识,是车上的目的地名字。现在当地产的吉普尼采用了经久耐用的铝和不锈钢,忠实保持了原有设计,而且大部分都是奔驰的哦!因为车上没有售票员,又没有自助刷卡机,所以车后的乘客交钱都是一个一个传到司机手上的,于是我学会了bayad ko是“给,我的车票钱”;Para是“停车”(或者可以拍打车顶,发出嘘嘘声)。当然鉴于马尼拉糟糕的治安,如果有男的上车并试图靠近你,就得捂好自己的钱包了。一个在菲律宾经商的老同学那天开车去酒店见我,他说在刚到菲律宾那一年,常常当天从店里收回的钱,在回家路上被这些猖狂的贼匪洗劫一空。

挤不进公交“挂”在外面的乘客

不得不提的景点是罗哈斯大道,著名的马尼拉日落大道,把宁静的马尼拉湾渲染成一片金黄,听说夏日里还常会见到彩虹当空。日落大道很长,椰林婆娑,连着黎萨公园、国会大厦、国贸中心、椰子宫等很多标志性景点,如果租一辆马车观赏,应该别有情趣。近旁还有“最奢侈”的美国大使馆――占地之大令人惊叹。

还有吃货最关心的菲律宾美食。本地人吃饭的方式都是左手叉右手汤匙,食物也大都西式化,但满大街漂亮一点的餐厅几乎都是中餐厅,他们的中餐甚至比大陆的菜式要地道,而且食材都本土化,相信没有一个国家比中国更懂得山寨了。

我们在走之前,去了菲律宾最大的商场,坐落于马尼拉湾的SM亚洲商城,这是世界第四大购物中心,这里的繁华尊贵完全与这个混乱的城市格格不入,所有世界名牌应有尽有。而它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是没完没了的安检,只要有门的地方,就有保安,而菲律宾所有小区,工厂包括商场的保安,腰间都别着一把真枪!

到处都有热带风的泳池

最后,终于回来了,带着难忘的回忆和满身的疲倦,在天堂般的海滩和地狱般的城市间游走了一番,庆幸自己完好无缺地回来了,这就是旅行,身与心一起穿越未知自己的旅程。

黄昏下的马尼拉机场


#头条创作挑战赛#

#环游世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5

标签:菲律宾   椰树   马尼拉   吉普   菲律宾人   海风   乘客   热带   友人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