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懒洋洋”,你以为是春困?当心是身体发出的疾病信号

“春眠不觉晓”,好不容易送走了漫长的寒冬,迎来生机盎然的春天,人却整天昏昏欲睡,无精打采,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春困呢?

春季气温回升,血液循环加快,大脑的血液和氧气供应相对较少,人们常会感到困倦,民间称之为“春困”。中医认为,清阳升则头目清,平时喜欢吃生冷、滋腻食物或者喜欢饮酒的人,脾胃功能比较虚弱,加上春季湿气较重容易困阻脾阳,以致清阳之气不能上升至头目,以致春困。

春困来袭,如何应对

1.睡眠环境舒适,保持睡眠环境足够的安静和昏暗,有利于褪黑素的分泌,提高我们的睡眠质量。

2.多晒太阳,去户外活动。白天接触室外光照,可促进生物钟尽快跟上季节变化,慢慢摆脱起床困难。工作时多靠近窗户,午饭前后出去空旷人少的地方散散步,呼吸新鲜的空气。

3.合理饮食,不要吃得过饱,饱餐以后为了帮助消化吸收,胃肠的供血会增加,这时头部的供血相对会减少,很容易饭后犯困。俗话说,吃饭七分饱,健康活到老。

4.常按摩。感到疲劳时,可以按摩放松一下,可适当提神,让人神清气爽,精神百倍。

5.远离电子产品。手机等电子设备会严重干扰生物钟的运转,所以,睡觉前把手机、电脑、电子书都放一边,离远一点。

6.多吃碱性食物。春天可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如马铃薯、油菜、香菇、南瓜、茄子、苹果、梨、香蕉等食物,能一定程度缓解春困。

当心“伪春困”!

春天感觉疲惫,也可能不是真的“春困”,五种“伪春困”疾病要当心!

1.鼻炎:大脑供氧不足,导致犯困。

2.睡眠性呼吸障碍:夜晚鼾声如雷,日间困倦乏力。

3.高血脂:血液流动缓慢,导致大脑缺氧。

4.贫血:除疲惫外还可伴有头晕、耳鸣等。

5.心脏问题:血流循环不畅,令人产生疲惫感。


来源:山西省中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生物钟   困倦   头目   碱性   当心   俗话说   睡眠   大脑   信号   疲惫   食物   春天   身体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