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正身法,枉费心机 不夯基础,楼塌屋倒!内家拳身法真传

引言:中国武术种类繁多,不完全统计有完整训练体系的流派有两百多个。传统武术里有形意拳、太极拳、八卦掌、心意拳等等,但是站桩是大多数武术采用的方法。大的门派像武当、少林寺等等,都有站桩功法。在所有的传统武术中,形意拳是其中独树一帜的拳种,其劲法凌厉,打法硬朗,难得的是上攻很快,有一年打死人之说,其体系完整,但动作简单,易学易练,深得众人的喜爱。这简单的招式后面蕴藏的了很多看不见的幸苦和练法。

形意拳练的是劲,不是动作,动作知识皮毛,所以形意拳的练法,在动作的背后,是功夫,是劲力。形意拳首先是要练明劲,之后就是练暗劲。形意也罢,太极拳也罢,传统武术修炼大体需要经过四个阶段,修正身法,换劲,练劲,用劲。站桩,能解决修正身法和换劲的问题。三体式和五行拳解决练劲和用劲的问题。站桩的要领很多,但是最核心的就是身法,很多人不懂,有些人懂但是没有足够的重视。所以站桩不能出好的效果,有些人会站桩站的腰疼。

内家拳是我国的内家拳之一,所以对身法和动作要求是很严格的,练拳时不论什么动作,都必须做到沉肩,坠时,含胸、拔背、尾闾上提,周身自然下沉,上下高度协调配合,一招一示都要发自于心,行自于意,起为横,落为顺,起为钻,落为翻,动作千变万化,始终保持内中平和之气。以上要求不可疏忽,否则随习此拳,难得其艺,枉费心机。

一、沉肩

肩指的是两肩顶端高骨和肩关节。初学者应首先做到松肩,松肩则气通,沉肩则气贯。如在练拳时肩部不能放松下沉,则气血内劲都不能顺利通过肩而达到肘,在通过肘而达于手,而且还会严重地影响整个上肢在运动中的灵活性。如能做到沉肩,则可达到气血通顺,劲力充实,以便促使气血和内劲下注于涌泉,上达于肘手,可以起到坚固下盘和增大上肢劲力的作用。

二、坠肘

肘在上肢之中是连接根节、操纵梢节的中间环节。练拳时要求肘必须下垂,有下坠之意。力的大小在根节,达不达在梢节,中节是承上接下的关键部位,拳经云:“肩沉气贯肘,肘沉气贯手”,如果肘关节不沉,则肘关节必空,肘关节一空,则整个上肢的劲力就送不上去,这正如拳经中所言“中节不明,浑身是空”、“中节空节节空”的道理。所以在发力时,肩不催肘肘无力,肘不催手手不力,惟有以肩催肘,其气力才能贯肘,以肘催手。劲力才能到手,练拳者有肘里藏千斤之说,就是此意。

三、含胸

含胸和拔背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如果胸不含,背也是拔不了的,所以含胸有助于拔背。

含胸有助于呼吸畅通。含胸可使原来的胸部起伏式呼吸,变为胸肋左右横向的呼吸。这样不但能使心肺、胸肋部位得到相应的放松,而且也相对地增大了肺活量,增加氧气的吸入,使运动者不会因运动良大而造成缺氧无力。气足则自然会有力。

含胸有助于内气下沉,含者虚也,含胸则气降,挺胸则气涌,气涌会导致气逆上行,使心肺受上逆之气的排挤而功能失常。含胸后,习惯性的胸部起伏式呼吸,就会改变成胸肋横向开合式呼吸,呼吸量也相应增大,内气便自然得到下沉,内气沉者中心自然下移,形成上虚下实,即胸虚腹实,下盘自然稳固,站立就会平稳,如不倒翁一样,中心在下,上边空,把它推倒,它也会自动地站起来。

初练含胸不可操之过急,更不可强行用力,使胸部向后凹,这样不但不利于舒胸,相反会使心肺受到压抑而影响心肺的正常活动,使人体缺氧或供血不足造成头晕、胸闷等症状。所以在练习心意六合拳时,要正确掌握含胸的要求。

四、拔背

背指的是脊椎两侧,上至左右两肩、下至腰部以上的部分为背。拔背就是指练拳时,不论是左右横向或上下纵向,都要有相互平衡的拉劲。

横向的拔背,主要是通过扣肩来完成,两肩的内合和互拔,可使劲力集中在脊椎骨的大椎部位而保持中正,并能将肩胛骨的劲力传送到左右两膀。拔背也有助于含胸和内气下沉。

纵向的拔背,是从大椎至尾巴骨要产生一个上下互拔的劲力,它可使背部肌肉得到锻炼,也可促使整个脊椎体的伸拔,这对气通督脉、调和气血等都有很大的好处,并可使督脉之气顺利上行,直达天宫泥丸,又可加大中节的束长弹力性。

总之,不管是横拔或纵拔,都不可使用拙力,否则会使整个身体和四肢受到束缚,造成僵化而不灵活。

五、气沉丹田

练习心意流合拳时,必须做到气沉丹田,只有这样才能降低身体重心,稳固和增强下盘功夫。气沉丹田能使呼吸之气在体内的运行距离增长,通过深长的呼吸,增大氧气的吸入与水谷精气的化合机会,产生更多的真气,使丹田得到充实;在发劲时,意动气达,声随气发,力随声落。气沉丹田者上虚下实,减轻心肺压力。总之,通过气沉丹田的锻炼,可使下盘稳固,内气充实,促进新陈代谢,适应激烈运动的需要。

六、尾闾上提

尾闾上提有称收尾。收尾和头上顶,可使整个脊椎产生上下互拔的对挣劲力,使整个背部在伸拔和韧性、弹性方面得到锻炼。

收尾可使气贯四梢而力达四梢,拳经云:“尾闾上提气贯四梢,低则势散,固宜稍高”。

收尾有利于命门、尾断、丹田三点相抱聚合,不使劲气分散,又可重心下移,稳固根基。收尾还可消除下蹲时尾部的明显角度,调顺劲路,使劲力顺达,增大下肢对身体的支撑力。

在发劲之前,收尾还起着蓄气、储劲的作用。发劲功力时,必须以尾部发出的转抖,才能在发劲的一霎间,爆发出全身刚猛,清脆的弹性抖绝劲。

七、腰要塌

腰要塌,不僵而灵(灵活于腰)。腰是连接周身上下中节的中节,是上下左右转换的枢钮,如果腰部不能塌劲,总是很僵硬,则周身不适,动作变换就困难,灵活、速度、虚实就无从说起。腰节还可以发出强有力的束长弹性力,还可以在上行力的基础上,改变里的方向,使上行力和腰节的旋转弹性力合一送往肩备。如果腰节不松不活,运动时力到此就会因受阻而中断,动作慢而僵,在技击中取胜是不可能的。

八、头上顶

头为周身之主,头上顶有冲天之雄,精气贯顶,后三关易通,肾气因之达天宫泥瓦,使督脉之气顺利上行,并使脊椎顺拔而使身体保持中正,否则身体东到西歪,上行之气就很难顺利发放,而且还会因上身的左歪右斜使身体失重而中心不稳,重心不稳则自身难保,就更提不上发力,放人和取胜。(本文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劲力   枉费心机   督脉   形意拳   上肢   真传   丹田   收尾   脊椎   不正   呼吸   身体   动作   基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