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费尽心思鼓励三胎四胎,不如先让不孕不育进入医保

在过去的几年里,新生儿的出生人数牵动着无数人的心,更是屡屡冲上社会的热门话题。尤其是二胎政策开放以后,很多人都期待出生人数触底反弹,为日益老龄化的人口注入新鲜活力。如今已经是2023年,刚过去的2022年新生儿出生情况乐观吗?还有什么办法来增加新生儿数量?还有那些群体没有被关注到呢?

我们先来看看解放以来我们的新生儿出生情况。

1949年:1391万

1950年:1471万

1951年:1441万

1952年:1724万

1953年:1675万

1954年:1851万

1955年:1861万

1956年:1736万

1957年:1900万

1958年:1714万

1959年:1306万

1960年:1468万

1961年:1141万

1962年:2092万

1963年:2787万

1964年:2414万

1965年:2480万

1966年:2483万

1967年:2174万

1968年:2772万

1969年:2502万

1970年:2801万

1971年:2516万

1972年:2480万

1973年:2491万

1974年:2255万

1975年:2126万

1976年:1866万

1977年:1798万

1978年:1757万

1979年:1738万

1980年:1797万

1981年:2092万

1982年:2265万

1983年:2080万

1984年:2077万

1985年:2227万

1986年:2411万

1987年:2550万

1988年:2307万

1989年:2432万

1990年:2391万

1991年:2258万

1992年:2119万

1993年:2126万

1994年:2104万

1995年:2063万

1996年:2067万

1997年:2038万

1998年:1991万

1999年:1909万

2000年:1771万

2001年:1702万

2002年:1647万

2003年:1599万

2004年:1593万

2005年:1617万

2006年:1584万

2007年:1594万

2008年:1608万

2009年:1615万

2010年:1588万

2011年:1604万

2012年:1635万

2013年:1640万

2014年:1687万

2015年:1655万

2016年:1786万

2017年:1723万

2018年:1523万

2019年:1465万

2020年:1200万

2021年:1062万

2022年:956万

分析数据,可以看出自2017年起,我国新生儿数量开始呈现断崖式锐减。相比2017年,2022年新生儿锐减44.5%,达767万人(这是一个怎样恐怖的概念?6年时间,锐减进一半,你能想象到他的危害吗?)2022年甚至出现人口负增长。

那么相较于2010年到2017年间,适育人口数量有什么区别吗?我们来看看1980年到1997年这18年间出生人口情况。


1980年:1797万

1981年:2092万

1982年:2265万

1983年:2080万

1984年:2077万

1985年:2227万

1986年:2411万

1987年:2550万

1988年:2307万

1989年:2432万

1990年:2391万

1991年:2258万

1992年:2119万

1993年:2126万

1994年:2104万

1995年:2063万

1996年:2067万

1997年:2038万

数据得知,这18年间的出生人口是我国新生儿最多的时候,除了1980年是1797万,其余17年都超过了2000万,也就是说2017年之后的适育人口相比于2010年-2017年的适育人口没有什么不同,甚至2016年开始开放了2胎政策,2022年开始打击整顿教育行业,关闭课外培训班,以减轻教育负担,生育政策更加友善,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在国家这么力推之下,国家人口依然于2022年义无反顾的冲向负增长的深渊,并将在未来几十年持续减少下去。这意味着我国未富先老如期而至,意味着我国在接下来的老龄化社会中不堪负重,也意味着50年后到2070年,中国人口很可能会降低到10亿以下,届时,中国将进入前所未有的系统性危机之中。


然而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为了鼓励生育,国家全面开放2胎政策,开始严厉打击校外培训班,开始讨论三胎四胎,甚至开始推出生育不用登记馊主意(个人见解),可谓竭尽全力鼓励人们生小孩,然而对不孕不育这个刚需群体却始终视而不见。那么这个群体数量很少吗?

根据2019年中国人口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15%,这意味着,每6~8对夫妇中就有1对遭遇不孕不育问题。更危险的是适龄人口不孕不育症正在逐年攀升,而20多年前,中国育龄人群中不孕不育率仅为3%。想想,解决这个群体的生育问题,不仅仅可以大幅提高人口数量,更可以解决这5000万人的养老等一系列的问题。

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关的政策支持这个数量庞大的群体。根据走访调查,目前不孕不育症治疗费时费力费钱,不管中医西医,都费时费力费钱,价格高昂。以我所在的四五线的偏远山区小城试管婴儿为例,市人民医院(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试管婴儿一个治疗周期大概费用在5万元左右,平均需要2-3个周期,总费用大概在10-15万左右。耗资巨大,这却还没有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只能由患者自己承担。这对大多数夫妻来说,是一笔极为沉重的负担,不少患者甚至长时间无法治疗,只能抱养孩子、或终身无子、或家庭破碎。药物治疗也是如此,笔者有一位朋友,也是不孕不育,开始看中医,用比较好的药,一个疗程一周时间,费用700多元,连续半年之后,资金耗尽,只能放弃。之后转而看西医,药物一样不能报销,七八年来,停停治治,断断续续,耗尽财产,始终未能如愿,眼看年龄渐长,白发滋生。

在此,僭越代不孕不育患者向社会、向国家恳请将治疗不孕不育纳入医保支付范畴,减轻他们的负担,协助他们圆获子之梦。此,利国利民,功德无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培训班   育龄   新生儿   医保   中国   患者   群体   心思   人口   数量   政策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