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社会”才是人类的未来

最近伴随ChatGPT的爆火出圈,寂静了一段时间的人工智能行业又开始热闹起来了,国内外的一众科技大佬们都在热议AIGC(人工智能内容生成)的未来发展,以及它和人类关系的可能走向等问题。记得几年前汽车无人驾驶火热的时候,各种形式的舆论媒体也都是大力吹捧了好一阵,现在也都销声匿迹了。当然我相信未来几年汽车无人驾驶会再度火热的,只是希望国内这种追逐科技热点的行为还是少点为好。


说心里话,本人并不看好汽车无人驾驶。相对来讲,飞机无人驾驶我倒是挺看好的。为什么这样说呢?这里只需要举出一个具体应用场景的例子,大家伙儿就能明白为什么无人驾驶用在飞机上比用在汽车上更靠谱也更有前途。


假如两辆汽车相向而行相遇了,请问有多少种方法避开?每辆车可能的方法只有三种: 要么后退,要么左撇,要么右撇。也就是说两车相遇之后,任一车辆能够避开对面车辆的选择办法就这三种,两辆车组合起来选择的办法至多不超过十种,这还是在不考虑受路况环境限制的条件下的最多可能选择。


但如果是两架飞机在空中相向而遇了呢?那会有多少种避让的方向呢?答案是无数种。当然“无数种”只是理论上的,现实中也是有很多种方法的,至少不下100种。因为空中的避让肯定比汽车穷易得多。飞机除了后退,左撇、右撇之外,还能上(升)、下(降),或者从斜边让过去,这样两架飞机组合起来的避让方法可就多多了。

总结一下,就是两辆无人驾驶汽车的避让方式只能在一个平面上操作,而两架无人驾驶飞机的避让方式却可以在立体空间上进行,这是有本质区别的。此外,还有一点,就是汽车无人驾驶的推广和使用只能是循序渐进的,不可能全国所有车辆步调一致地更换成无人驾驶的吧!既然这样,那会有什么后果呢?后果就是无人驾驶和有人驾驶就混到一起了,汽车无人驾驶当然会很规矩,但若碰上开车不规矩的司机可能就会有麻烦了。一旦发生剐蹭,这边的司机都不知道该找谁去协商?交警如果碰上比较复杂的判责情况,也会因为找不到无人驾驶汽车的司机而无法裁定,没有司机当然也就没驾驶执照,请问交警该如何执法?所以我认为无人驾驶技术用在汽车上是没前途的,只有用在飞机上才有大未来。


事实上,民航客机早就可以无人驾驶了,就像汽车的巡航功能一样,不用手握方向盘,也不用你踩油门,反正车子速度恒定地往前跑。不过有一点需要说一下,就是民航客机的起飞和降落都必须由机长操控,所以民航客机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


基于飞机既有无人驾驶基础技术,也有无人驾驶的便利条件,所以本人才敢说,无人驾驶技术应用在空中比应用在地面上更有前途,关键是还更容易实现。那么,一旦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且广泛地应用于空中飞行时,会带来什么结果呢?毫无疑问,“飞行社会”的大门将会向人类敞开,人类从此才算是真正走进了未来。

首先,本人想问一下,飞机和汽车作为人类发明的两类交通工具,是哪一种更有未来?记住,我问的是谁“更有未来”,而不是问的谁更有用。要比有用,肯定两类都有用,而且都有大用,君不见它们在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力量中功不可没吗?但要连接未来,谁能做到,只有飞行能做到。因为未来即宇宙,宇宙即未来,连接未来就是连接接宇宙,而只有飞行才能离开地球,只有离开地球才谈得上连接宇宙,否则光靠地面活动,即使速度再快哪怕超过光速,也不过是在地球内部打圈圈,怎能连接宇宙?


如果只有飞行才能连接宇宙的话,那么飞机无疑就成了未来的代言人。等到无人驾驶技术普遍应用在飞机上时,到那时人人都可开飞机了,就像今天几乎人人都可以拿驾照开汽车一样。现在ChatGPT还只是人工智能领域应用的冰山之一角,就引发了全球新一轮的科技热潮,倘若融合人工智能的无人驾驶技术成熟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飞行活动中时,人类就会从当今社会的半自动化交通工具中彻底给解放出来,到时候开飞机都不用操作的,直接讲话就可以了。因为你乘坐的飞机就相当于一个专业机长,不仅能和你对话交流,还可以根据你的意愿执行任何飞行任务,你连考飞行执照的钱都省了。换句话说,人工智能式的无人驾驶时代的到来,将会让人人都能“开”飞机,因为只要你能说话就可以了,“虚拟机长”将会为你代劳一切。听起来是不是很爽?


前文《论“类航空母机”的可行性》中,本人提到了必须发生“新能源革命”,否则“航空母机”的想法只能是空中楼阁。的确,如果仅凭现在低劣的能源形式和利用方式,想让普通航空器脱离地球飞向宇宙无异于痴人说梦,所以必须来一场“新能源革命”,才能让大规模的太空飞行成为现实,之后才可能出现大规模星际移民,这些都是后话,在此按住不表。

在“新能源革命”之前,人类并非不可作为,仅凭现在的技术再过二三十年的积累,完全可以把“飞行社会”先建立起来。为什么要建立“飞行社会”呢?原因无非以下几条:

1、目前人类能够发展并利用的最快运动形式就是飞行,地面上的速度再快也是不可能快过飞行的,除了人的意识。光速之所以那么快,因为那是光子的一种飞行模式。

2、建立“飞行社会”是人类科技手段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将为人类与宇宙普遍连接打下基础。

3、只有飞行才能脱离地球飞向太空,也只有飞向宇宙才能拓展人类的未来。


人类一旦实现新的能源突破,再想打造“航空母机”式的飞行平台就不应该很困难了。估计最大的难点会集中在如何利用此种新能源的发动机上面,这个国人面前的老大难问题一定不能留到那个时候解决,否则时不我待,必定错失良机。而且那种发动机技术一定是革命性的原理突破,不然效率很难得到根本性提升。


试想一下,如果人类真能实现托举起一个3万吨的飞行平台的话,那将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星际旅行将不再是科幻,人类也不再需要坐火箭才能离开地球了,到那时的天地往返工具将和现在的坐飞机是一样儿一样儿的。


现在我们叫的“宇宙飞船”实际上还不是真正的宇宙飞船,真正的宇宙飞船应该是“航天飞机”式的自由天地往返。像美国之前的“航天飞机”也只是一个概念而已,并没有实现“航天飞机”的真正功能。所以,人类的星河之路漫漫,吾辈还须尽力而为啊!

“飞行社会”的现实里面必然是各种飞行器大行其道,而要实现各种飞行器大行其道的话,其发展路径无非就两个: 从空中到地面和从地面到空中。从地面到空中很好理解,典型的代表产品是“飞行汽车”,虽然现在还处于概念当中,但未来潜力巨大,所以有很多汽车公司或科技公司在着手这一项目,也有实际的产品发布出来。本人也留意了相关的资讯,现在很多打着“飞行汽车”旗号宣传产品招揽生意的公司,实际上根本就没整明白啥是“飞行汽车”,所以他们造出来的产品中绝大部分都只能称作飞行器而不是飞行汽车。


本人对“飞行汽车”的理解是这样的: 前提是它是一辆汽车,然后添加了“飞行”的功能,于是才叫“飞行汽车”。既然是汽车,那么不飞行的时候,在地面上就应该能像汽车一样行驶才对。可现在打着“飞行汽车”噱头的产品飞是能飞了,可下面根本连轮胎的影子都见不到,怎么可能像汽车一样行驶呢?所以我才说他们做出来的那玩意儿不叫“飞行汽车”,只能称作飞行器。


从空中到地面也不难理解,而且更容易实现,目前没有代表性产品,但不久肯定会出现,在这里,本人依照自己的理解称其为“马路飞机”。事实上飞机就是从地面到空中再从空中到地面的产品,我为什么说它不是代表“从空中到地面”的产品呢?因为“从空中到地面”中的这个“地面”不是指飞机跑道,而应该是普通的大马路,就像汽车一样能够到处行驶,想停就停,想跑起来也很容易,踩油门就可以了,但现在的飞机根本做不到。虽然飞机落到地面后也是可以行驶的,但限制因素太多,一般的大马路上根本就不具备飞机的起降条件,就更别说像汽车一样在大马路上跑起来了。

所以,本人现在提出来的“马路飞机”概念,应该是对“从空中到地面”的飞行器的一种更精准的叫法。同理于“飞行汽车”,“马路飞机”的前提是飞机,然后添加了在大马路上起降和行驶的功能,这样就实现了和“飞行汽车”一样的两用功能。但“马路飞机”肯定比“飞行汽车”更容易实现,为什么这样说呢?看看两者的复杂性就一清二楚了。


一架波音飞机由600万个零件组成,光电缆总长度就超过210公里。而一辆汽通常有一万多个零件,就连结构极其复杂的特制汽车,如F1赛车,其独立零部件的数量也才两万多个。所以汽车的复杂程度和飞机比较,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这也是为什么拿飞行执照比考汽车驾照要困难得多的根本原因。既然如比,那么你说是在一架飞机上延伸汽车功能容易呢,还是在一辆汽车上延伸飞机功能容易?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本人才说“马路飞机”比“飞行汽车”更容易实现。


不管是“马路飞机”还是“飞行汽车”,目前都还停留在概念阶段,若想要概念变成现实,还需要全球的科技研发工作者齐心协力,统一思想理念,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尤其是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在当今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更不能落后。正所谓“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最后,祝你们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人类   未来   飞行器   人工智能   宇宙   地面   飞机   无人驾驶   功能   社会   汽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