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用弹匣电池技术“护航”新能源汽车

王清泉(右二)在试制车间指导技术问题 全媒体记者王艳/摄

团队正在进行车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 单位供图

创新成效

新能源车辆电池起火事件时有发生,导致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低,严重制约了行业发展。广汽埃安从系统集成的角度,通过对电池状态进行主动诊断和对热失控事件采取被动安全保护两个方面进行研发工作,最终研发并推广实现了弹匣电池技术,基本实现了三元电池的热失控安全,避免新能源车电池起火爆炸现象。对于企业,弹匣电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降本增效;对于行业,弹匣电池树立了一个更高的安全标杆,吸引更多的同行友商为电池安全问题共同进步。

研发者说

广汽集团电池系统部副部长王清泉:“以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全依赖于国外,不仅贵,还搭载很多附属设备。厂家不会告诉买家关键技术知识,只能靠技术人员一边验证一边开发。我和团队从没有想过放弃,从零开始,摸索着前进。现在,我们也能自主研发新技术。”

在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汽集团”)埃安电池系统部荣誉奖项展示区,一面“第二届中国汽车风云盛典评委会特别奖”的奖状和奖杯格外显眼。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中国汽车风云盛典颁发的2021年度科技类最高奖项,奖励广汽埃安动力电池技术群研发的弹匣电池系统安全技术,并给予其“顶级付出,顶级使命;顶流梦想,顶流光荣”的顶级评价。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电池作为提供动力的核心部件,是新能源汽车的“心脏”, 广汽埃安具备了何种特征,在众多新能源车企中“出圈”,获得央视首个动力电池科技奖,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的引路人?近日,记者带着疑问走进广汽埃安电池系统部一探究竟。

“2010年,我从杭州一家电池厂来到广汽集团,加入到新能源汽车电池研发部门。那时候,集团刚起步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和研发,不仅没有技术,也没有人才,整个部门加上我就3个人,有一种被边缘化的感觉。”现已是广汽集团电池系统部副部长的王清泉说。

团队技术人员高振宇回忆,他们当时购买日本某厂家的电池,对方不愿意提供产品技术说明,他只好自己研究,一一对比、破解每一个信息流,梳理出技术信息,这个过程就花了3个月时间。更让人气馁的是,团队开发出来的产品得不到市场的认可,市场竞争力不够,不能大规模量产。

直到2017年,广汽集团战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坚持正向、自主研发,大力开展全新一代纯电动GEP平台开发,并在此基础上广汽第一款的量产纯电车型GE3问世。GE3的综合工况纯电续航里程大于310km,直流快充半小时电量可达80%,改变国产自主品牌纯电动汽车低端的廉价形象,打破外资品牌在纯电动产品中高端市场的垄断格局。“这款车在市场上销售了约2万台,对我们来说,是从0到1的突破。我们从来不仅限于提升自身市场占有率,而是真正地直面用户、行业痛点。”王清泉说。此后,广汽集团倾力打造了超过600人组成的国际顶级电池研发团队,其中博士超过60位,比例高于10%。

2021年5月20日,广汽埃安官方发布了车用动力电池针刺试验结果:通过一枚8mm的钢针刺穿一片100%SOC电量的弹匣电池,弹匣电池并未发生起火和爆炸现象,远超国标5分钟内不起火的标准。广汽埃安的弹匣电池技术,采用了类似弹匣安全舱的设计,将电芯放入结构(整个电芯隔热舱采用航天纳米技术,可承受1400 高温)中,有效阻隔热失控电芯的蔓延。当侦测到电芯电压或温度等出现异常时,系统会自动启动电池速冷系统为电池降温。有技术专家评价:“这项技术无疑给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注入催化剂,让车用动力电池的安全整体提高到最新标准。”

记者观看了研发该项技术最初的试验录像:一块车载电池被压在铁架子下面,实验员上前点火,超乎想象的放热量引发相邻电芯热失控后触发链式反应,整包试验再次以失败告终,使原本信心满满准备庆祝的团队再次陷入了沉默。于是,研发团队再次从零开始。凌晨两点,全员自发出现在实验室,无数次反复观看数据和试验录像,再次优化防护方案,最终试验成功。

“我们在3个月内历经了大大小小的12次试验。你看,我的头发都愁白了。”高振宇打趣说。(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王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2

标签:弹匣   新能源   电池   汽车   技术   团队   记者   集团   系统   动力电池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