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交替防治“换季病”应该注意哪些?

人们在季节交替的时候很容易生病,尤其是冬春交替的时候,像胃肠道疾病、呼吸道疾病在这时都是高发期,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在这个时候做好保健养身工作。


饮食上


多喝水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平时多喝水可增加循环血容量,有利于养肝和代谢废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对肝脏的损害。此外,补水还有利于腺体分泌,尤其是胆汁等消化液的分泌。而适量饮茶,还可提神解困,如茉莉花茶。


适当多吃温热健脾食物

唐代药王孙思邈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惊蛰时天气虽然有所转暖,但余寒未清,在饮食上宜多吃些温热的食物以壮阳御寒,如韭菜、洋葱、大蒜、魔芋、香菜、生姜、葱等,这些食物性甘味辛,不仅可祛风散寒,而且能抑制春季病菌的滋生。

需要注意的是胃病患者不宜吃葱姜、非菜等刺激性食物,可以把核桃,芝麻煮到粥里,既好消化又驱寒。


适当吃些补肝不上火的食物

助肝:立春过后,就属于春季了,按照中医养生“四季侧重”的原则。春季与肝脏相对应,是补肝助肝的好时候。早春时节,我们可以吃一些豆类、肉类等温热之品,随后根据气温变化,食物由温补、辛日逐渐转为清淡养阴之品,如春笋、菠菜、芹菜、山药等,既补肝又不至于上火。


起居上


1
注意保暖

无论男女老少,我们一定不要骤减衣物,过早脱去冬衣,极易受寒。尤其是易感人群、老胃病和关节炎的患者,更要“春捂”。


外出应多着衣、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头部和足部的保暖。女性朋友不要为了美丽而过早的换上裙装,这样会导致关节炎和多种妇科病。气温低时,外出最好还要戴上帽子、口罩、手套等避免寒气的侵入。


2
春困

进入春季后,气候日渐转暖,人体新陈代谢增快,耗血耗氧量增加,相对来说,大脑供血供氧减少,这时人就会感到困倦,疲乏,总觉得睡不够。


把握好生活节奏,应养成比较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定时入睡,最好在11点之前睡觉:注意保证一定的睡眠时间,但是多睡不是解决“春困”的办法,越睡越困,每天维持7-8小时睡眠即可;起床后喝一杯温开水,或是简单的活动一下,都有助于让大脑清醒:多走出户外活动,进行一些话量的健身锻炼项目,可有效地改善生理机能,使身体呼吸代谢功能增大,加速体内循环,提高大脑的供氧量;天气渐暖,我们也应适当开窗通风,空气流动,增加室内含氧量,使头脑更加清醒。


注意早睡早起,晚睡不要超过11点;适当锻炼;根据天气增减衣物,不要骤减衣物;还要调节情绪,春主肝,肝气不舒,容易发脾气,所以我们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关节炎   肝脏   胃病   保暖   衣物   气温   春季   大脑   食物   天气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